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靓题”赏析

2019-10-14覃德兵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高考历史

覃德兵

摘 要:为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了解高考动态,把握高考方向,以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一卷42题为切入点,试从命题者意图分析入手,阐释历史学科的时代价值;基于材料解读,,找到答题指向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契合点;领悟命题设问的开放性和作答的严谨性,明确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总之,本命题的材料选择富有启蒙价值,而设问和答题要求具有鲜明导向性,此题完全能够承担起高考赋予的重大使命。

关键词:高考;历史;学科价值;核心素养;能力导向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一卷历史部分命题可谓平中见奇,“靓题”颇多,尤以42题最为精妙。先看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國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材料选自钱穆先生《国史大纲》(1940)前言,可简要概括出如下信息:国民应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国民应对本国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国民应尊重并客观看待本国历史;国民历史素养提升有助于国家发展。材料呈递进关系,层次分明。

再看设问。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显而易见,设问开放性与包容性兼具,给予考生最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证,得出个性化结论,也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能够充分体现选拔功能。

对材料和设问解读之后,不难发现该命题的精妙之处。

其一,旗帜鲜明,彰显学科价值。该命题回答了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内的广泛群体的诸多困惑。国民要不要学习本国历史?国民对本国历史应持何种态度?学习历史对国民和国家有何价值?钱穆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遗憾的是,《国史大纲》作为通用大学教材,其阅读者往往限于历史专业的部分学生,先生之言并未惠及于更广泛的民众。进一步说,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之蒙蔽,国家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民众的认知水平并不完全对称,“学历史有什么用”、“学历史无非是死记硬背”等聒噪之声不绝于耳,此种言论偶出自于教育工作者内部,更是匪夷所思。基于历史教育的价值尚未充分彰显的现实,此命题自然承担了启蒙和传播历史价值的使命,借高考这一倍受千家万户关注的事件,传达历史学科的价值,不得不说,这是来自国家层面的良苦用心。

其二,立意精准,契合核心素养。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钱穆先生八十年前的论述,恰与当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之目标不谋而合。

回到本题,材料短短百余字,蕴含了五大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简要分析如下。

“本国已往历史”在材料中共出现五次,只有六个字,却蕴藏着海量信息,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才能恰如其分的引用史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对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会对本国已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此语正是对唯物史观的直观表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现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的结果,当我们享有现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理当心怀“温情与敬意”,并非理所当然,否认历史、怀疑历史、歪曲历史既是背叛,更是史观的扭曲。要摒弃“偏激的历史虚无主义”,需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即通过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收集、整理和辨析史料,小心求证,去伪存真。“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该观点要求考生具备“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要能够以史料或所学知识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材料中反复强调“国民”、“国家”等概念,旨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历史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其三,视角开阔,突出能力导向。从命题设问来看,可谓大开大合,命题角度放得开(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答题要求收得紧(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基本承袭了历年高考对应试题的开放性、能力立意的风格,但较之往年,从材料到设问,开放性更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回答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也非难事。试作如下分析:

若以材料第一段作为评析对象,可提炼出“本国历史知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知识结构之一”(将国民表述为公民,更能体现出现代公民意识,下同)这一观点,在论述时,可选取“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进而升华为制度认同与道路自信。也可以从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入手,如历史知识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若以材料第二段作为评析对象,可提炼出“对本国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是公民应有的历史态度”这一观点,印证史料相当丰富,比如汉唐时期的强盛与恢弘足以让炎黄子孙充满自豪感,近代中国虽历尽沧桑,但无数先进中国人为之沥血奋进,亦让国民心生敬意,我们热爱一个强大的祖国,也应敬仰一个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民族。又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滋养着无数的国人,成为流淌于华夏儿女血脉中的精神源泉。

套用一句话,一个不懂得本国历史、不尊重本国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反之,国民了解本国历史、对本国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能理性客观看待本国历史并怀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国家必定充满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命题已完美实现了高考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8)》。

[2]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历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高考历史
新历史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历史上的4月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