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材,为学生播种下阅读的种子

2019-10-16周小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种子阅读教材

周小兰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依托教材,将温润的读书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

[关键词] 教材;阅读;种子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三个“不少于”告诉我们,这些数字只是一个保底的阅读目标,课外阅读数量上不封顶,是无止境的。

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强调: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老师必须先当好读书种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这颗温润的读书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引导孩子们收获终身幸福?看着崭新的部编版教科书,九江市长虹小学课题组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依托教材,实施“1加X”,激发阅读期待。

一、实施“1加X”,一篇带多本

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实施“1加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

2018年10月,九江市市直小学语文学科培训会上,九江市双峰小学的余永萍老师带来了一节全新的阅读策略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余老师引导同学们依据标题、依据插图、依据上下文、根据生活经验等方法,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让孩子们的阅读之旅趣味盎然。结课之余,余老师将课后练习“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设计成了这样的语文活动:老师要带孩子去书城购书,可是只看到这些书名,却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你能帮忙猜一猜吗?孩子们的兴致极高,纷纷根据题目进行猜测,老师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一律替自己的孩子表示感谢。课后练习列举了六本书:《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除了《夏洛的网》以前读过,其他作品我都不熟悉,孩子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也是稀里糊涂。事后也问过本校及其他学校的老师,请他们预测这六本书的内容。当我买来这些书,看过或翻过之后,才知道大家的预测均相距甚远。大家都不知道《躲猫猫大王》《团圆》是两本多么温暖的绘本,也不了解《帽子的秘密》其实是柯岩的一本儿童诗集。

回到学校,我找来主管主任和一至三年级备课组长,请大家先整理一至三年级上册课本出现的整本书书目。其中仅三年级上册出现的就有14本:《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泰戈尔)、《自报家门》(汪曾祺)、《稻草人》(叶圣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带刺的朋友》。它们有的出现在文末,有的出现在“阅读链接”里,有的出现在“习作”栏目。看着新增的这些书目,我在思考:编者将它们放进教材肯定不是偶然。在学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预测了这六本书的内容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继续:到底谁的预测最准确,课后我们可以找来这些书读一读,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也可以买来读。然后举行一个“预测大揭秘”的读书交流会如何?相信孩子们带着大揭秘的渴望,看完这六本书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读书交流会结束之后,相信孩子们对“预测”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同时这六本书中蕴含的爱的种子、神奇的种子等也将深耕于孩子的心田。

二、实施“1加1”,一篇带一本

我个人觉得这个“1加X”的“X”还可以是1,即一本原著或相关的书。

市直培训会之后,为了引导全体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统编教材,我打算在全校上一节首席教师公开课。反复诵读筛选,最后选定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带刺的朋友》。可是通读全篇也找不着“带刺的朋友”这几个字眼,问号填满了我的脑袋,最后还是课后思考题打开了我的思路: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在短短的一篇课文里,作者对刺猬的称呼就有这些变化,接下去还会有什么变化呢?我赶紧买来宗介华的原著《带刺的朋友》,花一晚上时间看完了,也就释然了。本文节选自《带刺的朋友》第一节,作者通过刺猬偷枣初识刺猬,从“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能看出作者对刺猬的感情在起变化,但变化不是很明显。直到第四小节的结尾,突然有一天,刺猬们不露面了,我才焦急地想道:“带刺的朋友们,你们哪儿去了呢?”接下去的五、六两节,作者10次写到“朋友”这一温暖的称呼,与刺猬的感情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语文活动:

课件出示课后思考题,请学生大声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然后用前面学过的方法预测:随着故事的发展,你觉得作者还会怎么称呼刺猬?预测的依据是什么?有同学就预测到作者接下去可能会称呼刺猬为“带刺的朋友”,依据就是这篇课文的标题已经点明。

教学活动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接下去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和刺猬成为朋友?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阅读纸,快速默读,试着用三五个字概括故事的内容。不到两分钟就有学生举手,跟大家分享阅读的故事:刺猬散步、刺猬刺狗、刺猬冬眠、蜘蛛吞食。此时学生的交流宜简,极大程度地延长他们的阅读期待,提醒他们对哪个故事感兴趣下课可以和同学交换阅读纸进行阅读。同时我假装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既然写的是刺猬,怎么刚才有同学读到是蜘蛛呢?”于是开始整本书推荐活动: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作家——宗介华(课件出示作者和整本书照片),他写了一本书就叫作《带刺的朋友》。这些刺猬、蜘蛛、野兔、苍鹰等都是怎样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呢,下课我们去找来读一读吧。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依托教材,扎扎实实地实施了“1加X”“1加1”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实施“1加1”,一册带多本

温儒敏教授在《“新教材”新在哪》一文中说,“部编本”语文教材不是对既有同类教材的颠覆,而是“守正创新”。新教材课文数量比原来人教版减少了,但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丰富。选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很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难发现,名家作品越来越多,仅三年级下册出现的名家就有:郑振铎、叶圣陶、汪曾祺、法布尔、秦文君、冰心、西摩、萧红等。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名家意识,要了解这些名家,读一读名家名篇,翻一翻名家的创作札记,让自己成为一颗优秀的阅读种子。然后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读的名篇、名著,在恰当的语文活动中进行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后进行交流反馈,收到一册带多本的效果。

依托教材,激发阅读期待,要求教师备教材时要有大阅读观,属于节选的文章要读读原文,读读原著;属于名家的文章要走近名家,读读相关的作品。同时认真研读课后练习,读懂编者意图,将教材读厚,设计恰当的语文活动于无痕中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参考文献:

[1]许炜.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初探[J].学周刊,2019(20):136.

[2]李艷玲.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应有的期待[J].华夏教师,2018(11):47.

[3]王美连.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7(6):50.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种子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