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方法浅论

2019-10-21冯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惯用语内涵汉语

摘 要: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词汇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惯用语的特点、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对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惯用语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经过时间的沉淀至今仍大量保存在老百姓的口语当中。它们形式上短小精悍,却表达着丰富的含义,既体现出汉语的鲜明特征,又折射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集体人格与价值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惯用语总是既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又会因为它们的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感到棘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惯用语的教学方法,尝试着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够给同行老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惯用语本身具有幽默含蓄,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外国人眼中既神秘又有趣。惯用语背后的有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能够极大的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学到“吃”和“打”,这两个常用词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吃”和“打”的词语,这里面就有大量的惯用语,比如说“吃白食”,“吃闲饭”,“吃小灶”,“吃皇粮”,“吃豹子胆”……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在生活中也能用得上,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表达词汇。

2. 有利于汉语词汇学习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一类,它们灵活生动,口语色彩浓,而且学习惯用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组合方式。惯用语普遍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交际之中,理解惯用语词汇,深入了解其来源以及含义,有利于学员对汉语文化词汇的理解,对于更加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汉语基本词汇,积累词汇量,促进词汇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有利于了解中国文化

惯用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典章制度,文化心态等诸多文化内容是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途径。蕴含和反应着很多文化信息,比如说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比如说“寄生虫”“老黄牛”就表达了中国人对劳动的观念和朴素的价值观,崇尚勤劳,鄙视不愿劳动靠剥削为生的人。

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中的难点:

惯用语的特点造成语意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意的引申性:惯用语的实际意义是由字面意义引申和比喻而所以光看字面意义,并不能马上领悟其本身的含义,所以很多汉语学习者能看懂字形读对字音,明白字义,但却不知道由这一个个的字组成的惯用语想要表达什么。

2. 背景的丰富性:惯用语的背后隐含了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思维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当外国人遇到惯用语时很难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3. 结构的相对固定性和语义的相对灵活性的矛盾:惯用语的形态变化多样而且常常缺乏规律性,所以国外的汉语学习者要灵活掌握运用非常困难。

针对惯用语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学员适当引入文化内涵和惯用语来源的介绍;对需要通过考试的则侧重语音、语法、语义知识的讲解;对注重日常交际的学员则更多的设置语境,偏重语用的讲解,增加练习。

三、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人本体要素和文化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惯用语这一类包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所以在惯用语教学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需要对惯用语的文化内涵加以阐明把语言本体知识语言实践技能和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三位一体同步教授,争取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原则上,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音、构、义、用相结合,展示内涵。

首先告诉学生词语中每个音节的读音。如果遇到“纸老虎”这样的词,虽然三个字都是第3声,但是却有两个字不能读成完整的第3声,这其中出现的变调现象那只对高水平的学员进行适当讲解,而对于刚入门的学员只能要求他简单模仿。

其次让学员了解惯用语的结构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介绍结构增减的形式和规则。例如说“挖墙脚”属于动宾结构,而作为宾语的“墙角”又可以加上一些修饰词,例如“挖他的墙角”。而“纸老虎”这个词则属于偏正结构,而且不能说成“纸的老虎”虽然字面看意思是一样的。

再次是语义,因为惯用语的特殊性,其含义往往包括字面意义和比喻义。比如说“吃醋”这个词,首先需要教会学员根据语境选择是原意还是引申的含义,并且设置场景,训练他们在适当的场合选择准确的表达。

最后是语用方面,需要帮助学员正确理解使用者运用惯用语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2. 追根溯源,帮助理解

对于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文献、民间传说、成语典故等有文化历史内涵的惯用语,我们可以将其背后的背景和故事介绍给学员,这样以点带面帮助他们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比如说“拍马屁”这个词,就可以向学员介绍这个词的由来。是来源于元朝蒙古人互相见面时的礼仪。他们会相互拍一拍对方的马屁股,以示赞美对方的坐骑和眼光,属于一种礼貌和赞美的姿态。而低等人为了恭维上等人,于是无论对方的马是否是好马,都会拍着对方的马屁股赞扬一番以示讨好,于是“拍马屁”这个词变成了贬义的包含着恭维讨好的意思。

3. 对比联系,扩大词汇

在教授惯用语时还可以分析和归纳相近和相反的词汇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联系,共同记忆和运用,一举两得,扩大词汇量。比如说和“拍马屁”类似的词还有“巴结”“考好”、、“谄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等。

4. 分类归纳,系统掌握。

惯用语数量众多根据它的内在规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它进行分类以便于记忆。例如根据开头词的不同词性划分,可以归纳出分别以名词、动词、数字、形容词开头的等多种类别。也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例如与食物、人体器官、服饰相关的惯用语。或者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三字格、四字格、五字格等。或者根据其来源分为历史传承、当代创造、各地方言、宗教用语等不同类型。

5. 设置语境,帮助运用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日常生活中积累和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惯用语这种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语来说,在生活的实践当中和摸索更是必不可少的探索和体验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立情景模式,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的角色運用惯用语进行表达。例如分小组自创场景,设计对话,要求准确运用以下的惯用语:装蒜、碰钉子、笑掉牙、摆架子、穿小鞋、连锅端、脸皮薄、顶梁柱、绣花枕头。

对于很多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文化既是其学习汉语的初衷,也是其终极目标。而如何引领我们的学员拾取惯用语这些汉语词汇中熠熠闪光的明珠,激发外国学员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帮助他们有效的掌握汉语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一个逐渐深入的了解,让汉语学习者真正领略到汉语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这对于我们汉语教学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1】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 凌梦瑶.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3)

【2】惯用语的特征及文化内涵[J]. 王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1)

【3】汉语惯用语句法:特殊还是一般?[J]. 马利军,张积家. 语言科学. 2012(03)

【4】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J]. 文媛. 明日风尚. 2016(23)

【5】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J]. 戚茜贝. 考试周刊. 2016(25)

作者简介:

冯熹(1974.02- ),女,湖南长沙人,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普通话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惯用语内涵汉语
学汉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活出精致内涵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挖掘习题的内涵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