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干预措施

2019-10-14申海荣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干预措施体育教学

申海荣

[摘   要]教师可通过剖析普通初中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心理,明确体育运动是初中生挑战自我、释放自我、寻找自我的基准点。文章从关切学生的需求点、捕获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着力点、解答学生的疑惑点、质变学生的转折点、寻求学生的生成点六个角度思考解析,探讨体育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继而改善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新认识,为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出绵薄之力,以供同仁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需求; 体育教学;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26-02

中考指挥棒引领的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文化课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初一新生一入校开始,就将开始所谓的地狱般的生活,这种生活将伴随他们三年,直到中考结束。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一线教师,外至学生家长、社会人员,在他们心中,唯有成绩才是证明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正因为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关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口,他们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学业成绩朝向不良方向发展。而体育运动正好是缓解疲劳、延缓大脑衰老、促使身心愉悦、发展敏捷思维、增强旺盛精力、促进有效睡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

一、关切学生的需求点

“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以价值选择在先、具有价值导向性的人为事业”。在整个教育事业中,都是人为实行的,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本质发展,将教育事业落到实处,包括体育教育,要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比如,陈某因身体原因停学一年,康复后再次入学,某天,陈某找到体育教师并向他吐露想加入足球训练队的心声,教师应以一种积极、鼓励、乐观的态度接纳此学生,而不能一开始就以他身体欠佳将其拒于千里之外。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不管是学校的体育课或是体育课外活动还是体育社团,都要根据学生的真正需求来安排。体育课是一个总领,教师可在体育课程引领下根据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场地器材设施等来实施体育教学,包括体育课外活动及社团,增加多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

二、捕获学生的闪光点

闪光点是一个人特有的亮点,是需要通过被挖掘发现的某一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或任何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多用发现的眼睛去看见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记录每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发扬、发散学生的闪光点,以给予学生对自我的认可价值及在某一运动项目中自我的存在价值。比如某节体育课,教师安排横向双脚行进间依次交叉跑,学生肖某因脚法不协调而出现了身体扭曲的现象,一旁练习的学生都笑得前仆后仰,而肖某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停止了练习。此时教师利用平时肖某弹跳好的特点,安排了原地屈体分腿跳的练习,在几组练习中,只有肖某的弹跳力最好且动作做得最标准,教师在大家面前给予肖某口头鼓励和表扬,肖某也高高地抬起额头,一副“我很了不起”的模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将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中发散变大,更好地激励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着力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我的学生,甚至使他们走上专业化道路。”培养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兴趣,是奠定学生着力根深于某一运动项目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练方式、设定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重新认识,一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比如一节篮球课传接球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策略安排中可以从传接球角度、速度、高度及远度层面思考,接着可安排学生从正面传接球、侧面传接球、背面传接球的不同方向思考练习方法及一对一传接球、一对多传接球、多对多传接球,再到人动球不动传接球、人不动球动传接球、人动球动传接球等不同练习条件来思考学练方法,这样简单的一节篮球传接球教学便在体育教师的安排下变得不再简单了。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思维思考问题,让一节普通的体育课变得不再普通,让普通的学生变成不再是普通的学生,着力于各层次、各阶段、各水平的学生,培养他们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有不同的运动专长,在体育道路上以求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解答学生的疑惑点

疑惑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解答学生疑惑的同时也解答了自身的疑惑。例如陈某休学一年后再次返校,他向体育教师申请想加入训练队的时候,体育教师首先是犹豫的,眼神是困惑的,但他可以通过医生的叮嘱来解答体育教师的困惑。这让体育教师在那一瞬间以释然的心态来面对他,给予他最好的答复,在陈某听到体育教师的答复后,他同样也释怀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点困惑,解答学生的点滴难题,在提升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解答学生的疑惑。

五、质变学生的转折点

转折点是指事物在原有的发展情况下某一瞬间改变了原有方向的时间点,成功的转折能促进事物良好发展,反之,失败的转折则会导致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成功的转折点以促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比如陈某在向体育教师申请加入足球训练队时,如果体育教师斩钉截铁地告知陈某不行、不可以,也许全致使陈某体育运动观念的转折。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任何阶段,都要善于利用恰当的时机转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量变学生好的转折点,从而达到质变学生体育运动的最佳转折点,以求体育运动技术的高效习得,促进运动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六、寻求学生的生成点

体育运动专项的形成是需要经过长期一段时间的运动技术学习、身体练习和体能积累汇总而成的,从量变到达质变的过程。如何让学生長期保持某一专项技术的学练以至达到专业化水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初期阶段寻找学生体育的生成点,以寻求在学生内心深处扎根的某一运动项目,从而形成学生特有的、个性化的、高水平的运动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性建议,从而建立学生对运动的正确认知,继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学生的运动专长,也为学生后续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学生能够自我认知并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时,体育才适合学生的终身体育。众所周知,当我们面对中考的课程时,其余的非中考课程都会为必考课程让路,但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利用文化课学习的缝隙时间开展的,就这样仅有的少量时间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爱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这也是对体育一线工作者最大的慰藉。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张振华.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干预措施体育教学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