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瘀血阻滞型腰背肌筋膜炎33例

2019-10-21刘邦能龙亨国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肌筋身痛腰背

刘邦能 龙亨国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舟山中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以腰背部持续钝痛、酸胀、局部压痛明显,并伴有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好发于中年群体,尤其以女性患者居多,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病情缠绵不愈,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功能锻炼、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疗效普遍不理想。笔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瘀血阻滞型腰背肌筋膜炎,获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脊柱科门诊就诊的65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28~60岁,平均40.21±15.82岁;病程3~14个月,平均7.84±4.96个月。观察组33例,男性11例,女性22例;年龄31~59岁,平均41.23±16.02岁。病程4~16个月,平均8.02±5.1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①患者有外感风寒、劳累或腰部损伤后未治疗病史;②腰背部酸胀刺痛感、肌肉僵硬,活动后稍缓解,劳累或阴雨天症状加重,腰部活动范围受限,症状反复发作;③腰背局部有压痛点,腰背肌紧张或痉挛,或可触及索状结节;④相关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检查无病理学改变。

1.3 辨证标准:瘀血阻滞型诊断标准:腰背部疼痛性质为刺痛或胀痛,痛处固定无移位,拒按,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脉象弦涩。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且属于瘀血阻滞型;②病变部位在腰背部且病程≥3个月;③年龄18~60周岁,男女不限;④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①年龄不在18~60周岁范围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③腰背部软组织挫伤,脊髓神经受压或脊柱病理性疾病导致腰背部疼痛。④同期有服用其他药物。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使用冲击波治疗,嘱患者俯卧位,针对病变处采用痛感反馈法定位,标记好位置后涂抹上耦合剂,治疗参数:探头选择15mm,压力2.0~3.0kPa,每个痛点冲击次数2000~3000次,频率8Hz,每周1次,治疗4周。

2.2 观察组:冲击波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另内服外敷身痛逐瘀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香附各9g,川芎、地龙、没药、秦艽、羌活、当归各10g,川牛膝15g,炒五灵脂6g,甘草5g。日1剂,早晚各1次,200ml/次。外敷:将煎好的药渣用毛巾包裹好,温度适宜后外敷患处,20分钟/次,1次/日。治疗4周。

2.3 观察指标:①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0分代表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②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JOA最低为0分,最高为29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③相关血液指标检查:包括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

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价: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治愈:腰背部疼痛感消失,可恢复自主功能活动。显效:腰背部基本无疼痛感,劳累或弯腰时偶感不适。有效:腰背部疼痛感明显改善,但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仍有不适。无效:腰背部疼痛感未见明显好转。

4.2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3 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比较(-x±s,分)

4.4 两组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JOA评分比较(-x±s,分)

4.5 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相关血液变化比较(-x±s)

5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腰背肌筋膜炎多因扭伤劳损,感受风寒湿冷等导致肌肉筋膜水肿,炎性渗出,激痛点被激活,产生局部疼痛及牵涉痛[2]。其疼痛特点表现为晨起明显,活动后可缓解,但劳累或感受阴冷天气后症状又加重,日轻而夜间重,反复发作,查体时腰背部有压痛点,压痛点深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的条索状结节。可归属于中医学“筋痹”“腰痛”等范畴,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为外因,风善行而数变,寒凝滞收引,湿重浊黏滞,均可入侵机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经脉痹阻,日久僵硬成结所致。寒邪主闭塞,受之则气血凝结,血脉瘀滞。湿邪易阻遏气机,气不运血,则血瘀。故其疼痛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在治疗上主要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为主,达到通而不痛的治疗效果。

身痛逐瘀汤记载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血府逐瘀汤类方之一,主要治疗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方中桃仁、红花相须相配,活血行滞化瘀而止痛;川牛膝入血分,通血脉;当归养血;五灵脂通利血脉;没药散瘀消肿止痛;秦艽、羌活活血化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地龙疏通经络,通痹止痛;川芎、香附分别为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通痹通络[3]。另外,将身痛逐瘀汤药渣外敷,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具有见效快的特点。通过热敷的热效应,使患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速度,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消除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起到活血止痛之疗效。

综上,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血瘀型腰背肌筋膜炎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及血液循环,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结合现代医学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特色,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肌筋身痛腰背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肌筋膜炎痛难忍 家庭自灸急缓解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风湿关节痛使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药浴治疗产后身痛的护理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