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用双层下运带式输送机在煤矿中的应用

2019-10-21刘刚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托辊矿用带式

1概述

随着我国煤矿、矿山采掘综采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巷道运输的瓶颈已严重制约了煤矿产能的提升。目前绝大多数井下巷道为单线路输送系统,井下掘进产生的矸石和采掘的原煤均是通过一条输送机分时输送,这就造成了掘进和采掘相互影响的关系,即采掘和掘进无法同时进行,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由于国内煤矿大多数是多煤层、多煤质的煤矿,不同煤质的原煤只能混合输送出矿井,增加了后续分选难度,降低了煤炭品质和销售价格,减少了煤矿企业利润。

同时煤矿在井下转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污染了井下空气,在粉尘浓度聚集的地方甚至会发生爆炸,据统计矿井中粉尘80%来自于输送转运过程产生的粉尘,每输送一吨煤将有10克煤粉产生、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煤矿每年会产生10吨煤矿粉尘,转运粉尘已经严重影响井下作业的人生安全以及矿井的开采工作。

矿用双层下运带式输送机布置简图

2设计分析

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分析、巧妙的构思自主研发。针对双层输送结构设计、动态分析及三维模拟设计、PLC监控系统设计技术、高效节能托辊的设计、自动纠偏装置设计、电机负载发电及反馈电网系统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针对一点定位多点加工工艺、大型强力滚筒制造工艺、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工艺、高效节能托辊制作工艺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技术攻关,逐一克服了上述技术难点。矿用双层双运带式输送机”产品可在不增加巷道投资的情况下,能够将输送量提高一倍,具有节约空间、运量大、安装方便、安全性能高的特点。产品达到以下技术性能标准:

(1)最大输送倾角负13°、长度600m、双层向下输,输送量800吨/小时,功率:4×280kw

(2)利用物料下运发电,能量转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设备启动制动加速度小于0.05m/S2。

(4)實现控制自动化、通讯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

3主要设计特点

3.1矿用双层下运结构设计

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设计上下层输送带带宽及上下布置形式(上下相同、上大下小、上小下大);驱动方式及布置情况,同时配置相应的中部机架、上下承载托辊、防飘带装置、张紧装置(设置在张力最小处)等。使该结构即提高了运输效率,又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巷道的投资和运输成本,解决了煤和煤矸石同时运输的难题。

3.2高性能托辊研制

采用新型高强度耐磨陶瓷材料替代传统钢结构形式,采用拉光轴加特制挡圈定位、ABS高强度多重迷宫式密封等特殊结构设计,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生产效率等得到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3.3电机负载发电及反馈电网驱动装置

采用IGBT逆变控制系统将电机处于发电制动工况下的电能,通过直流共母线技术+变频制动技术将电能反馈电网,采用多级电抗+正弦波滤波技术提高反馈电流质量,将产生的电能提供给煤矿照明等系统使用,使矿用双层下运带式输送机(向下运输条件)能量转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4无尘转载系统

自主研发“曲线缓冲”、“诱导风控制”、等新技术开发出无尘转载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解决物料转运过程产生粉尘的情况,将输送系统粉尘浓度控制在10mg/m3以内,实现了输送转载过程的粉尘治理,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防止粉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3.5全自动纠偏装置

采用自动挡辊和四连杆机构,通过输送带运动和托辊旋转产生的切向分力自动使输送带居中运行。具有纠偏性能高、无需人工调整,有效保证了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是防止输送机跑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产品。

4结论

通过科学的设计、独特的构思,将普通的单承载面输送机变为双承载面输送机布置在同一巷道中,解决了双层输送的整体布置、长距离动力驱动设计、双层共振、及双层独立输送等技术难题。形成有限元分析、变频控制技术、远程监控等多项行业内领先的设计及制作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应用在普通带式输送机上,将大大提高带式输送机设计和制作水平,为带式输送机向长距离、大角度、大运量、高带速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能量转化利用技术实现能量转化并合理利用,该技术打破传统高能耗的下运输送方式,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利用再生动能发电的新技术。

作者简介:

刘刚,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当前职务:技术骨干,当前职称:机械工程师(中级),学历:全日制大专,研究方向:制造业.

猜你喜欢

托辊矿用带式
皮带机托辊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带式输送机受料段结构改进
基于窄而深内档铣削的扁长型焊接带式角铣头设计
42CrMo托辊裂纹的堆焊修复
WJD-0.75电动铲运机电缆托辊支架改进
基于ARM9 技术的矿用智能云起爆器设计
矿用巡检机器人设计及其应用
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
改性碳纳米管在矿用阻燃输送带覆盖胶中的应用
圆管带式输送机最佳悬垂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