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醒神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65例

2019-10-21周立峰黄德慧王华强李群伟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腑血瘀证候

凌 军 周立峰 黄德慧 王华强 李群伟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大众的生命健康[1]。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凝血块,可形成脑血肿,直接损害患者的脑组织。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术后患者继发的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恶化。中医学无“脑出血”病名,近代中医学者多称之为出血性中风,主要病机为五脏亏虚,气虚则血瘀,气血逆乱。临床治疗应以活血益气养阴为主。本研究采用通腑醒神汤辅助治疗HICH,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47~78岁,平均61.34±8.40岁;出血量35~82ml,平均47.32±10.71ml;发病至手术时间3~22h,平均4.41±1.62h;高血压病程5~21年,平均11.35±3.28年。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49~79岁,平均61.57±8.23岁;出 血 量 7~81ml,平 均 47.69±10.40ml;发病至手术时间2~23h,平均4.76±1.65h;高血压病程6~23年,平均11.62±3.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拟定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偏身感觉异常、神识昏蒙;次症: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短、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舌质黯淡、脉沉细或涩。具备2个主症以及1个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②首次发病,经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③手术时间在发病24h内;④所有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由颅内血管瘤、头部外伤、脑血管畸形等所致的脑出血;②脑出血术后病程超过1周;③伴严重心、肝、肾等损害;④入院前1个月内曾有发热病史、心脑血管疾病或手术外伤史者;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神经等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腑醒神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桂枝10g,人参、生首乌、大黄各15g,赤芍、川芎、桃仁、地龙、水蛭、全蝎各12g,炙甘草6g。上述方剂1剂/天,煎至3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偏身麻木、口舌歪斜、气短乏力、大便干结4项,由轻到重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积分越高表明该项证候越明显。②神经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③血液检测指标: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分离上层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IL-6及MMP-9含量。

1.6 疗效标准:显效为患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残疾程度0~1级,症状积分减少高于70%;有效为患者主要症状有所改善,残疾程度2~3级,症状积分减少高于30%;无效为患者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低于30%,或患者死亡。

1.7 统计学处理:本次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x±s,分)

2.4 两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中S100β、IL-6及MMP-9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100β、IL-6及MMP-9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x±s,ng/ml)

3 体会

中医学认为,中风多由虚、气、火、痰、风、血所致,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4]。中风恢复期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病人五脏亏虚,气虚血衰,致使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不经过脉络行走而溢出经脉,血瘀阻滞脑络,导致脑络损伤。因此中药治疗应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要原则。本研究中采用的通腑醒神汤,全方以生黄芪为君药,补气养血;臣以桂枝温通经脉;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佐以赤芍、川芎、桃仁养血行气,活血祛瘀;生首乌、大黄泻热通便,使大便通达而气机顺畅;地龙、水蛭、全蝎等虫药能活血通络祛瘀、熄风止痉,使瘀血化除务尽;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祛瘀通络、提神益智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腑醒神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清S100β、IL-6及MMP-9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通腑血瘀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