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0-11李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良率针对性下肢

李维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中医院内科 黎川 344600)

下肢骨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交通意外、高处坠落、外力碰撞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下肢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1],因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于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2],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护理是对患者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预后。我院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对提升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9 月在我院治疗的100 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19例;年龄38~63 岁,平均年龄(51.48±8.45)岁;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79.46±11.24)min;交通意外伤20 例,高处坠落伤28 例,其他原因致伤2 例;股骨骨折15 例,胫腓骨骨折12 例,股骨颈骨折13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 例,跟骨骨折3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8~62 岁,平均年龄(50.79±8.12)岁;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80.33±10.61)min;交通意外伤19 例,高处坠落伤28 例,其他原因致伤3 例;股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3 例,股骨颈骨折13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 例,跟骨骨折3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下肢骨折;单侧骨折;意识清楚;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下肢骨折;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其他肝肾功能障碍。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于椎管内阻滞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骨科常规护理,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摆放好患肢,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状况,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患肢进行评估,包括骨折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细致观察切口敷料情况,肢体是否出现肿胀,是否存在远端肢体血运障碍,观察患肢体表温度、感知觉等;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强化伤口护理,指导患者将肢体摆放于功能位,避免发生畸形愈合;根据快速康复理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要是下肢肌肉收缩、抬臀等,以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把握好力度;患者突然受伤,心理难以适应,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战胜疾病。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Fugl-Mcyer 量表和ADL评分量表评估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表明功能恢复越好;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优良率[3]:患者能够参与劳动,且膝关节屈曲度>100°为优;患者参与劳动受到一定的影响,膝关节屈曲度80°~100°为良;患者部分活动受限,膝关节屈曲度70°~80°为可;未达到以上标准为差。总优良率为优和良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 观察组功能康复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分,±s)

表2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优良率对比[例(%)]

3 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下肢骨折治疗的有效措施,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机体下肢功能[4]。对手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功能康复好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明显。

针对性护理是以患者为核心,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满足患者多个方面的需求,使得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5]。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主动康复意识,能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增加骨折端的血流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速骨折的愈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下肢骨折患者做好功能锻炼有利于全身体力的恢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功能锻炼一方面是关节锻炼,一方面是体力锻炼。关节锻炼要遵医嘱,通常术后在无石膏固定情况下,可以进行足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功能锻炼。胫骨骨折时踝关节锻炼有疼痛感,股骨骨折时膝关节锻炼有疼痛感,这种现象属正常反应。患者锻炼时要自己用力,以感觉到微痛为原则。体力锻炼,通常拆线后可以缓慢增加锻炼量和强度,避免长时间卧床体力下降。1 个月后建议开始扶拐下地活动,恢复体力,患肢不负重即可。同样,经过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体力逐渐恢复,可以扶拐外出活动,增加活动量。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护理护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能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优良率针对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