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防治要点

2019-10-14张志斌

西部论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张志斌

摘 要:牛病毒性腹泻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致的牛腹泻、发热和呼吸道疾病等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后控制与消灭困难,因养殖场对该病重视度不足,故而该病在我国扩散与蔓延严重,为我国养牛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因此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症状表现以及防控要点进行总结推广,以供参考。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 诊断 防治

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相较于猪肉氨基酸组成和人体需求更相近,可促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对生长发育、手术后以及病后机体调养的人进行失血补充和组织修复等非常适宜[1]。近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牛肉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牛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疾病防控始终是牛养殖环节中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2],牛病毒性腹泻作为常见传染病之一,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发病后危害非常大,故而饲养人员务必要对该疾病引起重视,积极掌握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

一、病原与流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主要包括全球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与仅在美国境内分布的BVDV-2型,又以BVDV-2所致的疾病更严重,病毒为球形,属于有荚膜的RNA病毒。病毒能于牛睾丸细胞、胎肾细胞里繁衍生长,大部分病毒病毒均不会诱发细胞病变[3]。6-18月龄的犊牛更易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发病率高达2%-50%,病死率在90%以上。

二、流行特征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染源包括隐形感染牛与患病牛两种,经分泌物、乳汁、尿液、眼泪等把病毒排至体外,母牛则经胎盘实现垂直传播,而健康牛群则会经被污染水源、器具、患病牛等途径感染该病,同时土壤、空气等同样可能成为该病的传染源[4]。病毒性腹泻在牛体内约6-8天的潜伏期,发病具备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冬春季更易发病,且发病还受养殖环境与饲养管理的影响,若养殖场内卫生条件不佳、养殖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均会增加牛病毒性腹泻感染率,甚至会和其它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出现混合感染。

三、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有慢性型发病与急性型发病两类,其中的急性型发病症状表现即腹泻严重,粪便里可见血液,脱水明显,体温升高到39-42℃,食欲不佳、精神萎靡、渴感加重,眼角分泌出脓液,口水量多,脉搏与心跳加速,怀孕母牛发病后极易流产,一旦发病于15天左右死亡[5]。同时,急性感染后会导致牛只在1-2周或到康复环节中均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现象,一旦感染霉形体、巴氏杆菌等有害菌会出现肺炎等继发症状。

而慢性发病病例则由急性病例恢复慢慢转变而来,典型症状即体重减轻、食欲不佳,且伴有体温忽高忽低、间歇性腹痛等不适[6]。

四、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为淋巴结与消化道,患上该疾病而死亡的牛,尸体消瘦。剖检可见约80%患牛鼻孔、鼻镜伴有溃疡与糜烂现象,且糜烂还存在与舌面两侧、齿龈、颊部黏膜等处。特征性损害为食道黏膜糜烂,且呈不同大小形状或直线排列[7]。瘤胃黏膜可见出血及糜烂,流产的胎畜食道、口腔、器官、皱胃等处均可见出血斑与溃疡。新生胎畜可见蹄部趾间皮肤炎症糜烂严重,溃疡与坏死明显,肢体动作不协调。

五、血清学诊断

免疫扩散试验、荧光免疫抗体试验、血清中和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等均可用于该疾病诊断中,而这其中又以血清中和试验与免疫扩散试验最常用。有资料显示,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核糖核酸探针杂交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在该疾病诊断中已初步得到应用,能较准确的进行病毒检测。

六、防治方法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为牛病毒性腹泻防控的常用举措之一。国外主要应用灭活三联苗(IBR、BVDV、IP3)用于该疾病免疫,不过该疫苗的使用需从国外引进,需花费过高成本,同时是否适宜在国内应用仍有待考究。相对来讲,猪瘟兔化组织疫苗在我国的应用更普遍,该疫苗的可操作性更强,安全效果更佳,故而猪瘟兔化组织疫苗在牛病毒性腹泻预防中得到了极大推广。

(二)隔离与净化。一旦发现病毒,需及时将病牛作隔离处理,以防病毒传播,结合养牛规模明确隔离区范围,把可能发病的牛、已发病的牛和正常牛区别开养殖,病牛隔离的地区务必要做好消毒杀菌,以防病情严重恶化。此外,对牛场内部污水、垃圾废弃物等应及时进行清除,依法规范合理的做好病死牛尸体处理。

(三)预防。预防工作应贯穿至牛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养殖早期应做好养殖地点的正确选择,保证附近环境不会为生产带来刺激,并保障牛只养殖时不会为周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其次,应做好种牛的合理选择,且对刚引进养牛场的牛群作免疫接种;最后,需做好养殖场内工具(如食槽、圈舍栏杆、水槽等)的消毒。

(四)治疗。当前仍没有可用于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治疗的特效药物,强心补液属于常用的疗法,能够使损失得到控制,可采用的方法包括:

第一、西医疗法。①使用40克磺胺脒片与30克次碳酸米片,一日二次口服,初始剂量加倍,持续用药3-5天;或用活性炭与氟哌酸口服治疗;或用3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与300万IU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若病情严重,可根据情况向安钠咖注射液内添加维生素C,进行肌肉注射;②使用1000-2000g东方牛肠清与1吨饲料充分混合后饲喂,治疗效果不错。

第二、中医疗法。①使用葛根乌梅汤治疗,即用12g乌梅、12g车前子、6g黄连、12g葛根、10g姜竹茄、20g山药、12g姜半夏、15g马齿笕、6g陈皮、6g防风,10g藿香、12柴胡,加水煎熬后取汁口服,供2月龄犊牛服用,其它年龄段牛需结合病情与体重进行药物加减,1剂/日,持续用药2-4剂;②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即用15g白术、15g陈皮、25g党参、10g诃子、20g甘草、25g黄芪、15g柴湖、15g当归、15g白芍,加水煎熬后取汁液1次性灌服,犊牛服用效果极佳。而间歇性腹泻犊牛则用30-50g纤维素酶与适量温水混合,1次灌服,1次/日,持续用药3天;③白头翁汤加味,60g黄芩、50g乌梅、50g陈皮、60g秦皮、60g白扁豆、50g椿白皮、60g茵陈、50g泽泻、50g诃子、60g苦参、50g木香、50g黄柏、50g生地、50g白术、50g玄参、60g白头翁、60g穿心莲,60g秦皮,加水煎熬后取汁灌服,1剂/日,服用3-4次。

七、结论

经以上分析得知,因牛病毒性腹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等特征,虽然可经相关举措进行预防与治疗,使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不过在牛群的长期净化保持方面,务必要通过相关防疫措施进行控制,一旦发现病牛一定要做好隔离,并做好饲养员与牧场管理,如此可将染病率控制到最低,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2] 宋丽.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与防治体会[J].现代畜牧科技,2019(08):128-129.

[3] 葛林,杨莉,孙研.欧洲国家动物疫病防治经验及启示——以牛病毒性腹泻控制为例[J].世界农业,2017(08):36-39.

[4] 吴柏力,洪蕾.一例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体会及预防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2018(06):84.

[5] 柴晓虹.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01):89.

[6] 赵越,刘立元,刘腾,赵月兰,秦建华.牛病毒性腹瀉病-黏膜病诊断与防治技术[J].北方牧业,2016(11):27-28.

[7] 周世俊.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有效防治及诊断方法分析[J].当代畜牧,2015(20):70-71.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