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19-10-20桂红梅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形式多样循序渐进

桂红梅

摘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朗读,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升华。通过带有目的性地读去层层深入感知、理解、品味文本内涵。同时,为了避免枯燥的读,朗读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评价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巧用评价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巧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12 - 0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读,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读为媒,以读为本。“读”是主旋律,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届的共识。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书读百遍,其义白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则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从古到今,几千年来,多少教育学家都是采用朗读这一手段进行教学。读,让我们感知了诗文思想;读,让我们进入了诗文意境;读,让我们走进了作者,与一位高尚的伟人进行对话。因此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朗读,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升华。

1.循序渐进,目标明确

“书读百遍,其义白见”。实践证明,要想做到“其义白见”其必要条件就是“书读百遍”。只有一遍一遍的读才能达到“不解说自晓其义”。因此朗读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读,由浅入深地读。但是读并不是一味的傻读,漫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而是要帶着目的去读,有任务地读才会读有所获。教学中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感知,通读全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关于阅读有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初读环节的读的目标不宜过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到“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正因为如此,在新课教学环节的第一步我们往往会做出这样的设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这样的设计不无道理,因为只有在通读并且读流利的基础上才能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到“正确、流利地读”才能有下一步的“有感情地读”。

(2)研读品味,感情朗读。“有感情地读”是读的又一目标。而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已不仅仅是建立在“正确、流利地读”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之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受各自的知识沉淀和各自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影响,对文本的内在情感地理解也自然各不相同。要做到有感情地读就要先做到理解文本。因此初读之后便是研读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去探究、思考、理解,养成深入阅读的能力,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有的理解后,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自己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展示语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如: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人物——托德的以貌取人、刻薄、世故;老板的见钱眼开的性格特点,初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托德看到钞票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板又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疑问再去自由地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去研读解疑。解疑的过程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研读句子品味文本的过程,也是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的思路。提出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都在读中落实。问题解决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就显而易见,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就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读出了感情。

(3)熟读成诵,情感升华。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要能够善于挖掘文本,升华文本,于是在研读文本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诵读环节。文质兼美的课文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其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思想美跃然纸上,人的思想与文章内容有机统一,学生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思想开阔了,性情活泼了,认识问题也逐渐深刻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更加近距离地贴近作者内心,感受其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文章的内在情感已经不需要教师去说了,学生都能在读中去体昧。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有趣的课堂教学手段很感兴趣,读亦如此。只是一味的齐读,自由读务必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因而我们的读也要做到形式多样。就目前看到的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老师范读、引读,轮读,赛读,配乐读,合作读,配动画读等等。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读,学生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如:在教学相声《打电话》一文时,教师根据这篇文章体裁——相声这一独特之处,在学生掌握课文之后设计了这一环节:两人一组说一说这个相声(即分角色朗读)。平时的课堂上从来没有采用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此都十分感兴趣。课堂上学生读得如火如荼,个个眉飞色舞,场面异常精彩,甚至有的学生在努力做到脱稿。可见,此时分角色表演读采用的恰是时机。

当然,形式虽然要多样,但也要恰如其分的采用。只有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我们的朗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发现文中“让我们看得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一处初读时学生因为没理解“山阴道”的含义,所以都不能正确的断句。这种情况如果告诉学生这样读断句不对,让学生自由探究摸索出正确的断句既费时又不一定正确,这样就达不到初读时的“流利地朗读”这一目标。于是我采用了教师范读这一方法,先跟学生简介“山阴道”的含义,然后师范读,学生跟读。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出现此处再要求朗读时,学生都已经能够正确的断句了。

形式多样的朗读会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不能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意义,更不可为了读而读。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课堂朗读指导教学技能,何时何处采用何种形式才会有高效的朗读则需要我们根据各自的教学实情去取舍。

3.巧用评价,提高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于是就见到日常教学中往往许多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用“好”“不错”以及类似的评价语。不过恐怕如此概念模糊的评价语连老师也搞不清楚好在哪里,何况被评价的还是一群孩子。所以評价学生朗读时的评价语一定要做到具体,这样子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朗读哪里好哪里还不足,才能提高朗读水平。那么怎样的朗读评价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激励性的评价语。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朗读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培养朗诵家。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听到老师要喊学生起来读课文时总是惧怕,怕自己读不好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就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因而课上可以运用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这个自然段挺难读,你却出“错少,真不简单!”、“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好,你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你读得很流利,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带着××的语气来读,肯定很精彩。试着再读一遍,好吗?”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后会渐渐地树立朗读的自信。

(2)生动幽默的评价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有这样一句话:“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响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该同学会心地耷拉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课堂氛围也是格外的轻松活跃。可见,幽默的评价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委婉的评价语。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运用语义明确的语言,会给对方很大的刺激,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带有忠告性的意见或建议,若不考虑言辞,对方不但不容易接受,还达不到忠告的目的。朗读指导也是如此,当学生的朗读不到位的时候如果直接作m否定性的评价必会抹杀孩子再次读书的欲望。因而我们要用一些委婉的语言去提醒学生自己的朗读哪里不足,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指导朗读时,在感受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之后,我问“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有一名平时朗读水平还可以的男生很积极地举起了手。看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请他站了起来。他朗读这两句话时读得很流畅,语速比较快,声音也很洪亮。可是这样的朗读完全不能体现出那美丽的景色,于是我及时作出了评价“你读得非常流畅。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所以你突出了‘花团锦簇一姹紫嫣红两个词。不过在这如花般的世界中漫步你舍得走那么快吗?”一个反问所有学生都明白了,读这个句子时语速不能过快。学生明白我的意思后,我再让他读时,他放慢了语速,读得美了,对句子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善用朗读,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文章的精华。但需注意的是尽管“书读百遍,其义白见”,在课堂上也要做到用心地读,而不能盲目的漫无目的地去读。正如朱子所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教实验版2001年.

[2]《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有效备课——小学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4]《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形式多样循序渐进
在形式多样的练笔中,让每个孩子都爱上作文
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动漫形象及其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朗读,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