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仙信仰

2019-10-21李昊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汉画像石南阳

李昊航

摘 要:汉代神仙信仰的流行,推动了厚葬之风的盛行,进而导致了画像石墓的出现。南阳汉画像石中所反映出的神仙信仰观念,是汉代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的是汉人希望可以长生不死,飞升仙境的美好人生愿景。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神仙信仰

南阳位于豫西南,北有伏牛,南扼荆襄,是南北之要冲。西汉时这里的农业、手工业极为发达,这里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大批王侯也被分封于此。东汉时更成为首都洛阳的陪都,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富商巨贾云集于此。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空前繁荣的社会经济,加之汉王朝信奉灵魂不灭,神仙方术、谶纬迷信之风弥漫,人们事死如事生,倡导孝道,导致了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强力推动了汉画像石墓的出现和发展。

在南阳所有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中,神仙信仰题材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显然地位特殊、意义非凡。汉代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开始对“生”和“死”这两大人生课题进行了深入地反思。人们认为死亡不是人生最后的结局,肉体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不灭的灵魂将在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的观念消除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痛苦和无奈,同时为死后享受极乐生活,获得永生而感到快乐。人们为亡灵营造了理想的生活空间,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生前的世俗快乐和奢靡生活,并且可以羽化升仙,进入仙人世界,和仙人一样永生不死。而仙人也不再是以往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世俗化、人性化特征,娱乐性的活动也进入到仙界生活之中,这一切都反映在了汉画像石的图像之中,充分展现了汉代人对于羽化升仙、生命永恒的强烈追求和美好愿望。

南阳汉画像石神仙信仰的产生

顾颉刚先生曾将神仙信仰的形成归结为两点:一是时代的压迫,众人心理和身心俱疲;二是思想的解放,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理想社会。[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信巫鬼、重淫祀的楚文化。这一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和道家学说同原始巫术不断融合,楚国的造物图案中都洋溢着一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于四海之外的自由超脱之美。引人注意的是,汉画像石墓中反映镇鬼辟邪、神禽仙兽、神话传说,祈求长生不死、灵魂升天的神人,很多都是起源于楚地的。

汉文化继承了楚文化中重鬼好巫的风俗,融合了儒家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学说,儒家思想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加之神仙方术、谶纬迷信思想盛行,神话传说在汉代得到了补充完善,以宣扬神仙长生不死的思想,从而形成了完备的神仙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厚葬之风风靡于世,促进了汉画像石墓的出现和盛行。从根本上来讲,人类都有逃避死亡,追求生命永恒的渴望。“神仙”就是中国古人在面对死亡、追求永恒的世俗快乐而创造出来的存在。在汉代人皆对神仙可求、人可成仙的观点深信不疑,而为了追求死后能够成仙,人们在坟墓中营造出飞升的气氛,刻画出诸多能够助人飞升的神袛形象,升仙的主题更趋成熟。

南阳汉画像石中神仙信仰的体现

汉画像石中神仙信仰题材的盛行反映了汉代人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以及希望羽化升仙的美好愿望。汉画像石中表现神仙信仰的题材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神仙祥瑞

神仙祥瑞画像主要刻画了仙人世界的场景。表现神仙祥瑞的常见题材有: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羽人、龙、虎、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雷公出行、河伯鱼车、风伯雨师、三足乌、九尾狐等。伏羲、女娲皆为人首蛇身,常见的画面是伏羲、女娲交尾图。南阳出土的一方画像石中,伏羲、女娲曲尾相交,手持仙草的形象被刻于墓门,[2]这样做的用意一是表示祥瑞,二逐避邪魅。伏羲、女媧交尾图是汉人阴阳观念的反映,也表达人们希望生命得以延续和再生的愿望,在当时还象征着长生与生殖崇拜的意义。西王母、东王公是仙界的主神,西王母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从《山海经》中部落图腾半人半兽的形象转变成了女子形象;东王公形象到东汉时期才出现,西王母和东王公掌管着不死药和人界飞升,受到人们的推崇。羽人背生双翼,常常伴随着神灵出现,翱翔于天地之间,是接引升仙必不可少的祥瑞,所以人们常有“羽化升仙”之说。龙、虎都具有引导升仙之功用,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有许多乘龙、乘虎仙人图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在南阳汉画像中也经常出现。其中嫦娥奔月汉画像石图像别具一格,其形象与张衡《灵宪》中的嫦娥形象描述一致,画面生动,人物楚楚动人,神话故事为人们树立了肉体凡胎可以永生不死,羽化升仙的榜样,强化了人们神仙信仰的思想观念。

2. 驱疫辟邪

为了使亡灵不被邪崇打扰和侵害,顺利飞升仙界,在汉代人的神仙信仰里有专门负责驱驱疫辟邪的神祗。其中有神荼、郁垒、虎、熊、方相氏等。神荼、郁垒是汉画像中的门神,其经常和虎组成画像组合。神荼、郁垒是掌管“鬼门”的门神,管控万鬼,有着捉拿、惩治恶鬼的神通;虎为阳物,百兽之长,驱虎以吞噬鬼魅(图2)。在南阳汉画像石中,神荼、郁垒皆为武士形象,手持武器,仰面张口,面目狰狞;猛虎张口竖尾,凶猛异常。这些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神性”,具有驱疫辟邪的作用。吕品在《河南汉画所见图腾遗俗考》[3]中指出:汉画中的有一些装扮为熊的方相氏,似熊而又怪异,作为打鬼的头目出现在墓室中,墓中刻画它的形象,显然是认为它具有驱除鬼魅的力量,可以使墓主人安息或不受鬼魅的干扰而羽化升仙;动物形象的熊多张牙舞爪,多刻于门扉、门柱,威慑邪崇鬼魅进入墓室。总而言之,这类画像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神仙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抵御鬼魅邪崇,飞升仙界,人们才在墓葬中采取了这许多辟邪的办法。

3.天文星象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许多题材内容继承于楚文化,文化中既有中原的缠绵徘恻,又有楚地的奇幻空灵,充满了神秘色彩,所以形成了寥廓幽深的宇宙观念。对于天文星象,古人充满了新奇和想象,它反映汉代在天文科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较早的天象图。在画像石中描绘的天文星象的画像有彗星、刻有三足乌或阳乌的日轮、刻有蟾或兔的月轮、日月同辉、日月合壁、北斗星、四神等。“日月同辉”在古代被视为祥瑞,南阳汉画象石中有许多此类图像,使用凿雕为长条形的石头,石头一端刻阳乌载日,另一端刻蟾蜍月宫,星斗在其间出没。“日月合壁”表现的是古人观测到的日食天象。这类日月天象图在全国各地的汉画都有出现,表明日月崇拜在汉代流传甚广。四神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禽瑞兽,又被称之为四象,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春、秋、夏、冬,木、金、火、水。南阳麒麟岗汉墓中一幅天象图中,四神图像拱卫四方,天帝居于中央的画面,南斗六星点缀于左,北斗七星点缀于右,伏羲抱日于东,女娲捧月于西。汉代人对四神极为尊崇,认为四神有镇四方、辟不祥、调阴阳、保平安的功用。总而言之,汉代人通过墓葬中的天文星象图画,构筑出了高高在上的“仙人世界”,日月星辰运行其间,仙人六博、仙禽神兽嬉戏奔走,描绘出逍遥快活、无忧无虑的美妙景象,这正是人们热切渴求、心向往之的天上仙境。

综上所述,从南阳汉画像石中我们可以明晰的看到:汉代人匍匐在神仙信仰之下,对长生不死充满祈盼,对飞升仙界充满期盼,神仙信仰是其追求灵魂不朽、生命永续的重要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汉画像石南阳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汉画像石中“鱼莲”图像研究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汉画像考古资料中的“天”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