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活动中助学策略的深度运用

2019-10-15崔成志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

崔成志

摘   要:特级教师李仁甫以其生成课堂理论和实践对当今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生成课堂中发生的学习冲突,是生成教学的难得契机,李老师善于创设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成功运用生成助学智慧,在“设计、引导和组织”中开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生成课堂;助学智慧;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27-03

特级教师李仁甫倡导的生成课堂以自然、灵动、神奇的魅力吸引并影响着全国各地的语文同仁,李老师立足于真实而多变的教学情境,扎根于丰厚而坚实的教学实践,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2017年版课标”),把生成课堂理念与新课标理念相融合,将生成课堂研究深入到语文课程论的新高度,创造性地运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生成助学策略,使生成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语文课堂风景线。

“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的效果。” [1]特级教师李仁甫认为“语文教师作为助学者,大致上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从设计、引导到组织上的全方位支持。”[2]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倡导的生成课堂,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发展需求,善于创设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成功运用生成助学智慧,应对生成课堂中的学习冲突,在“设计、引导和组织”中开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助学设计智慧:“板块式教案”,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

在生成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李仁甫同样注重备课,他把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有机结合,尤其突出备学生在整个备课环节中的重要性,凸显语文学习活动。李老师的生成课堂设计更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他以“板块式教案”取代传统的再现课堂的“工序式教案”,变硬性、静态的“预设”为弹性、动态的“预备”。学生在李老师“板块式教案”构建的“双主体”中不断碰撞,“产生无限精彩的意外和陌生”。

李老师“板块式教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弹性预设,以灵动的智慧来应对课堂上发生的学习冲突和变化。“板块式教案”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可能的切入点”和“其他资源”,它是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的保障,充分发挥它的助学智慧,可以让学生在“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走向深度学习。请看李老师的《管仲列传》教学片段:

师:最近我们集中学习了《史记选读》中的很多文言文。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深度学习,反复阅读,读出三个符号——着重号、问号、惊叹号。今天所要学习的《管仲列传》,我们已经预习了三次,检查了三次,同学们基本上解决了重点词语以及特殊文言现象、特殊句式,我也要求大家在自己的书上相应地标出了着重号。好,下面我请五位同学把你们书上加了着重号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以总结自学阶段取得的成果。其他同学也不闲着,也有事可做,一起把全文朗读一下,继续寻找你的问号、惊叹号。

(学生板演)

全文正好五段,要求五位学生各自承担一段,在黑板上只抄写而不解释自己书上加了着重号的字词——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由于此前进行了三次层递性的预习和检查,大家在字词方面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所以强调五位学生写出自己所认为“重要的”而不是“困惑的”内容。这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深度,培养了他们深度自学的习惯,又为师生全面整理文言字词提供了必要的蓝图。

师:五位同学抄好了,下面再请五位同学到黑板前,口头解释前面一批学生提供的相应内容。(五位学生口头解释)[3]

李老师的这一生成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成助学设计智慧。教学中,李老师让学生“读出三个符号——着重号、问号、惊叹号”,以此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突出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符合“先学后教”的新课标理念。以“读出三个符号——着重号、问号、惊叹号”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充分把握了学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空间和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在找“着重号、问号、惊叹号”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思维品质,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进入新情境,不断生发新的学习冲突,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裹挟感,并保持学习热度,从而催生高级思维。

二、助学引导智慧:“互联”,智慧引导语文学习活动

在生成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发生的学习冲突往往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出彩的难得机遇,是一堂课成功的孵化器。李老师善于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学习冲突,巧妙引导,精彩生成。在教学中,李老师善于运用“互联”这一助学策略,借题发挥,借力打力,巧妙引导。请看李老师的《相信未来》教学片段:

师: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诗行之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的诗歌,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解读和评价呢?刚才我介绍时代背景时,提到了一位当权的领导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手指黑板: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现在)。对这样的解读和评价,你们有什么看法?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有道理,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有道理,还有人没有明确表态,笔者决定让他们进行辩论)

师:认为没有道理的人,请陈述理由。

生9:我认为没有道理,因为这是一首面对残酷现实,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诗,而不是“灰色的”。

师:认为有道理的人,也请陈述理由。

生10:我认为那句话有一定道理。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实际上,诗人对“现在”就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0:我是从开头两节看出来的。

师:这两节似乎没有写“现在”吧?

生10:没有明写,但我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到了。

师:哪些意象?

生10:第一节中,诗人用“蜘蛛网”比喻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第二节中,用“深秋的露水”比喻失望的泪水,用“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比喻属于自己的机会、荣誉、成功被剥夺了,“枯藤”比喻被摧残的生命。这一系列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这不正是“否定现在”吗?

师:其实按照食指诗的最后一句话,那句话似乎应该改为“(食指这个人)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就是否定现在”,因为食指太热爱生命了,他决不愿意把“现在”中的“我”也“否定”掉。然而,与食指的生命观相反,当时却有多少知识分子、干部和普通百姓在“否定现在”时,也一并把自己“否定”掉了——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

(教室里一片凝重)[4]

一位当权的领导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冲突,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有道理,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有道理,还有人没有明确表态。李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巧妙運用“互联”这一助学策略,以提问式和直陈式两种方式,推波助澜,让学生的学习冲突拓展、深入开去,在看似信马由缰的闲聊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李老师前面的“开场白”看似闲笔,实际上为后面的讨论埋下了伏笔,这体现了课堂的整体结构意识。李老师以那句“领导者言”为“抓手”,让学生在辩论中体悟全诗的神韵。教学中,李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而是借题发挥,借力打力,灵活选用多变的“互联”助学策略,步步追问,让学生在对那句话的不同讨论中、在自主分享与交流中去解决随机生成的学习冲突。由此,在看似闲聊的追问、询问、转问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尝试解决这些学习冲突的欲望和冲动。教学中,李老师把“教学引擎”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只是“在他们思考缺乏广度、高度、深度之时才施以援手,在他们思维出现断裂处甚至完全偏离课程轨道之时才充分发挥弥合、聚焦的功能”,[5]最终达到叶老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三、助学组织智慧:“聚焦”,巧妙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李老师在其专著《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中提出了“聚焦”这一重要助学策略。他指出:“聚焦是板块式教案中,教师在运用互联策略的基础上沿着教学方向逐渐收拢的一种巩固性、加强性、提升性的动态性助学策略。”[6]李老师的“聚焦”助学策略,通常包括四个方向:目标(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把握本质)、重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弱点,帮助学生切中肯綮、凝聚共识)、难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误区,帮助他们顺利思考并解决问题)和学法(教师意识到学生在思维形式上的局限或缺陷,帮助他们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获得系统性的知识)。[7]

在具体的生成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常常把语言运用(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思维训练(如联想、想象、类比……)、情境虚拟(如表演、游戏……)这三种聚焦方式结合在一起,根据学情,灵活选择和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巧妙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譬如,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面对学生的学习冲突,李老师组织了仿写“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学习活动,他以“踏雪,听风,周游世界”“客栈,板桥,周游世界”为例,巧妙运用仿写这一助学策略,让学生走上“学习冲突”之桥,写出了“汲泉,越岭,周游世界”“暮舟,云影,周游世界”“北斗,年轮,周游世界”“竹杖,蓑衣,周游世界”“晨曦,暮霞,周游世界”“寻青,踏雪,周游世界”等精彩语句,引导学生通向解决这种学习冲突之后的澄明之境。

总之,面对学生的学习冲突,李老师并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应对,抓住难得的教学契机,巧妙运用动态性的生成助学智慧,依托于预备模块中的弹性预设以及板块式教案,以“互联”与“聚焦”两大助学策略为抓手,呈现出生成课堂所特有的曲线之美,生成了许多“不可预约的精彩”。“成为助学者,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今后的自觉追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倘能优化设计、合宜引导、有效组织,这样的语文教师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助学者。”[8]这既是李老师的生成课堂教学愿景,也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2.

[2] 李仁甫.教师应该成为助学者(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8,(11):11-12.

[3][4][6][7] 李仁甫.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95,265-266,77,78.

[5] 李仁甫.叶圣陶的“教”及其教学思想的密码[J].中学语文(上旬),2018,(9):4.

[8] 李仁甫.教师应该成为助学者(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8,(12):70.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
谈个别化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学习的品质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增强互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质疑 再疑 释疑
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