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仪式舞蹈形态与传承分析

2019-10-12何华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形态瑶族传承

何华

摘要:瑶族仪式舞蹈起源于刀耕火种的农耕社会,在历史积淀中得以延续性传承,是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舞蹈形式是其保持民族特征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瑶族仪式舞蹈的概况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析了以盘王舞为代表的瑶族仪式舞蹈形态和表演特点,详述了瑶族仪式舞蹈传承与发展现状,并通过瑶族仪式舞蹈的传承优化路径的描述,达成预设传承目标,以为瑶族仪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瑶族;仪式舞蹈;形态;传承;盘王舞

瑶族,主要分布在湘、粤、桂三省(自治区)交界地的群山峻岭之间,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物质文明的发展引发了国家社会民族文化结构的一系列巨变,现代化的压力在改变瑶族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瑶族聚集区乡村组成的传统社区的生活方式。瑶族仪式舞蹈是瑶族人民独特的历史遗产,如盘王节就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王节作为瑶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瑶族先民重要文化价值的事物,将普遍参与仪式对基本统一信仰的瑶族人民连接在一起,并加固了他们的群体认同,是瑶族群体塑造自我认同的标志。瑶族盘王节有“祭盘王”“唱盘王”“跳盘王”等固定的程式,“跳盘王”即跳盘王舞,是盘王节重要的仪式舞蹈。分析瑶族仪式舞蹈的形态与传承,引导瑶族新兴群体来保护和发扬瑶族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更好地维系瑶族新兴群体的文化传承,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瑶族仪式舞蹈概述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少数民族。瑶族仪式舞蹈混合了瑶族人民的审美、叙事和阐释功能,反映了的瑶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存繁衍等,代表了瑶族人对固有文化及其发源地的一种怀念之情。瑶族仪式舞蹈起源于刀耕火种的农耕社会,是瑶族人民祖先崇拜,联系超自然的方式,是以文化传统与信仰体系为后盾,缓解社会张力并加固群体的集体纽带。如,广西恭城瑶族盘王节的核心仪式——“还盘王愿”,就反映了宗教仪式的程式化、情境化、神圣化、非日常的“反结构” 化等特征。“还盘王愿”自农历十月十六日开始,历时七天七夜,正值农耕丰收季节,其歌舞仪式不仅记录下了瑶族迁徙的悠远足音,加固了瑶族群体的参与感,更通过促进依赖超自然力量的观念达到了一种彩排危机情况的功能。

二、以盘王舞为例的瑶族仪式舞蹈形态和特点分析

(一)舞蹈形态分析

瑶族仪式舞蹈形式多样,其中盘王舞就以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为道具,鼓锣伴奏,舞步变化多端,上蹿下跳、左旋右转,几近雄壮威武之美,颇为壮观。从形态来讲,盘王舞涵盖“单人舞”“双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类型,其表演程式多达七十二套,单一套式又包括“起堂”“移堂”等若干动作细节。盘王舞具有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等动作特征,动态上表现为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彰显了农耕文明时期,耕种狩猎、号角冲天的画面之美。

以瑶族农历十月十六日“还盘王愿”仪式为例,瑶族族群每年均在这一天组织还盘王愿活动,仪式历时七天七夜,主要舞蹈代表作品为长鼓舞、招兵舞、开山舞、招五谷魂等。在表演上,以舞蹈动作加上戏剧式的模拟扮演为主要方式,如:长鼓舞以手持长83厘米左右长鼓,鼓身呈一长筒形,舞蹈多以模拟农业社会中的祭神、射猎、建房、刀耕火种等动作,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瑶族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其极富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蕴涵了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二)舞蹈表演特点

瑶族族群表演盘王舞,多选择在盘王节、婚俗等特殊仪式中,择吉日跳盘王舞。盘王舞是瑶族人民缅怀始祖盘王——“盘瓠”的典范之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欣赏价值。盘王节上,仪式四周悬挂盘王神像及其诸多标语条幅,昭示着瑶族人民国泰民安、万代兴隆的美好愿景。盘王节仪式中,主要有动作模仿和人物扮演,动作上或粗犷、或大方、或节奏复杂多变,涵盖开荒、播种、造林、伐木、狩猎等诸多内容,其场面热烈,如山野般粗犷、奔放;婚俗仪式中,伴着长鼓声,期间多组形式的翻腾、旋转、跳跃动作,表达出青年男女的期许,以此来呼唤神话中的瑶族先祖“盘瓠”,祈求佑护族群中的新婚夫妻永不分离,白头偕老。

以广西贺州八步区盘王舞中的“还愿·飞溜飞”为例,整个过程分为祭祀、许愿、向往三个部分。仪式开始以祭祀盘王,载歌载舞向盘王敬献贡品,祈祷盘王保佑瑶族人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完成祭祀盘王仪式后,其表演内容主要展示了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支系土瑶鹅塘、沙田的迁徙地域特点,舞蹈在展现土瑶风情独特、迷人韵味的同时,沿着太阳光照的轨迹,也表达了土瑶氏族的愿望。土瑶同胞在舞蹈表演中,依火堂欢歌起舞,通宵达旦,以粗犷豪迈的性格、独特新颖的方式,张扬着、宣泄着,并展现出了土瑶氏族在乡村建设中云集山坡,肩扛修路和挖渠修田的场景。最后表演者歌舞融为一体,以舞蹈加上对歌的方式来向青年男女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青年男女以歌道情觅佳偶,以舞敬香祭拜,寓意五谷丰登、阖家平安,而这种独特的方式恰是反映了瑶族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盘古长鼓舞”主要流传于江华瑶族自治县蔚竹口一带,是盘王舞中为群众喜闻乐见,舞蹈语汇模仿形象生动,即看立懂的舞种。盘古长鼓舞只在“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请愿”和“围愿”段落中表演,“还盘王愿”仪式分“请愿”“落马”“开天门”“点兵”“诉师”“分段”“除苗”“围愿”等段。《十二姓瑶人过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國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这是瑶族人民世代流传和珍藏的本民族历史的文献中对盘古长鼓舞的史料记载,可见其历史悠久。盘古长鼓舞以长鼓为道具,挂在肩上,横于腰间,两名长鼓手配合四名歌手(男女各二人)伴唱《盘古歌》,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发出“唪啪唪梆”的音乐节奏,配之牛角、芒锣、唢呐伴奏,鼓角喧天,山鸣谷应,振奋人心。盘古长鼓舞其舞蹈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充分表现了瑶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风格多反映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瑶胞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独特的瑶氏族风格。

瑶族仪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是瑶族文化的“活化石”,大多数舞蹈形式都是歌谣伴舞蹈同时进行。瑶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存繁衍等,大都融入仪式舞蹈中加以传承,有着极强的民族聚集力,并牢牢根植于瑶族人民心中。形式多样的瑶族仪式舞蹈,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纽带,更是瑶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灵家园。

三、瑶族仪式舞蹈发展现状与传承价值

(一)发展现状

瑶族氏族,依山建寨,聚居成村,语言、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同时也反映在瑶族仪式舞蹈上,如:“过山瑶”长鼓舞动作跳跃,节奏较快,花式多样;“平地瑶”鼓法稳重,动作温和柔美,节奏较慢;“排瑶”鼓声洪亮,带有共鸣和颤音,节奏缓慢抒情,柔中带刚。虽然瑶族仪式舞蹈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因为地处各省政治、经济边缘区,缺乏有效引导与组织,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水平限制,目前仅仅停留在“盘王节”等重要瑶族节日与小范围的表演。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瑶族仪式舞蹈必须朝着深层次迈进。特别是有着独具仪式行为的盘王舞,作为瑶族族群特有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蹈传达自身民族特点、文化色彩、风俗习惯,在未来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二)传承价值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歌谣承担了重要的文字功能,舞蹈承载了瑶族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大多数的舞蹈形式都是歌谣伴舞蹈同时进行。瑶族仪式舞蹈是瑶族文化的再现、表达与传播,至今依然保持着优秀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特性。盘王舞是瑶族仪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舞蹈方式、舞蹈形态及其舞蹈风格,为瑶族记叙的民族故事提供了依据。盘王舞除了舞蹈动作外,还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对白、歌谣、表演技艺等戏剧式娱乐表演方式,使得以广泛流传。盘王舞在表现上不仅表达了瑶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风貌,更体现了瑶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精神、品格、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作为一个以“歌”传脉,以“舞”传家,用仪式形式保持自己民族特征的民族,瑶族的仪式舞蹈形式多样,渗透于生活、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宗教祭祀、婚丧嫁娶、民俗节日都要以舞传示,各种仪式舞蹈形式数量庞大。“跳盘王舞、过盘王节”是瑶族族群民风世俗、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劳动生活、性格特征等形象化的高度凝聚,是重要的民族精神寄托,能增强瑶族内部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盘王舞在歌谣伴舞蹈形式的表演中,其歌谣的唱段中就有着关于瑶族祖先崇拜、历史迁徙、生产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历史脉络和诗文警言,歌谣耳濡目染,透视着瑶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内涵。盘王舞流传甚广,是瑶族的理想愿望和民俗活动的有机结合,蕴含着大量的瑶族族群的迁徙与文化嬗变的宝贵资料,就迁徙至美国、加拿大、法国、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瑶胞们,依然完好地保留着瑶族传统的还盘王愿和跳盘王舞的习俗。

瑶族仪式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的动荡和不断的迁徙中,经久不衰,盘王舞在瑶族人民心中更是代代相传。尽管瑶族仪式舞蹈在全世界因语言、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有其形态变化及其表现有所差异,但其所展现的民族文化精髓及其内涵不会被磨灭。

四、结束语

瑶族仪式舞蹈是瑶族人民的淳朴写照,蕴涵了深厚的瑶族族群文化、历史记忆和习俗流变,在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舞蹈风格、服装道具等方面独具特色。近年来,尽管“长鼓舞”等个别舞蹈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社会关注,但还有大量的瑶族儀式舞蹈没有得到有效发掘。随着瑶族“师公”“舞王”等老一辈传承人逐渐老去、逝去,以“盘王舞”为代表的瑶族仪式舞蹈的传承将会出现严重断层现象和濒临失传的境况。瑶族仪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瑶族仪式舞蹈和其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文化基因,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形态瑶族传承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