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和异同之处

2019-10-12刘逸群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

摘要: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的电影导演由于其身处于迥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文化和意识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电影的形式反映各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人的生存状况,体现出电影价值的深化。本文客观分析中国两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和异同之处,为丰富发展我国电影文化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美学风格

一、引言

一般而言,我国第五代电影导致指的是1982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群体,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等;第六代电影导演则是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的年轻导演,一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代表人物有贾樟柯、张元等[1]。本文就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的电影导演作品中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客观分析中国两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和异同之处,为丰富发展我国电影文化理论提供借鉴。

二、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异同

第五代导演电影作品好用讲故事的方式、营造特征的环境氛围。例如陈凯歌的电影作品《黄土地》中,他以画面构图的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人物居中的构图手法,画面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的是黄色调,而人物在整体画面中并不显眼,通过这种构圖画面来突出人物和环境的分量对比,使观众获得与以往不同的观影体验,色彩的使用这是第五代导演电影中的主要特点。第五代的电影导演多采用象征性的技法进行电影创作。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中一个红色贯穿整部电影,他使用的非常规的色彩风格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电影的空间和造型上,营造出神秘、崇高、极富感染力的画面环境,给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2]。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的关注点始终放在普通人身上,而且重点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物群体,该群体一般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一直徘徊于社会边缘,电影中展现出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代社会,以底层人物边缘的生存状态来解构世界,通过情节淡化直奔主题,以一种零碎的方式记录着底层人物的生活细节。第六代电影导演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面临全面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将电影情节和冲突淡化,以不带个人情感的方式真实描绘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现实生活,这对于中国的文本表现是一次丰富。

三、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中主题表现的异同

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作品中的主题一般都是较为沉重的,具有强烈的寓意性、象征性和文化性,该导演群体力图以影像的形式来深挖历史文化和心理结构,他们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淳朴的品性和富于理想化,在艺术表现上更为偏向浪漫主义。例如张艺谋《红高粱》中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张扬着千百年来灰暗的生命[3],反映特殊历史时期对于人性的反思,这类电影一般是以历史和农村为大环境。

第六代电影导演和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主体表现就截然不同,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中反映得最多的是城市和城市人的生活,该导演群体身处中国全面转型发展时期,城市化的不断扩张而导致的负面效应在电影中有鲜明的体现。第六代导演基于现实主义的主题表现上,大多是关注迷茫、浑噩的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圈子和生活轨迹,但是一直被主流文化被摒弃,他们对自己的思考却被社会所排斥。第六代电影导演深入刻画该年轻一代与社会独立的生存状态,揭示了该导演群体对于当代文化及教育的反思。

四、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的价值的异同

第五代电影导演作品中对于以往历史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自我意识的重塑是该群体作品的标志,以被压抑的“个人话语”为序幕地对“文革的反思”成了第五代电影作品表现最多的内容[4]。他们以对生命的尊重、人格及尊严的维护艺术主体,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进行展现,本质的核心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和人性的解放。

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作品以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现状为表现核心,这种方法填补了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空白,也另辟蹊径地弥补了当时电影较少关注底层民众的实际生活。例如小偷、同性恋、妓女等都在电影中频频可见,细致地描绘了当代底层民众的迷茫与无助,这种纪实性美学无疑开创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新风尚。

五、结语

由此可见,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在两个不同时代背景的生活与成长下,所表达对时代的情感与诉求所表现的美学风格也各有差异。尽管他们的成长经历、心灵历程、美学风格和创作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他们都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执着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勇于揭示现实生活的矛盾,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们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中国电影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以坚实的力量屹立在国际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黄婉倩.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美学风格之对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张汀.第五代和第六代中国电影导演艺术风格比较[J].探索与争鸣,2013(4):94-96.

[3]邹璿,陈维.内容表现的“日常性”与文本表达的“作者性”——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风格特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66-168.

[4]贾晓春.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11-13.

作者简介:刘逸群(1999.10-),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本科,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2017级,研究方向为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和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