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19-10-21汤凤青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综合护理

汤凤青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77.50%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心理状态差于试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98-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临床上针对此疾病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却难以遵照医嘱对病情进行管理,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让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现通过研究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7.4月,到2019.4月截止,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61-82岁,均值(67.6±6.96)岁,病程4-15年,均值(12.1±3.9)年,心功能中有64例Ⅲ级,有16例Ⅳ级,文化程度中有45例初中及以下,有35例高中及以上;试验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均值(68.9±5.22)岁,病程3-14年,均值(12.7±3.1)年,心功能中Ⅲ级占52例,Ⅳ级占28例,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占50例,高中及以上占30例。两组患者资料相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等于60岁;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此研究,且患者均知晓并同意进行此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语言障碍者、听力障碍者、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对对症治疗。针对轻度心衰患者,不必摄入利尿药物和强心药物,针对重度心衰患者,需给予低盐饮食,以此减少水钠潴留。试验组则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反复需要经常入院治疗,从而会产生烦躁、紧张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首先评估患者情绪,并对向患者进行暗示、解释、鼓励以及规劝等心理指导,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合理解答,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此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1]。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营养、易消化、清淡、低盐类食物,且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并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嘱咐患者对疾病进行管理,并禁止酗酒和抽烟[2]。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通俗易懂的语句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具体剂量以及具体时间,向患者详细讲解用药治疗的目的以及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告诫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来进行服药,不能够擅自多服、少服、停服药物,以此提升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指导和疾病宣传,并告知患者若是在服用药物后发生了任何不良反应,应当及时来院就诊,并按照医嘱定期来院复查[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治疗依从性:患者经过护理之后能够完全遵照医嘱用药,并可定期来院复查,自身能够对疾病进行合理化管理(完全依从),在护理后患者存在未遵守医嘱用药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未能完全控制饮食(一般依从),在护理后患者从未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也不对疾病进行管理,任由疾病发展(不依从)。②心理状态: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来统计研究中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进行表示,再则用X2和t值来分别检验,当结果显示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依从性性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无差异,在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护理前相比试验组具有差异,对照组无差异,在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1)。

2.2心理状态

在护理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抑郁情绪无差异,在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护理前相比两组均具有差异,在护理后两组情绪相较,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病变后导致的,有研究报告表明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难愈,常常伴随着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也表现了较低的依从性,以往临床上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4]。因此需要在对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一定的干预,通过心理干预、用药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干预等护理工作的实施,不仅仅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还让护理人员更了解了患者的情绪特点,并为接下来护理工作过的开展奠定了基础[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依从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且试验组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试验组护理方法更有效。

综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建议推荐。

参考文献

[1]    廖小燕.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73-174.

[2]    吴冬琴,姜河,顾晓燕,丁小琴,张进华,史小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8):95-96.

[3]    戴霞玲,馬彩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48-150+154.

[4]    黎芳,梁艳芳,秦素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66-67.

[5]    李晓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0):169-170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综合护理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