APP下载

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看物理教学

2019-10-21刘泰和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认知物理发展

刘泰和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要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应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认知;发展;物理

认知过程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持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

物理是初二学生新增加的一个科目,学会物理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初中生认知发展的角度说说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在物理教学中。

一、注意的发展

初中生在注意力方面跟小学生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注意力稳定性加强;初中生的注意广度已经接近成年人水平,但受本身学习知识经验的局限和知觉对象的特点的影响(物理是初中生刚接触的学科,很多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抽象的)较大。注意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能力在初中生阶段并不显著。

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注意力的持久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程度。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活动发生兴趣,就能从事长时间地从事这种活动而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生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读得知识(如有关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因果规律)的兴趣正在逐步发展,但是物理中部分的公式和原理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教师还是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注意。

例如,《认识浮力》一节,如果教师用演示实验来讲解浮力,大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仔细,学习效果不好。于是课堂上采用分组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每组配备一个弹簧测力计、盛水的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要求学生先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并记录;然后用手稍用力向上托金属块,注意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并记录;再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慢慢浸入水中,再注意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并记录。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浮力的定义、方向以及浮力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值,从中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称重法:F浮=G物-F示(G物----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F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称重)。

另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在小学阶段,老师就已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有了一个近景的学习动机,就是中考,教师可以充分这两点对学生进行激励学习。研究表明,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使学生注意集中稳定的重要主观条件。一旦学生具备这两种条件,注意力就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和顺利地转移。

二、记忆的发展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记忆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初中生的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而且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从初一到初二,机械记忆的效果随着年级而提高,从初二开始机械记忆效果随年级的增加而有所下降;而意义记忆效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这就意味着初中生的有意记忆开始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初中生开始有意识给自己设立记忆的目标,并且会根据实际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所以一开始教师可以学生搭台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因为有意记忆跟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和公式光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以理解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向学生指出重点内容,并辅以必要地检查,然后在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立目标。

例如,有关浮力计算方法与区分,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V排g,平衡法:F浮=G物=ρ物V物g。通过公式推导,观察可知,两者几乎一样,容易混淆。这就从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原理法是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而平衡法是浮力与物体静止时处于漂浮或悬浮时的重力关系。引导讲解就是让学生对两者得到很好的区分,从机械记忆转向意义记忆,从而记忆牢固。

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意义识记的能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材料死记硬背,是由于对学习材料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造成的,所以老師要力求讲透教材,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另外物理学科中有些知识点是很相似很容易混淆的,所以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记忆术如形象联想法、口诀联想法等等。

例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电流I相等,电压U相加;并联电路的电压U相等,电流I相加。这样,学生会容易记错,如果把“串”字中一竖“1”看成电流字母I,把“并”字上的“”看成电压字母U,那么,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牢固记住:串联电路的电流I相等,并联电路的电压U相等,其余就是相加。

又如,光的反射口诀:光的反射两角同,三线共面法线中;镜面反射漫反射,观察表面是对策;平面镜虚像有规律,垂直等大又等距。画力臂:先找点,后延线,过支点,引垂线等等。教给学生这些记忆法,就是要把枯燥无味的材料变得诙谐幽默,流畅易记,轻松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味深长的记忆效果。

三、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还阶段对应的是初中生的思维已经让形式从内容中分离,超出了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束缚。可以利用语言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行假设和推理,即抽象思维水平开始逐渐占优势。具体表现为初中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单一内容,而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初中生的思维还是属于经验型的,需要感性思维、可感知的事物和具体事物作为支撑点。因此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过渡期。因此教师还要时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启发式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做奥斯特实验时,边做边提出下列问题:(1)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2)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3)断电后小磁针北极如何转动?(4)改变导线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北极指向是否改变?这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将学生带入一个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电流的磁场概念。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讨论、分析、比较、综合归纳,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要善于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添加新的刺激,将学生从已知境界带入新的未知境界,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教学得以开展,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确认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老师需要研究学生观察学生,以学生为本,不断总结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J]. 杨军.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2)

[2]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J]. 张万礼.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4)

猜你喜欢

认知物理发展
留言板
区域发展篇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图说共享发展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