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问题探析

2019-10-21段晚儿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创新

段晚儿

摘 要: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经济是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上所提出的一种概念,其理念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变,也逐步代替了现有的经济模式。本文就低碳经济给环境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阐述在低碳经济的现状下如何进行环境金融的创新,为金融行业提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金融;创新;机遇以及挑战

在过去的生活中,人们过于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造成了全球变暖,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对此世界共同提出了关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概念,这个模式也是将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低碳经济的出现,给社会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明显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社会。只有充分的融入环境金融,才能达到对自身的创新和突破。

一、低碳经济给环境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低碳经济给环境金融带来的机遇

目前,中国的资源状况是资源能耗高,利用率低,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大力建设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损耗了大量的资源,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同时,一些传统的行业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耗大,在生产的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往往因为这些行业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导致国家无法对这些行业采取强制性的治理措施。而这些行业在短期内又无法实现内部的改革和转型,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人民群众在低碳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在我国能源利用率大概是33%,而西方国家达到43%,我国的能耗却是世界能耗的两倍之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使用碳的密度较高,想要转型却缺乏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我国对碳能源的依赖程度过高,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媒作为主要的能源。

从环境金融来看:有一类企业叫环保类企业,这类企业是新型的企业,主要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但是对这一类企业的投资资金回报率很难掌控,资金没有办法收回也就导致了很多金融企业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对这类企业进行投资。虽然,在我国也为环保类企业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便于环保企业从银行贷款,但是,规模比较小的环保类公司即使去银行贷款,数额也不会很高,贷款数额小对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在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国家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导致环保类的企业在不断的更新更换产品,增加了自身投资的风险[1]。

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低碳经济在我国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但对于低碳经济的交易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奖励机制,低碳经济缺少交易平台,这也影响到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往往在我国低碳经济的排放平台中,买方大多数是西方的企业,我国金融企业自身缺乏经济实力,西方国家之所以来到我国进行碳排放交易,是因为我国碳排放交易的价格要低于西方国家的交易价格将近50%左右。在税收方面,国家也没有制定降价或补偿的措施,导致我国无法征收进口碳税。但是想要出口却需要缴纳碳税,这就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确实出台了关于低碳经济以及环境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没有监督机构。虽说金融机构在低碳项目中得到的回报率很高,但是因为投资的周期较长,金融机构无法对项目去做准确的评估,往往低碳项目很难吸收到社会的资金。缺乏资金也会影响到低碳项目的运行。

世界其他的国家也在开展低碳经济的革命,主要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研发环保新产品为主,但是在我国仍然处于高消耗。低碳方面的相关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不足。从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定会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前进。比如在我国农业方面,已经逐渐用有机材料代替化石材料。在交通出行方面,国家也在尽量的控制车辆,减少碳排放。

(二)低碳经济给环境金融带来的挑战

低碳经济可以降低能耗的使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帮助世界经济走出经济危机,对于国际之间的竞争,其实更多的是能源之间的竞争,通过对能源进行投资,就会拥有更多的经济回报。经济发展理念的出现和转变也衍生了環境金融产品的改革和创新,实体经济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对于金融企业贷款而言,不仅要向低碳企业提供优惠。还要向金融顾问提供一系列的资金支持,以帮助相关企业发现碳交易。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要求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限制对自身的碳排放,超标即付出代价征收高额的关税,对于低碳的企业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

二、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创新的相关策略、

(一)完善管理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完善环境金融的管理机制,在金融发展低碳环境时,要针对不同的执行方式进行风险的研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规划。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首先要确立信用体系;其次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制。真正的降低在发展低碳环境金融过程中的风险,保证环境金融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建立节能环保金融资源服务的长期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约束的机制

只有不断的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并发展低碳经济,在完善低碳经济金融市场的同时,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加强监管不符合环境金融的行业或者产业,约束企业碳排放量,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标准,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出制定出弹性的约束政策[2]。

在此过程中,既要鼓励环境金融的发展,又要推动各项机构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政策引导不断的宣传,加强社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责任。根据我国国情不断的完善环境金融产品,环境金融产业链,推动低碳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低碳产业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关政策约束耗能高的企业,逼迫其进行转型,不断地规避发展中的风险,加快我国产业的发展。加强商业信贷管理,保证低碳经济金融的畅销,促进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碳交易排放市场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碳排放权已经衍生为一种金融产品,属于金融的一种属性,也具有投资价值,碳交易市場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交易数额巨大。在我国虽然也建立了几家碳排放交易所,但是和世界真正的碳交易市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就是基本的能源清洁项目,很难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立和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市场。首先,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增加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交易内容,不断的完善交易的结构,扩大交易的范围,打造我国国际化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建立国际化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市场交易的制度。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过程中,应该统一采用人民币作为货币,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

(四)创新低碳金融产品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低碳产品最大的供货方,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更应该研发出更多的环保减排项目。金融企业要加大创新的力度,衍生出更多的低碳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也要将自身的职责落实到位,对于银行要为低碳金融的创新提供资金的支持。以解决金融企业在创新产品时的相关问题,帮助金融企业减轻相关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对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在一些发达国家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我国在进行金融产品衍生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努力的开发低碳金融衍生的工具,来推动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的快速发展[3]。

(五)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

减轻碳排放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关系到全球的环境以及经济,据相关统计,发达国家的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因此,我国在建设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时,更要加强和国际上的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营造低碳排放的环境。对于中国而言,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建设时间较晚。在具体实践中还缺乏经验,只有合作才能保证好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发展,单纯依靠本国的资金和技术很难实现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改革或转型。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

传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的注重经济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因此需要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技术一直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实现低碳经济,我国需要不断地对低碳技术进行创新,并且制定长远的规划,争取在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掌握自身技术方面的主动权。同时,加强和国际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以及相关技术对我国可再生的资源和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促进低碳技术向商业化形式演变,加快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融合。对于西方国家已有的低碳技术,在我国可以展开进行研究。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的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技术。当然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除了有技术的支持之外,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积极地培育环境以及金融方面的全能型人才,不断地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往,我国过于的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危害,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全世界现在推行的低碳经济就是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之下,发展国家的经济。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我国应该不断的加强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两者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力.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探析[J]商讯,2019(03):26.

[2] 刘梦阁.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问题探析[J]时代金融,2016(08):35.

[3] 冯楠.国际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吉林大学,2016(06):243.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创新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