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分学段朗读教学新思考

2019-10-15马洪波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语文教学

马洪波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文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分学段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学段朗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114-02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交流,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朗读能将书面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每个学段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各有不同,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朗读内容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类朗读活动。基于此,笔者将着重探讨分学段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朗读教学方式

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任务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他们的朗读基础。朗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朗读能力。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规避以往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制定学习目标,使低年段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水平,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低年段的学生要学会用拼音准确地读出汉字,有时低年段的学生会混淆韵母和声母,对声母的发音也可能会与英文字母的发音相混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低年段学生经常弄混的知识点单独罗列出来,让学生多接触这些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样他们就更不容易混淆之前难以区分的知识点。例如,低年段的学生刚接触语文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要将文中不懂的生字找出来,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掌握这个生字,之后学生要知道如何划分句子,以句、段為单位反复朗读文章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采用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熟悉段落内容,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教师要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朗读活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指导低年段学生的朗读过程,避免学生采用错误的朗读方法进行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朗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朗读的趣味,还能集中低年段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朗读活动。当学生遇到朗读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这样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二、小学中段学生的朗读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朗读能力,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出学习过的汉字。在这一学段,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领悟情感。朗读文章时,学生要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但每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是有变化的,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际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相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小学中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独立学习意识也有所提升,教师一定不要让学生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朗读的所有知识,学生需要不断扩充朗读知识,扩大阅读量,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朗读的素材,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的朗读技巧。对于不同的题材,学生朗读的音色、声线要根据朗读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取得高效的朗读效果。另外,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通过掌握更多的词汇来提升朗读的连贯性。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的朗读速度都有些慢,这是小学生特有的规律,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就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字,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如果文章中出现角色对话,学生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在文章理解、字词把握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这一学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着音频学习朗读停顿的时间、声音的强弱、细节处理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语音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音频进行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纪录片中的声音进行朗读,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的朗读技巧得以提升,还能让学生在语言处理方面有所长进。小学高年段学生接触到的语文课文篇幅更长,学生在朗读时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虽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朗读基础,教师还要适当地给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将朗读技巧运用得更加熟练。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调整朗读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积极摸索,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朗读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如让学生观看一些朗诵比赛的视频,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还能控制自身朗读的肢体动作、语气、语调等。学生可以从一些经典的朗读作品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在掌握朗读方法后,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朗读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朗读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模仿对象,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发更多的朗读资源,指导学生独立获取有效资源,有效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各个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灵活运用新颖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坚持朗读。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各个学段学生学习的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续)[J].小学语文教学,2013,(10):4-6.

[2] 张洁.近十年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5,(4):102-103.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语文教学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