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学生成绩评价之我见

2019-10-20王昭玲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评价

王昭玲

摘要:现代学业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是对学生个体学业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评价,同时也是检验测量命题的值度,效度,区分度的有效手段。评价手段可以通过考试、测验和其他有效形式来实现,用于测量学生个体的发展是否到预定的教育目标程度过程。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生成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071 - 01

学业评价老师而言是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掌撞学生对既定知识掌的情况,以使在今后的教学中,命题征集。命题组卷中加以调整,对学生而言,可以检验学习上的不足与差距及方向。

1.学生成绩评价的针对性原则

1.1 教育测量的常量依据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特指学科教学标准,课标仅对应学科分解的课程实施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演变为课堂教学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体现在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中。因此,在评价学生成绩的时候,一定要以教学大纲为尺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远当的评价,而非“课标”。

1.2成绩检验的正态理论

根据教育测量信度、效度、区分度原则,结构应为成绩常态分布,而非“高优秀率”。

2.学生成绩评价方法多样性原则

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学业成绩评价,理所当然应包括这些能力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试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度学生对某个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将其作为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从而反过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在设计学生成绩评价方法与体系的时候,应当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如果我们仅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灌输,然后通过一纸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团队精神,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3.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采用多样性、开放性的方法,全方位的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生产实践记录,教师、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社会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着重评价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记录学生的每一点成长,淡化分数的作用,可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评价手段

在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与评价改革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新课程评价借导“立足过程”与发展性评价,考试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也都体现着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和新一轮教材的实施中,考试改革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课改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考试评价制度:

4.1考试内容方面

(1)由过去的基本知识变为知识运用、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方位考核。

(2)多考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试学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考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联、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凸现创新思维,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和综合力。

(4)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体现灵活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4.2在考试方式方面

(1)在考试方法上,要根据考试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多样的体现先进的价思想。

(2)在考试的组织上,要采取开卷、闭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

(3)在考试时间上,可以是短时间的考试,如闭卷。考试也可以是时间长的考试,如:

些探究性能力的测试。

(4)在考试的类型上,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性考试等形式,要逐步增加口试、操作性试题。

(5)在考试地点上可以在室内考,也可以室外考。

4.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

(1)所有科目一律实行等级制,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2)不得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次,不得公布成绩,成績不得与奖惩挂钩。

(3)要根据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提m改进措施。

(4)要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把考试成绩作为新起点,而不是终点

(5)灵活选择考试结果的处理方式,尊重学生的权利,关注学生的处境和发展的需要,以应当承认,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上都存在差异。

5.采用水平考核与进步考核相结合

在要求达到基本速度的同时,综合考虑训练时的速度的提高率来确定打字技能的成绩等级。采用相对评价法,淡化了评价的横向比较功能,强化了评价的初始性,发展性和激励功能,体现了区别对的个性评价,注重学生纵向发展和进步幅度,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评价思想。相对评价具有适用性强、应用面广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一方面,它只表示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只表示学生进步的大小,无法真正表示其实际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它以正确理论为基础,评价结果必然要有尖子生和后进生,易造成学生间激烈的竞争,对后进生的发展更为不利。

6.“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形成性评价注重叙述学习过程,可帮助学生提高日常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终结性评价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终结性评价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形成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基础,终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冉亚辉.学生学业成绩即教师业绩: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控制逻辑[J].上海教育科研,2018(12):5 -8 +42.

[2] 田瑾,毛亚庆.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教师,2018( 08):24 - 27.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评价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