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四有”农村小学校长

2019-10-16曾庆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四有

曾庆华

[摘 要] 21世纪的农村小学校长应该是有教育信仰、有研究技能、有公正心态、有前卫思想的人。

[关键词] 情操感染;业务折服;纪律规范;思想引领

在21世纪,要做一名好校长,就必须做一名与时俱进,讲政治、精业务、有情商、能创新的校长。

2013年8月,我是走民主选举之路被推上小学校长岗位的,学校前任校长履职不足一年被免,学校正准备搬迁到新的校址。上午选举,下午我就由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了一校之长。

经过五年的发展,学生数由搬迁时的581名学生增长到现在的981名,22个教学班,学校获得襄阳市“放心食堂”“文明宿舍”“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十佳少先大队”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运动队参加全县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分获小学组团体第一、第二名。连续获得全县教学综合评价成果奖,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综合教学评价全县第三名,获得二等教学成果奖。

有人说,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提升自己的管理质量。这就要求校长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可能摆脱工作中乱忙的状态,才可能使工作事半功倍。说实际的,我不知道校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反正什么都做。我们这所农村小学,有近千名学生,只有前后勤教师50名,整个学校后勤(含门卫、宿管、事务长、食堂库管、总务室主任、校长等)只有7人,水龙头坏了,你得去修;灯泡坏了,你得去换;厕所堵了,你得去掏……青年教师上课,你要去听;班主任德育专题会,你要去讲,农村小学校长就应该是一个“多面手”。

一、有教育信仰,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21世纪,似乎人们已渐渐淡忘了什么叫高尚的情操,或者认为高尚已非时尚。若再提高尚,似乎就会联想到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话,根本谈不上感染人。我一直认为,人的思想是需要用高尚的情操来补充或完善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会有高尚的言行,才能做出有益社会、有益人类的事,才不至于私欲膨胀,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作为一名新上岗的校长,更应该以身垂范,引领全体教职工遵规守纪,顾全大局,以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教书育人,学习做人,明辨是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待工作和师生首先要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校长,不能把开展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卻做不到,甚至把无休止地批评作为震慑教职工的唯一手段。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加剧教职工的逆反心理。我们不仅要有“为了职工好”的思想,更应该有“为了职工好”的方法和耐心。不管会不会当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身先士卒,率先示范,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我都坚决做到,比如公共场合坚决说普通话,开会期间手机绝对是静音模式,升旗肯定站排头,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带头做微课网上晒课,不一而足,五年了,大家都很自觉,遇到不能“为人师表”的教师,批评起来也理直气壮。

坚定教育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是至高无上的。教育信仰是我们对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无限尊崇,并要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教以来,曾有过改行从政的机会,我放弃了;曾有过赴沿海私立学校享受高待遇的机会,我也放弃了。我愿意脚踏实地,忠实于家乡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坚持在间周一次的例会上组织教职工进行信仰学习,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榜样典型、学习教育楷模,在学校中营造正能量氛围。选择了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这是把教育当作职业。做一行爱一行,选择了终生从事教育就要尽量做到极致,把教育做成事业。选择了校长,就是选择了为师生服务,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校长对学校管理的决策、规划、实施、考核等,都是以服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理应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坚持原则,乐于沟通、勇于承担后果,用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二、有研究技能,用精湛的业务折服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校长应当是学校最优秀的教育者,校长授课也应该是教师学习的典范,有人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精益求精,每天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能够教授给教师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通过影响教师去影响学生。

当校长伊始,我主动申请带品德课,我觉得这符合校长的身份——做思想政治工作。从开始的四年级、五年级,到后来教师反映六年级的学生难管理,教导室便安排我带六年级的品德课。学校年轻教师多,新上岗教师多,为了引导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的主力军,我坚持在学校推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对青年教师实行“五个一”工程,每周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周至少听一节指导教师的引路课,并写出评课稿;每月举行一次有关新课标和新教材的业务学习活动,并带头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笔记;每月至少上一节自己满意的公开课;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或教研论文。定期考核、师徒捆绑考核,促使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坚持普通巡课和重点巡课,突出“面”上管理,着力于“点”上研究。每学期初,我按照需求确定重点巡课对象重新上岗教师、转岗教师到新调入教师、教学不达标教师,甚至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师,通过巡课,进行重点指导,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近几年,我每年平均听课超过80节。我喜欢进课堂听课,乐意与教师一起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新上岗教师外出培训多、时间长,我主动承担相应学科的教学任务,当校长这几年,我教过小学语文、品德、体育、美术、安全、心理健康等学科。

带头研究课改是一个校长应有的能力,近五年来,我主持开展了省教育学会“五项德育”专题研究,优秀结题;参加了襄阳市本色语文研究,顺利结题;去年又申报了省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生本改革以来,我多次组织教研沙龙活动,以竞赛、讲座的形式吸纳教师参与课改讨论、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校长是学校的负责人,更是课程改革的带头人。“此处无声胜有声”,校长的带头作用激活了课改这池春水。

三、有公正心态,用严明的纪律规范人

一个团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需要团队内部每一个成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高度一致。每一个教职工都要遵循共同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为了共同的事业而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产生一种合力,才能把观念各异的人心凝聚到一起,从而产生超强的能量。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严谨的纪律约束,人心就会涣散,组织就会瘫痪,进而出现有令不行、该做的不做的情况。纪律就像一把剑,时刻悬在每位职工的头顶,职工感受到纪律的威慑,才说明纪律在发挥作用。绝对的自觉性是没有的,不管我们是谁。我们不能做奔跑速度最快而喜欢独自行动的羚羊,因为它常常成为狼的捕猎对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谁破坏了纪律而不进行惩罚,虽说可能出于善心,但却破坏了集体规则,损害了团队利益。

五年时间,学校通过选举产生了工会组织,一学期开一次教代会,讨论学校重大事项,修订学校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办法。经过修改,教代会通过,学校用来进行过程管理的制度近30种,它成为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坚持一学期一考核,学年考核结果直接决定教职工评优表模、年度考核的结果及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兑现。考核方案公开、考核过程公开,职工代表直接参与考核。考核结果公示、结果运用公示。

严明的纪律凝聚团队战斗力,教职员工的个性差异直接催生团队的生命力。差异和纪律并不冲突,只有百花齐放,才会春色满园。在严明的纪律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才能达到最好的优化,才能造就整体的和谐。每一种个性都有自身的优点,只要能找到平衡合作和正视差异之间的着力点,就会达到合作的最佳状态。作为校长,必须善待每一名教职员工,对人更要对事,要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有发展眼光,用前卫的思想引领人

思想是多形态、多方面的。思想前卫就是思维意识超前,引领发展趋势或者潮流。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代蕊华老师说,校长要做有思想的践行者,一要有正确的思想,要关注人类的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现代教育价值,更应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二要有适合的思想,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三要有创新的思想,校长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学习、借鉴优秀教育思想,凝练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和导航者,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行为、管理风格等会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

有人说,做一名合格的校长,简而言之就是要循规蹈矩,按照上级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但是,我觉得这不算是“合格”。一名能称之为“合格”的校长,要会思考,要能发展,要善创新。

几年来,学校修订办学章程,健全学校机构,扩大规模,取得了系列市县级荣誉,综合性教学评价也逐步挤入全县第一方阵。但学校发展给人的感觉是“熟成”型的,缺少了一种厚重感。如果说一所学校是靠质量立校的话,那一定要靠文化强校、创特色名校。歇马镇小学始建于1909年,是保康县的两所历史名校之一,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结合山区孩子的特点,对现在的学生,未来社会的公民,需要通过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和美好环境的熏陶渐染,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处事刚正和顺,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能更加丰美,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4年,经过慎重思考,学校选择以“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和谐文化孕育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无不体现出以和为贵、美德美心、和谐共生、中正致和的道德价值追求。国家教育方针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对“美”的要求,不但要让学生懂得美,崇尚美,追求美,更要让学生有心灵美、道德美、精神美、人格美、体形美。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和·美”文化理念的追求。学校坚持以“和”为文化基调,以“美”为文化追求,以“和·美”为文化精髓,精心构筑,科学谋划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愿景、办学策略、培养目标、管理原则,学校宣言、师生誓词等,逐步形成了“和美育人,为师生美好的人生奠基”的发展理念;“营和美校园、培和雅良师、办和美教育、育和乐少年”的办学目标。积极倡导三观: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以和为贵的处事观,以真为美的价值观。形成一训三风,即校训:和美做人,勤恳做事;校风:和而不同,至善至美;教风:和悦启智,美教精艺;学风:和乐共进,美人美己。

“和·美”文化理念的追求也是传承“大美歇马”本土文化的需要。“沮水源头,大美歇马”,加强全域生态旅游、和谐宜居小镇建设,学校理所当然应成为生态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更是突破当前学校发展瓶颈的需要,山区歇马地广人稀,社會经济滞后,学校数量多,人员分散,留守学生占全镇学生总数的22.5%以上。长期以来,落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人文环境复杂、家校矛盾突出的现状,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快速发展。作为担负着主要育人职责的学校教育,需要塑造持久的“和·美”文化氛围来熏陶学生,带动家长,影响社会,逐渐形成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生态。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幸福。卡尔·威特说:要做幸福快乐的人,首先必须懂得追求幸福和快乐。也许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一生都幸福,但至少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真正的幸福,并使他们获得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当代教育理论家刘铁芳写道:教育的幸福感,就是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思想的明晰、自由、博大、高远、辽阔,感受到爱与恨,感受到活泼、轻松、幽默、诙谐,感受到平等、秩序、尊重、被认知,感受到个体内在的充盈与完美,从而使其心旷神怡、心悦神愉地把自我交付于教育之境,流连其中而不知往返,所谓其乐亦融融。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学校教育更多新要求,务需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校长),要加强学习,不仅仅是学教材、学教参,更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通过学习,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教学标高,使自己和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发展的新社会。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四有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教师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四有”书记谷文昌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