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健康生活内容分析

2019-10-15苏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苏琴

摘   要:健康生活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素养,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以及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本文立足于“部编版”一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四个维度分析了小学生健康生活的培养内容。

关键词: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130-03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满足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两者都将健康生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这恰恰给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健康生活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敬畏生命是人的本能,教会学生认识与珍爱生命既是一种教育取向,也是一种教育诉求。健全人格是指以正面、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学会积极调解情绪,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自我管理是赋予学生权利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围绕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基本点,笔者将具体分析“部编版”教材小学生健康生活的培养内容。

一、“珍爱生命”内容

生命是宝贵的,对學生进行生命教育尤为重要。生命教育大体上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生命价值的教育。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编版”教材主要停留在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注重安全、拥有健康、懂得感恩。

1. 注重安全。“部编版”教材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较高,以“我认识您了”“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三课为例,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掌握安全事故紧急逃离、避险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课间文明活动、文明游戏,不做危险动作,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校还将家庭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以此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以“玩得真开心”“别伤着自己”两课为例,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种可能性事件,使学生避免受伤害,掌握处理意外伤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以“上学路上”一课为例,教师将学生置于社会情境中,向学生讲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传授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旨在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注重安全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拥有健康。具体包含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以“健康过冬天”“我们爱整洁”两课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同伴、教师、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认同自身的新角色,保持心理健康。以“拉拉手,交朋友”“上课了”两课为例,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新同学积极交往,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积极成长。“我们在一起”这一单元从主动交朋友、帮助同学、学会分享、集体的力量四个方面强调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学校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3. 懂得感恩。“上学路上”一课展示的是社会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情感,在学习中学生发现爱,学会感恩。在“新年的礼物”一课中,学生可以利用写贺卡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人、教师和同学的感谢。在“我爱我家”单元中,学生加深了对家的情感,直观感受到家庭成员的爱,学生可以通过劳动获得角色认同感,增强自身的家庭责任意识。在“我和大自然”单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恩自然的赐予,对自然产生敬畏,体会自然中生命的律动。

二、“健全人格”内容

健全人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作为健全人格的基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格特征,所以,以“四自”为起点的人格培养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

1. 自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自立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任,是自立人格特征的内涵。自立人格培养范围广,可以从学校生活、学业自立、课堂学习、完成作业、获取信息、行动自立、社会自立等方面渗入。例如,学生学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课间十分钟能够合理安排,课堂发言能够突破依赖心理,自主回答问题。学生自立人格形成中的一大挑战就是社会自立,它是指个体作为社会一员所需的知识与态度、行为规范、责任与义务,表现为人际交往。

2. 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对自己的品德、能力、身体、人际关系的信任,包含我能(自我胜任感)、我坚信(自我决定能力)、我坚持(鉴定的意志力)三个部分。有关研究表明,6-7岁是儿童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自信心主要由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构成。这三种概念可视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种过程,即通过自我表现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教材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自信。在学校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往,以此获得人际方面的自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进而使学生重新定位自我角色;在家里,学生要积极参与家庭生活,挑战并认同自我,培养家庭责任意识,感受与分享爱。

3. 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对自我价值的维护。3-8岁学生的自尊主要由重要感、外貌感和自我胜任感构成。进入小学,学习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迅速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面临挑战。所以,对学生自尊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自我胜任感的获得,也就是学业、人际方面获得的自我价值体验。基于此,“部编版”教材要教会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交往面,指导学生维护友好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4. 自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中华民族历来都很重视自强人格的培养。自强人格的养成除了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学校因素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关研究显示,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强性格还处于萌芽状态,自强行为表现不明显。

三、“自我管理”内容

芬兰教育体制是全球最均衡、学习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追求独立。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包含目标设定、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指导以及策略学习。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他律道德阶段向自律道德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尤为重要。自我管理主要包含时间管理、行为管理及情绪调节。

1.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指按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安排时间。一年级学生时间观念不强,所以,“校园里的号令”教学生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课间十分钟”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轻重缓急的事情,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時间。学校生活需要时间管理,家庭生活也同样如此。在“玩得真开心”单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里合理安排玩与学的时间,增强自我约束力。“早睡早起”这一单元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作息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 行为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是指教师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上学路上”“玩得真开心”“别伤着自己”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吃饭有讲究”“早睡早起”“快乐过新年”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文明礼仪,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上课了”“课间十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间自觉监督自己的行为。“我们在一起”单元要求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虽然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还有待提高,但“部编版”教材所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应悦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面对新环境,学生要认同新环境,能够积极与同伴、教师交往,获得人际关系的成就感。

健康生活作为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学生健康与幸福生活的重要砝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课程目标,找准实施点,将健康生活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总之,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切实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 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90-94.

[4] 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8):27-32.

[5] 黄希庭.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6] 凌辉,黄希庭.6至12岁儿童自立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4):937-940.

[7] 王娥蕊,杨丽珠.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48.

[8] 张丽华,杨丽珠.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11-14.

[9] 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10] 李家晔.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寓言故事:鹿皮卷[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11] 陈桂生.“学生行为管理”引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11.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