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者血袋辫血样本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g,抗-HCV,HIV Ag/Ab和抗-TP项目的可靠性研究 *

2019-10-16陈少彬何子毅刘泽民陈庆恺魏润葵邓妙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弱阳性血站试管

陈少彬,何子毅,刘泽民,陈庆恺,魏润葵,王 庆,邓妙玲

(东莞市中心血站,广东东莞 523930)

2019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在“血清学检测流程及结果判定”中提出了可选择血袋导管样本进行血清学初次试验为反应性的复试[1]。由于不同血站选择的血液检测策略不同,有报道指出了试管样本(以下简称“试管”)和血袋辫血(以下简称“辫血”)复查的必要性[2],也有的指出部分辫血复查结果偏低[3-5]。但对于辫血在不同检测项目或试剂的具体偏差尚未明确,特别是弱阳性辫血样本复查的漏检率鲜有报道。在新规程执行二遍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asay,ELISA)检测改为一遍ELISA检测前,有必要对血液样本与试剂的检测效果重新进行分析,以评价辫血在检测中的可靠性。笔者回顾性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7月1日~2018月11月30日ELISA初筛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试管样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无分离胶真空采血管,辫血是剪取血袋辫子的血浆(含有血液保养液Ⅲ,主要抗凝剂是枸橼酸钠)。

1.2 试剂与仪器 ELISA试剂盒及主要仪器:HBsAg诊断试剂盒(珠海丽珠和北京万泰)、抗-HCV诊断试剂盒(珠海丽珠和北京万泰)、HIV Ag/Ab诊断试剂盒(珠海丽珠、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以及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珠海丽珠、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全自动加样仪(Tecan公司,Freedom evo),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Siemens公司,BEPⅢ),酶标仪(Tecan公司,Sunrise);一次性使用滤除白细胞血袋(费森尤斯卡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都经过校准并在正常状态下使用,血液检测操作按试剂说明书或血站制定的相关质量体系文件执行。

1.3 方法

1.3.1 血液检测:血液样本进行两遍不同厂家ELISA的HBsAg,抗-HCV,HIV Ag/Ab和抗-TP同步检测,检测结果以“样本吸光度比临界值”(sample optical density to cut off,S/CO)表示,S/CO<0.9判定为无反应性,S/CO≥0.9判为可疑阳性样本,需对相应项目原试管和辫血进行双孔复试,收集复试的S/CO值。以试管复试结果0.9≤S/CO≤2.0定义为弱阳性样本,其对应的辫血在设置灰区时的临界值为0.9,S/CO<0.9判为无反应性,S/CO≥0.9判为有反应性;在不设灰区时的临界值为1.0,S/CO<1.0判为无反应性,S/CO≥1.0判为有反应性。

1.3.2 分组及数据处理:以不同项目的试剂分组:A,B分别代表HBsAg的丽珠和万泰试剂,C,D分别代表抗-HCV 的丽珠和万泰试剂,E,F,G分别代表HIV Ag/Ab的丽珠、万泰和新创试剂,H,I,J分别代表抗-TP的丽珠、万泰和新创试剂;复试结果的差异计算:差值=“试管S/CO值”-“辫血S/CO值”;辫血的相对漏检率(%)=辫血复试检测值小于临界值的样本数/总样本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S/CO值偏差分析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辫血与试管的检测值偏差分布情况 见表1。各组的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均为非正态分布,集中程度用中位数表示,误差线以四分位数表示,作散点图见图1,除抗-HCV 的D组辫血S/CO值大于试管结果(P<0.05)外,其它9组辫血结果均小于试管结果(P<0.05)。

表1 辫血与试管在不同组间的S/CO值结果比较

注:M为试管与辫血S/CO值之差的中位数。

注:# 表示差值>0,经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P<0.05;* 表示差值<0,经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P<0.05。

图1试管与辫血在不同检测项目S/CO差值的散点图

2.2 弱阳性辫血样本的检测情况 见表2。辫血复试值偏低,最大的是F组0.651(0.206,0.886),最小的是D组0.016(-0.168,0.232)。各组设置灰区前、后,辫血的漏检率除了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9组试剂虽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设置灰区后,实际的漏检率最大的是F组为60.67%,最小的是E组7.41%。

表2 弱阳性辫血样本的检测值偏差和设置灰区前、后的漏检情况

注:M为试管与辫血S/CO值之差的中位数。

3 讨论

血站实验室处于某种需要,对初次反应性献血者复试的实际操作可能不同。“双孔复试”的做法可能衍生出三种模式,即对试管血双孔复检、对血袋辫血进行双孔复检以及试管血和辫血同时复检[6]。本站采用上述第三种,同一献血者来源的2份样本的试验过程均保持一致性,即在同1操作者、试剂和仪器检测,排除了检测中的差异因素,为比较和量化辫血与试管的差异提供必要基础。从总体的检测结果分析,分析各组的辫血与试管的S/CO值之差,其分布并非正态性分布,说明样本的成分存在差异,同时也反映样本中所含标志物的浓度不同,在同一种试剂的信号值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只有抗-HCV万泰组辫血的S/CO值是大于试管的(P<0.05),其他9组均为辫血低于试管(P<0.05)。原因可能与不同检测项目试剂的实验原理、试剂原材料及各原料成分配置比例不同有关。抗-HCV万泰试剂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同时使用生物素-亲和素,其信号放大作用较强,试管终止后颜色太浓稳定性反而差,或者可能与样本的抗凝剂干扰有关[6]。对于辫血检测值偏低的现象,是否导致血液检测的漏检,这是实验室关心的重点。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标志物浓度在临界值附近的样本的漏检几率较大。因此选取试管复试值在0.9≤S/CO≤2.0的弱阳性样本为研究对象,而强阳性样本,即使辫血信号值低于试管,但仍能被检出,符合预期反应性的结论,故无漏检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弱阳性辫血样本的检测值差异程度越大,如表2的F组,其差值的中位数达到0.651(0.206,0.886),远大于表1的总体差值0.260(0.000,0.988)。即使是差值<0的D组,差值也由总体的-0.144变为0.016。而本实验室设置的灰区范围仅为0.10,说明用弱阳性辫血样本进行复试,有可能导致更高几率的漏检,因此评估灰区设置与漏检率的关系尤为重要。

通过对弱阳性辫血的漏检率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的漏检率7.41%~60.67%,与文献报道的26.27%(31/118)[3]和14.9%(39/262)[7]不同。其中HBsAg项目A组和B组的漏检率分别是31.45%和46.88%,与王新梅[8]报道的HBsAg新创试剂漏检率46.15%接近,但低于其科华试剂漏检率67.50%。这可能与所用试剂的检测性能不同有关。在灰区设置前、后辫血的漏检率比较发现,只有抗-TP的J组漏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9组在设置灰区前后的漏检率无差异(P>0.05)(表2),说明现用灰区设置范围对辫血信号值低,起不到拦截作用,或者说弱阳性辫血不适用于复试。

造成辫血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样本被血液保养液稀释。以本站为例,辫血并非最初采血结束时的血液状态,而是经过去白细胞过滤后与保养液充分混匀的血液。如400 ml血袋中有保养液56 ml,按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值(男性:0.4~0.5,女性:0.35~0.45)估算,血浆约200~260 ml,除去细胞等有形成分,血浆被稀释到原来的78.13%~82.28%,潜在的标志物浓度理论上平均降低了20%。由于ELISA受试剂本身性能、样本内源性或外源性干扰物质、抗凝剂等影响[6,9-10],稀释后的血浆检测值与稀释倍数并非线性关系[11-12],实际检测值可能更低于理论值。个别血站出于质量管理方面的需要,仍然采用辫血复试,目的是为了防止采血部门在留取样本时“张冠李戴”[6]以及验证二遍ELISA检测结果不符等。这种“弥补式”的管理方式与实验室追求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方针不符,应从差错的源头加大过程管理,强化特定环节的质量控制。本研究不足之处是对灰区设置和漏检率的估算是基于日常检测数据,弱阳性样本未得到确证,仅以潜在感染性标本对待。因此,若血站实验室执行“原血样不符合要求,再从血袋导管重新取样”[1]的操作,须根据实际情况评估辫血的可靠性。

综上,辫血的复试结果普遍低于试管,用于血液检测可能存在漏检风险。在新的血液检测形势下,血站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血液复试流程或灰区设置,联合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核酸检测试剂,提高血液安全性。

猜你喜欢

弱阳性血站试管
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检测分析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试管难题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自制弱阳性质控品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