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10-15王志亮介鹏渊黎一鸣纪宗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肿物良性肿块

闫 堃,程 玮,徐 心,高 楠,王 梦,杨 荔,李 杰,王志亮,介鹏渊,黎一鸣,纪宗正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4;2.西安市儿童医院南区,陕西 西安 710003;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陕西 西安 710004)

乳腺肿块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骤增趋势,其中80%为良性肿块。多项回顾性研究提示,乳腺疾患造成的社会、家庭、心理问题日益严重[1]。由于对乳腺癌的恐惧和警惕,人们进行乳房保健的意识逐渐加强。与此同时,现代超声技术的提升及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上对无症状、小于1cm的微小病变的检出率[2]。乳腺肿块的病因多样化、复杂化,其中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该病往往以可触性/不可触性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不排斥微小病灶的微创手术。对于稳定的肿块在明确良性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也可严密随访[3]。因乳腺恶性肿瘤发病隐匿,多数学者建议明确病理的同时微创治疗,又因肿块组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更有恶变潜质,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巨大的潜在的威胁[4]。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和肿瘤科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0例,旨在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及肿瘤科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0例。双盲随机数法将患者按2∶1比例分配入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微创旋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的手术,术前准备流程及术后护理方法无差异。纳入患者均需获得明确的术后病理诊断。本实验获批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新技术扶持项目,同时本实验已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包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 术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肿块的大小、血流以及周围组织情况,并进行体表标记。指导患者仰卧位,进行消毒和局部麻醉,确定肿块位置,实施一个长度为2~4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分离,完全切除掉肿块组织,最后进行止血和缝合[5]。②实验组采用真空吸引微创旋切术 手术核心设备是由内外套管针构成的旋切刀。它不仅可以根据肿物情况调整进退及旋转方向进行持续切割,而且可以只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将切取的标本在不接触穿刺针道的情况下运至体外的标本槽。同时在真空的辅助下,肿物的固定和残腔内积血的清除更为便利。其工作原理是首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肿块的大小、血流以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做好标记。其次在超声引导下,根据病灶情况选择相对隐蔽的切口位置,取2~3mm的切口长度,将旋切刀经皮肤、皮下、腺体、术前设计的针道从肿物深部接触肿物,快速病理证实后,应用旋切和真空吸引完整切除肿物[6]。最后进行止血操作,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伤口,48h后解除压迫进行伤口换药[7]。

1.3观察标准

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等各项指标,对其进行完整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后续的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共2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5±4.4岁,实验组患者共40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2.2±4.8岁;对照组肿块直径0.3~3.7cm,平均直径1.8±0.9cm,实验组肿块直径0.5~4.5cm,平均直径1.5±0.8cm;对照组距离乳头中心0.5~4.4cm,实验组距离乳头中心0.5~4.5cm;对照组单发性患者8例,多发性患者12例,实验组单发性患者25例,多发性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各指标的比较

40例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的实验组及2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32~42min,平均35.5±4.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3~96min,平均47.3±5.8min。实验组手术切口3~6mm,平均5.2±0.7mm,对照组手术切口20~60mm,平均22.2±5.1mm。实验组住院日2~3d,平均2.0±0.4d,对照组住院日4~11d,平均5.1±0.7d。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5~25mL,平均17.6±8.0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60mL,平均34.0±11.0mL。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皮肤或胸大肌烫伤、无皮肤瘀斑、无表面凹陷等并发症。

表2 实验组及对照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2.3 随访情况

术后3个月乳腺外形无明显变化[8],门诊超声复查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乳腺皮肤感觉正常。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见图1。患者乳房外形均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图1 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对比(左图为微创旋切手术切口、右图为传统手术切口)

3讨论

3.1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诸多缺陷

乳腺良性肿块作为乳腺病的多发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9]。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肿块病灶组织,能够预防肿块恶变,继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放性的外科切除手术,以完整切除病灶为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无法精准、迅速地切除病灶。而病灶的扩大切除,不可避免的损伤健康的乳腺组织,对整个乳房健康造成过大危害[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乳房已经成为体现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女性对乳房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手术方式导致乳房凹陷变形,容易留疤等,因此患者和家属对该种手术方式认可度逐年降低[11]。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微创旋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诊疗中优势明显

微创旋切术起源于20年前的麦默通系统,除了诊断作用外已经发展出治疗应用价值,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主要是在超声的引导下,观察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液流动情况,选好定位,避开血管位置,最大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量[12]。微创旋切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技术,借助超声界定肿物范围的能力,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完全切除肿物。在明确病理诊断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肿物复发和二次手术[13]。除此之外,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作为日间手术病例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率、节约医疗成本,有利于为患者保留更多的乳腺组织,防止乳房变形,具有很好的美观效果[14]。从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微创旋切术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微创旋切术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满足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且具有创伤小、乳房美观效果强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恶性刺激少,对健康组织损伤少等特征,符合快速康复理念,目前可作为多学科合作基础上日间手术的适宜病例,可大大节约社会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应用[16-17]。

猜你喜欢

肿物良性肿块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