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9-10-15刘吉禄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信息技术

刘吉禄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课堂应积极借助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在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技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情操,进而给予学生引导,使之构建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从现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因为课程囊括十分广泛的内容,教学对象较为特殊,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应适当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61-02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力仍以感性为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为具体形象记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规律,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同时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化。

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1. 有利于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可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也能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时代感。立足于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同时还能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开放的课堂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而养成全面思维的良好习惯。

2.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和“做人”有关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有限,同时缺乏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若不第一时间对其错误行为加以纠正和教育,就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但是就小学生而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理解难度较大,同时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借助其好奇心重、好动等特点,结合课程教育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把深奥的道理转变为生动的故事,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其学习效率。

3. 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即借助课堂中的理论对学生课堂外的实践进行指导,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注重把握过程与方法,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引导,使之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情境可以立足于多个角度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所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意志更为坚定。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往往更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想办法对其进行认识、探究。而在已知事物中,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极强,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引入音乐,既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又可以给予学生帮助,使之迅速和学习情境融为一体。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把《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播放给学生听,教师接着说:“不管是大陆人民还是港澳台同胞,或海外侨胞,均是炎黄子孙,在历史进程中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那么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著名的华侨、海外华人为祖国做过什么贡献吗?”如此,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运用影音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对小学生来说,只有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要构建趣味课堂,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和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往往对动画、图片和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要充分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影音技术进行教学,以确保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更相符,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多媒体影音可以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想象资源综合展示出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一课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将历史牢牢记住之外,同时还要让学生从历史中习得相关精神,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3.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使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扩大了课堂容量。其图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古至今、从异国到本土、从自然到社会、从天空到海底……能使学生迅速融入各学科领域。以“地球在哭泣”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和“北京雾霾”“赤潮”相关的视频,声情并茂的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看到环境的恶化,充分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然后再为学生出示几张图片:工厂中烟囱浓烟滚滚、诸多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公路上源源不断的车流……由此,通过给予学生引导,让其了解到人类不按自然规律形势过度开发资源,进而破坏和污染了环境,引发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后把学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资料展现出来:上学的路上,白色垃圾堆积成山,发出刺鼻臭味的垃圾焚烧点,随意丢弃在水中的塑料瓶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

4. 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诸多内容距离我们很遥远,学生并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若教师一味地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常很难接受,这样便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再次加工、整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对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进行还原,就可以使知识呈现形式和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以“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一课为例,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而明白只有不断加强祖国建设,增强国力,才可以免受欺侮,这些是所有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借助幻灯片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欣赏,对身为中国人产生了自豪之情。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侵略者疯狂抢夺国宝的场景,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侵略者产生了愤恨之情。在交流感受的环节中,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纷纷阐述自己的愤慨,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结论,坚定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情境还原,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其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21世纪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切入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将强有力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提供给品德教育,激活了品德教学,信息时代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广大教师应对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充分、合理地运用,以切实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顾政.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7,(17):125-126.

[2] 胡永华.课堂中的“锦上添花”——探究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5):119.

[3] 赵志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2017,(9):71-72.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生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