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语言在历史人物类解说中的诠释

2019-10-14丁友锏

西部论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播音主持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的种类变得更加多元化,在此基础上,针对历史人物类解说的相应增多,该解说成为了新的关注点。本文则是以分析不同元素对历史人物类解说的影响为基础,探究在其中存在的、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其特征所在。

关键词:历史人物 解说 播音主持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应的也衍生了各种各样的经典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涵盖了从古到今的各个行业和领域,而被搬上媒体解说最多的历史人物多数都与政治、战争相关,加上全球信息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令历史人物类的解说更加的自由,但相应的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历史类人物解说的影响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更加的多元化。在以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从业方向基本是以传统媒体为主,但在新媒体、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都投入到了自媒体、网络媒体和民营媒体中。在这种发展环境中,针对历史人物类的解说,在风格和内容上也更加的多样化和自由化。新媒体拥有较强的可参与性,特别是网络平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令更多的各界人才都参与其中。传统的历史人物类解说只有专业人员或拥有丰富经验的解说人员才可参与,但网络平台中则存在很多业余爱好者和刚毕业的专业或非专业的学生,从而令历史人物类解说的内容和风格更加多样,从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相关节目的进步与创新。

例如:“百家讲坛”最早在2001年播出,内容上相对较轻松幽默,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针对线上的历史人物类解说节目逐渐增多,而其中以短视频类为主。虽然内容上历史人物的比重不同,并且很多新媒体节目都参考了传统媒体节目的题材,然后运用自身的优势,创新式的历史类人物解说的节目,可以说新媒体令历史人物类的解说获得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严谨的节目,例如:部分节目会模糊“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的差异,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节目对于受众的误导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人物为讲解的中心

首先,历史人物类的解说内容,通常是以围绕人物的个人经历与事迹而展开,切入点一般是以与该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或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事件为主。以三国为例,当主题是“曹操”时,很多讲解人员不会在开始时直接带入曹操的事迹,而是会从当时的时局或曹操的身世讲起,例如:曹操的父亲的义父,太监曹腾,或是从东汉末年的混乱时局说起。从此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类的解说,可分为人物为主题或历史为主题,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以人物为主,而区别在于前者以单一的个人为讲解的主要内容,后者则是以多个人物为讲解内容。

不难看出,历史人物类解说可大致分为传记类和史记类。其中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即使是传记类的历史人物解说,也不应单一的遵从时间线,从人物出生或孩童的时期讲起。但在此有一个问题,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在解说时可以直接以其名字为开始,而相对较陌生的历史人物代入感和感染力方面较不足,因此以其名字为解说的开始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点,可把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较陌生的历史人物结合在一起讲解,分为上下或更多的部分。以三国人物郭嘉为例子,相对曹操人们对郭嘉较陌生,针对这一点则可以曹操为切入点,然后带入郭嘉。当人们对其拥有一定的熟悉度与兴趣时,再加入郭嘉幼年或青少年时期的讲解,从而令解说内容更加完整。

三、历史类人物解说的艺术性

(一)解说技巧。首先,单纯的历史人物类解说,解说员负责阐述或引导解说内容的走向。而优秀的解说员可以调整自己的嗓音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运用语言技巧将历史人物的信息与情感传递给受众。以往的播音主持专业,未来基本以节目主持为目标,因此主持人需要掌控现场的流程,历史人物的内容则会根据节目的进度、嘉宾的反应等进行增加或减少,而在历史类解说过程中,解说内容与节目进度相对更加平衡,同时解说员要有更强的语言能力和情感上的感染力,要求其拥有精准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亲和力与个人魅力等。

其次,历史人物类解说中的语言艺术,第一是体现在声音上。这是要求解说员嗓音在平和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避免尖锐或沙哑的声音对受众的听感造成负面的刺激,可以说是一种刚柔结合的表现。同时,根据解说内容的不同,刚与柔的比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周瑜”,在讲解其带兵征战的内容时,声音则可偏“刚”,而在见到其家庭生活时声音则可偏“柔”。一方面可以为听众区分不同的讲解内容,同时令“刚”与“柔”产生对比,令历史人物类的解说更加丰富多样。第二,历史类的人物解说,解说员仍要保持较高的专业性。虽然现代化的解说类节目更加的开放,解说员相对更加的轻松和自由,但过于通俗和直白往往无法让听众有更加深层次的感受,解说内容中的思想与文化如不借专业性的语言,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进行有效的传达的,缺失了专业性的语言,历史人物类的解说的感染力则会有所缺失。

(二)性格特征。传统的历史人物类解说比较单一化,并且限制性元素过多,这就导致解说内容僵硬,比较不符合大众的需求,因此相应的发展较缓慢。而现代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的解说方式,突破限制,发掘并强化自身的个性特征,从而让解说内容在保障专业性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播音主持在历史人物类解说中,个性化应重于专业化,目前部分较著名的历史人物类解说家并非科班毕业,而是因自身喜好与勤奋钻研,逐渐形成独特的解说风格,并被观众所喜爱和追捧。

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有不少非播音科班解说员,对于解说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情况了如指掌,加上学历史背景和对解说嘉宾的浓重敬重感,解说中透着自己的理解和倾向性,有声语言本身就有表情达意之感,不可避免的透着倾向性。于是每一个解说员对于相同的解说词处理却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解说中透着解说员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三)外在形象特点。在现代化的历史人物类解说类节目中,解说人员外在形象所产生的视觉方面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里的外在形象除解说人员个人的身材、形象和气质等,还包括了服装、灯光与背景之间的搭配。

以往提到播音主持,无论是新闻类还是历史解说类,解说人员通常都是身着正装,因此其代表了电视台、国家和政府的严谨和权威性。无论南宁,一般为西装类或中山装最为常见。而在现代新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历史人物类解说人员的外在形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一,场景或背景方面,在以古色古香为前提下更加的多样化。第二,解说人员的服装选择更多,虽然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主,但在样式和搭配方面更加丰富多彩。不难看出,历史人物类解说的视觉效果,虽然离不开“历史”二字,但在选择上更加的自由化,同时又不失专业性与严谨性。

四、结语

现代历史类人物解说虽然较轻松和自由,但仍不可缺少严谨性。因此就要求正史严格遵照史料记载,解说人员不可加入个人的推测和评断;而野史类的解说,应在事先或中间等,适当的告知听众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传奇性或编造性,以此保障节目与解说人员的专业度,给受众以正确、客观、全面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罗莉.文艺作品演播教程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 罗莉.文艺作品演播技巧 [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4月第二版

[3] 陶涛、刘立滨.电视纪录片創作 [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2月

作者简介:丁友锏,男,贵州安顺人,汉族。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播音主持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人物说史
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历史人物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