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机制下西藏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现状调查研究

2019-10-21张鼎

各界·下半月 2019年9期

张鼎

摘要:近年来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系列草场退化问题。西藏地区的植被以高原草甸为主,而且在高海拔的环境下一经破坏就难以修复。西藏牧区作为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并且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珍稀野生动物和牲畜的储藏基地。因此,本文从精准扶贫下的草原生态补偿在西藏牧区的实施现状出发,并深入了解草场补偿政策在西藏牧区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借助精准扶贫下的草场生态补贴制度在西藏牧区发挥的具体作用与西藏牧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現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草场生态补偿制度;草场退化;实际情况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草原又是西藏人民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目前西藏牧区生态状况和牧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西藏牧区在生态方面重要性逐渐显示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将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与西藏牧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西藏牧区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补偿金发放有漏洞,牧民取钱难

据国家以及各省有关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规定,在我国多数牧区补偿金的发放方式大多以“一卡通”“一折通”为主。西藏牧区大都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区域,相关设备难以运输、安装,距离发达城市较远取款不便利。西藏牧区牧民分布广泛取款系统难以范围性普及。目前西藏地区的牧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取款设备的操作难度大。以上原因导致“一卡通”“一折通”在西藏部分牧区缺乏可行性。

(二)政府宣传方式较单一,牧民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精准扶贫机制下的草场生态补贴制度在我国现行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我国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但是牧民对这一制度并非可以完全理解,这也体现了政府在宣传方面的不足之处。在西藏牧区牧民主要以藏文交谈为主,各地也有不同的方言,而且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政策的了解不充分,而政府在下发文件时往往采用统一的官方文字和语言。这就导致牧民们不能真正理解政策的根本用意。

(三)合作社发展较慢,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不彻底

发展合作社和转变产业结构在西藏牧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不能完全改变西藏牧区的现状。合作社的方式是要将牧民聚集起来,统一进行合作经营,而西藏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分布较广,这就导致牧民聚集较难且牧民技术水平较低经营难度高。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转变产业结构,在西藏牧区部分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偏远牧区成效不是很明显,偏远牧区封闭性强,牧民思想较为僵化,并且可以发展的产业较少,从而使得产业转化不充分。

二、西藏牧区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革新补偿金的发放方式,为牧民提供便利

牧民取钱难的原因,是政府在补贴金发放方面体制太过单一,并且西藏牧区分布范围广交通不便。因此,需要采用“一折通”“一卡通”和现金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兼用补偿金代行领取的方式。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发放方式,在取款机可以安装和靠近发达城市的牧区采用“一卡通”的发放方式,在较为偏远的牧区采用现金发放兼代行领取的方式,这样精准发放才能保证补偿发放到位。

(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西藏牧区目前牧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各地也有不同的方言。针对上述情况,就要求政策宣传机构对政策进行不同语言的翻译以方便牧民理解,加强与牧民的交流,使得牧民对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变牧民的观念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支持力度,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西藏牧区的实施,加快牧区的精准脱贫进程。

(三)转变牧民思想,加大政策支持

改变西藏牧区合作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现实状况。必须转变牧民思想,让广大牧民在深层次认识到合作社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对牧区生态、个人收益带来的益处。同时,国家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让广大牧民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高效养殖技术,提高生产加销售一体化程度,逐步建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新格局。

三、结语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机制下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西藏牧区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想要让西藏牧区真正脱贫致富,必须将精准扶贫下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与西藏牧区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扶贫和相关产业结合起来,为此还需要政府和牧民继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6.

[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R].国办发,2017.

[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R].青政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