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车轮

2019-10-21邓诗逸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儒教儒学孔子

邓诗逸

摘 要:该论文通过分析儒教的文化人物形象代表——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兴衰变迁侧面反映了儒学在新时代发展之命运,同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挖掘儒教在新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儒学;儒教;孔子;传统文化;价值观

一、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孔子的弟子将其语录修订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使得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之中,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也就建筑在传统的根基之上。

孔子的文化贡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仁”,使得“仁”及其衍生出来的道德观念被后世奉为基本的人类伦理基础。“仁”这一思想的首次提出是在《论语》之中,“仁”规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要求与人为善,宽容大度,以仁待人,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二是规范了礼乐制度,使得政治制度也能遵循着礼的方向发展。“仁”的思想观念成为儒家传统思想的世界观,又产生了“礼”这一方法论。孔子以“德”和“礼”为治,主张“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三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例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并且创办了私学,使得教育可以惠及普通民众。同时致力于塑造既有文学素养又有道德水准的全面人才。这些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现在的教育行业仍有深刻影響。

二、从儒学到儒教

西方发生的文化运动大多是基于宗教背景之下的,而中国没有全民性的宗教背景,只有儒学成为知识分子汲取文化底蕴的土壤。但儒学这一概念在不断的发展转化,逐渐产生了新的称呼“儒教”。近三十年来,中国学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之争,但无论是认为“儒学是学还是教”实际上都是比对西方文明来作为基点的,西方的价值中心点在于宗教,而中国的价值中心则是儒学。

但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并不是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宗教是指一种对神或不知名力量的神秘信仰,但孔子并不是“神”,甚至提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只是道德权威至高无上的圣人,大众只是学习他的道德思想,因此不属于宗教之列。以“儒教”称儒学实际上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得儒学 “政教”之路,政教对王权的依附使儒学丧失了自主性。因此,“独尊儒术”实际上阻碍了儒学的宗教化进程,使得儒学发展为儒教的历程变得曲折坎坷。ⅰ随着君主制的覆灭,儒教在文化生活中的正统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三、孔子的形象之兴衰变迁

(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基于“君士民”三者的金字塔关系之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士”,士是一个国家思想道德观念的代表,孔子是圣人和尊师的形象代表,他被尊为没有政治权力的“素王”,成为士人最高精神领袖,从此也就成为儒学的代表人物甚至士文化形象。

(二)汉代:汉代儒学在国家占据了正统地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经学的奠立。这一时期虽然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是却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对儒学的发展有害无益,也为后世的思想僵化埋下了伏笔,此时儒学由于依附政治,已经违背了学术的初衷。

(三)近代:孔子形象在近代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托古改制,在鼓吹变法的同时披上经典的外衣做保护,但实际上儒教已经衰落,不能符合当时时代的需要,最终托古改制失败。二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试图帝制复辟尊孔复古,因此近代思想家为了反对他,将孔子放在了同等需要被推翻的地位,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实际是对儒教思想重新评估,重新划分了儒教糟粕和孔子仁道精神的界限。

(四)现代: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儒学有冲击作用,儒学与西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相吸收与融合是儒学复兴的根本途径。未来的文化应该是各种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而中国文化也应该在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的同时复兴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做到“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四、现实意义及启发

无论是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还是从传统经典文化中寻找到显示的道德准则,最终的回归点都是为了社会能够更好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我们只有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的认清并引领当前现实发展的方向。儒学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想要做到传承儒家思想,首先应该正确的看待传统儒教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儒学成为价值观念层面的准则而非一种为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工具,最后做到真正的深入了解,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论独尊儒术和汉代儒学宗教化之路》杨清虎[J]《云南社会科学》

[2]《儒学复兴新论——兼谈文化发展的路向》姜林祥 [J]《齐鲁学刊》

指导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

猜你喜欢

儒教儒学孔子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朝鲜朝对巫俗信仰的社会认知和二重文化信仰结构的形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从《舞姬》看立身出世主义的影响
儒教的牺牲者和守护者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