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福斯特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

2019-10-14李雪璐

知与行 2019年5期
关键词:福斯特

李雪璐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面临全球环境严重破坏的背景下,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思想的研究,从而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福斯特在极力证明生态学思想是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同时,通过提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形成了生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的内在统一。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断裂的原因,一方面是城乡分离及其对抗性矛盾的出现,表现在土地与工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但生态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并且随着制度所需的扩张使得断裂愈加剧烈。于是福斯特提出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社会变革和培育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不可否认的是,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今我国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他过度抬高生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解决方法的论证不充分,通过“道德”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使得革命变得不彻底,这些都启发我们在提高人民环保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而实施相应的生态举措。

[关键词]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5-0027-06

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时候,生态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极力地、慎重地面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生态战略思想显示出了巨大的影响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代表福斯特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对当代社会又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呢?

一、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福斯特生态学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在一定的现实背景下,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有生态学思想的,生态思想是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中孕育的,正如他所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与发展其实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诞生与崛起,同时唯物主义自然观又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结合,更促进了生态思想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一)现实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尤其进入70年代以后,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使世界主要矛盾从国家间转移到国家内部,政治、社会乃至文化危机不断发生,旨在追求更高自由的“新社会运动”应运而生,绿色运动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引发了人们对生态学的积极探讨。在此过程中有些人发现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可以解决生态限制的所有问题;有人认为马克思仅把生态观点作为“说明性旁白”,没有系统性联系;有人认为生态观点主要存在于早期对异化的批判而后期较少;又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普罗米修斯主义”,是支持技术而反生态的;甚至还有人质疑马克思不具备自然科学基础,是“反生态”的。福斯特均反对以上的说法,他认为这些错误的观点仅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将唯物主义与技术决定论混为一谈,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实质,也将生态问题脱离整体来研究。由此福斯特首次提出“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概念。

(二) 唯物主义与生态学

福斯特对生态学唯物主义的探索来源于马克思,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有生态思想的,这也为他重新发掘、整理、重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指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其生态思想的源头,特别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孕育了一种关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之间的有结构性的生态世界观。

福斯特基于馬克思主义探寻其深刻的生态思想来源,他认为,伊壁鸠鲁的唯物辩证法是影响马克思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毅然超越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并不断吸取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合理内核,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虽然在这一阶段上还不够成熟,但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物质性都说明马克思强调自然的有限性,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应该是尊重与顺应自然的,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关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克思也做了相关的批判研究,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包含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并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结合社会现实形成并发展了无产阶级的观点。

1. 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代表了唯物主义在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上的分野,进而形成了不同特性的唯物主义理论。不同于德谟克利特强调自然必然性、人必须服从自然的机械论,伊壁鸠鲁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主张人对自然的感性认识。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摒弃了机械论唯物主义,即反对将人与自然分裂的思想,这在认识论的层面上与机械论划清了界限,有机论则坚持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在总体性的基础上看待自然,伊壁鸠鲁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进化规律的,并不是神学、宗教宣扬的上帝造福的结果,同时否认虚无的存在,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遵循进化的这一规律的,伊壁鸠鲁认为,规律是客观的,获得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就是唯物主义的最终目的。从这些观点来看,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有一定现代科学的生态世界观倾向,同时他的观点中不乏认可的人的自由因素存在。福斯特认为,马克思面对唯物主义有两个可能的趋势,第一,放弃唯物主义,将机械论唯物主义进行变形处理,即走向唯心主义;第二,坚持唯物主义,并不断实现超越,显然马克思选择了后者,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继承与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形成了以反对目的论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倾向,并超越了近代有机论的唯物主义,上升到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马克思认为物质世界的划分是由实践来完成的,实践是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否认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福斯特强调,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吸收和继承是真正认识唯物主义自然观甚至是生态观的重要环节。他认为,对费尔巴哈的继承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彻底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决裂的标志。费尔巴哈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是客观的,那么物质世界中的人类及其对世界的感觉也是客观存在的,费尔巴哈同样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超神的存在,没有什么“自在之物”,我们遵循的只能是自然界的法则,这就与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并提出物质是第一性的,先有了物质再有思维,思维是伴随物质而产生的,费尔巴哈认为自然并非是虚无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类也同样不是非客观的精神性存在,这就说明费尔巴哈在基本前提上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他在反对神学目的论的同时跳出了唯心主义的范畴,将宇宙万物定义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物,物质的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来源。当然在此过程中,他又重点突出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基于自然界而生存的人是哲学唯一、普遍和最高的目标,是有无限价值与意义的存在,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的自然基础,而且是人的社会基础,在此之上,人类科学、人类思维才有了可能。福斯特还认为,费尔巴哈的哲学具有批判性,他揭露了自然哲学的绝对性,也对马克思力图建立起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统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看得出来,第一,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坚持物质第一性,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存在的一般规律,而这些规律都不是“上帝”赋予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形成的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若干认知也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第三,费尔巴哈注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取其精华,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一环。

3.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人口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按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供给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同时还认为社会贫穷的原因在于人口过剩。针对这种情况,马尔萨斯主张通过战争、不婚或者劳动的方式来减少人口的数量。针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恩格斯都对其作了批判,在1844年,马克思对人口理论的批判表现在英国新的济贫法,他强烈地表明资产阶级借助于马尔萨斯人口论来宣扬济贫法,其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剥削服务的;除此之外,“恩格斯详细地评论了马尔萨斯的理论,尖锐地批判了它的前提和无情本质,即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认为人口原理适用于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

福斯特在马克思的基础上也对于人口论作了无情的批判,首先,食物、土地供给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性,说明的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对抗性矛盾,甚至认为当地球上出现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人口过剩了,这是有你没我的现实思想,这种论断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互对立,认为两者是脱离的,这也是资本主义惯用的手段,将人口与土地相分离,进而加深统治与剥削,福斯特认为这是反生态的;其次,马尔萨斯大放厥词,认为人口论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是一种静态的观点,甚至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重要理论手段,显然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他排斥进步的可能性,不顾历史的变化,这种思想本身就是自然与人类社会规律的破坏者,违背一定的规律自然界就会给予相应的报复,相应地这种社会也不会长久;最后,福斯特认为,面对人与自然的矛盾,马尔萨斯主张用战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不道德、最“无情”的,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才是无产阶级的观点。当然,福斯特确实在批判的过程中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层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中仍然缺乏一定的依据。

二、 福斯特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福斯特在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其中“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就是其成果之一,他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断裂学说,并继承与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自己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的理解,而且不断挖掘其深层原因,得出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论述与观点。

(一)马克思语境下“新陈代谢”理论

福斯特指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最早提出并不是马克思,而是德国生理学家希格瓦特,他将这一概念初次运用在生物生理学范围内,指的是身体中的物质交换;后来李比希将范畴扩展至农业化学领域,在这里,物质变换指在自然界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联系与转换;马克思深受李比希的影响,在《1861-1863 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完善和发展了“新陈代谢”理论。马克思对“新陈代谢”概念没有具体的定义,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借用关于劳动过程的概念来表达新陈代谢。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互动的桥梁就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劳动,劳动促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物质变换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陈代谢,马克思经常将二者交替使用,由此看来,新陈代谢本质上是以人类本性的需要和自然规律为尺度的,这也显示出马克思关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观点。马克思把对环境的破坏看作是对物质变换的破坏,即破坏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正常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究其原因,他指出是資本运动的逻辑使然,资本的运作旨在绝对发展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消费都充当了手段,资本主义才是目的,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社会变革实现人与自然的合理调整才能使劳动与资本分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二)福斯特继承发展下“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1.福斯特解读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将“新陈代谢”概念跳出某一领域,扩展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到后期具体到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一,自然界本身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关于自然界物理性质的物质变换,这就说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之后新陈代谢直接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特别是指环境与劳动过程,一旦自然界新陈代谢被破坏,即人类无视自然界的规律,大肆破坏自然环境,表现在人类“占有欲”的无限增长,物质交换中的某些环节遭到损害,大自然都会予以报复,这也是“新陈代谢”遭到断裂的一个主要方面;第二,福斯特认为,“新陈代谢”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点侧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最初关系被异化,表现在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工资与剩余价值之间以及关于工人阶级的劳动力价值与劳动产品价值之间的差距等,关于人、人的自由、人的价值这些问题都是“新陈代谢断裂”所引发的问题思考;第三,总体来看,福斯特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总结为关于自然、人与人类社会总体的“新陈代谢”,在这些思想中生态思想随处可见。

福斯特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学说,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运用了这一学说,他认为,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随之带来的就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被打破,顺应自然变成了改造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也破坏了自然,机器带来的城市垃圾、工厂垃圾急剧增加,大量的排放严重影响到原始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和大气,加上城乡之间相互敌对的分裂,使这种物质交换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也就是“新陈代谢断裂”。他认为,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不单单是指自然界中物质交换的断裂这一层面,更重要的还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层面,即异化层面。他认为,资本主义由于其社会制度的特殊性,致使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复杂的、难以解决的异化,包括人的异化、生态异化、社会异化等。因此,新陈代谢断裂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生态,甚至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概念。

2.“新陈代谢断裂”的原因分析。①表层原因——城乡分离及其对抗性矛盾所引发的。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曾在批判资本主义的时候就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和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大生产使得工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后果:第一,城市中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工业或者其他服务业的人数逐渐增加,而农业的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以至于乡村的空心化,城市工业和生活的排放垃圾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又反过来将污染物转移到了乡村,进而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力。第二,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出现,工业人口在资本家的压榨下艰难生存,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破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造成了人类自然力的破坏,也会造成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按照这种趋势,城乡分离是必然趋势,复杂的对抗性矛盾是主要“潮流”,长此以往,也就会发生像福斯特所说的新陈代谢的断裂,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发展。 ②深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贫富分化。福斯特认为,城乡分离及其对抗性矛盾的出现仅仅是新陈代谢断裂的直接原因,而究其根本原因,还得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归结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福斯特指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断裂是因为人类生活、生存的外在条件与参与社会的活动本身的分离,而这种分离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中形成的,因此得出结论,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新陈代谢的断裂。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统治阶层进行统治的手段,它不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且是以强制手段切断人与土地之间任何联系的,在此过程中又产生了被异化地再生产出来复杂的、动态的、持久的和相互依赖的需求和关系,所以同时造成了社会意义的新陈代谢断裂。资本主义制度其本质上就是与生态是相对立的,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追求无限扩张,把追求利润增长和资本积累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这必然会扩大对土地甚至是自然的大规模占用与破坏,进而引发生态危机,同时资本主义的扩张一旦停止,利润不再增长,资本主义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因此福斯特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与社会意义上的物质变换断裂是必然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也是必然的。正如福斯特所说,在城市与农村、人类与地球之间物质交换裂痕上是建不起资本主义社会大厦的,即使建起来也始终是充满危机的,资本主义越发展,裂痕的深度就越超出人的想象。

3.解决“新陈代谢断裂”的措施。既然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陈代谢断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福斯特也提出了必须改变社会关系的强烈要求,当然在他看来,改变社会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改良技术这方面,通过技术的改良就可以解决生态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因為这种观点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的性质和本质。福斯特认为,“新陈代谢”的断裂不仅仅从改变生产、改变技术等改造经济层面来解决,它反映出来的是资本主义整个社会、整个制度的问题,因此通过科技来改变生态失衡是远远不够的,他指出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变革来解决。①在上文中也提到生态转化战略若要成功,必须弱化国家和资本的合作关系,这不是社会改良,而是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变革,即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福斯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理想型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社会方式,是生态社会。通过革命的手段,借助于社会运动来达成对社会的彻底补救,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性,资本主义制度的顽固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毕竟它所创造的生产力的确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所以革命也要做到长期革命的准备。②福斯特还认识到生态道德价值观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要想恢复新陈代谢的重新正常运行,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环境看作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物质基础,将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交换的生命力延长,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福斯特还认为,仅仅局限在资产阶级中的生态运动是不可取的,认为只要达成社会的一致性,将生态运动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实现生态政治战略的成功。在阶级上建立联盟、在社会权力上重构人与自然的模式,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才有改变的可能。他还认为,需要提倡一种“土地伦理”,把是否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善恶的评判标准,主张用道德来唤醒民众心中的环保意识,甚至提出通过道德革命来解决生态危机,在我看来,福斯特过度看重了道德在社会革命中发挥的作用,他在走向社会制度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正是这种观点使得“新陈代谢断裂”的解决走向不彻底化。

三、 简评福斯特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福斯特独具特色的生态观点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反对割裂马克思主义中历史和自然的关系,对于自然辩证法的辩护,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有生态观念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护;除此之外,他提供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一个不同的视角,其内容融入了多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因素,比如自然哲学和社会学的内容,给予马克思主义以张力;福斯特不同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不是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放在表面的异化现象中,而是深入资本主义的本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将生态问题上升到制度层面,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技术的现实批判与生态唯物主义哲学及其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回归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表现,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梳理和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福斯特对环保意识的倡导也是不容置疑的,但他过度抬高生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欠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解决方法的论证不足,只是模糊概括或者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是置身无产阶级的立场、投身无产阶级的实践革命后才发展自己的理论,并不是凭空造就的,福斯特的理论只是借鉴前人理论下的抽象概括,缺乏一定的现实论证;另外,福斯特通过所谓的“道德”的方式来达成社会制度的转变,这是在不触及劳动变革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教化或者改良,并进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这种革命方式是不彻底的。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今我国美丽中国的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①福斯特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形成科学的生态唯物主义。这就要求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思想、观点与方法,明确切断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来探讨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②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做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③福斯特的道德革命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那就是全民环保意识的形成,环境保护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刘仁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还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曲鹏.马尔萨斯是生态思想家吗?——福斯特对马尔萨斯主义的批判[J].社会主义研究,2008,(3):27-30.

〔责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福斯特
吉祥物
餐厅冒险记
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谈《印度之行》中的印度
专访法国马赛歌剧院乐团音乐总监、总指挥
妻子的反抗
餐厅冒险记
特德·福斯特曼的“点金”经典
特德·福斯特曼的“点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