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9-10-11吴景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光凝苯磺酸黄斑

吴景华

(福建省福州眼科医院 福州 350007)

糖尿病是一种葡萄糖代谢紊乱疾病,并发症多,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1]。常规治疗方法为激光光凝治疗,实施后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病情恶化,但光凝术后常见问题是视力水平恢复缓慢,且会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吸收缓慢,影响患者视力水平恢复[2]。羟苯磺酸钙为临床常用的改善微循环药物,本研究将该药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1 月于我院就诊的84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80 眼)。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56~82 岁,平均年龄(69.0±7.2)岁;病程8~16 年,平均病程(12.2±0.8)年。观察组男28 例,女14 例;年龄57~84 岁,平均年龄(68.5±7.4)岁;病程7~15 年,平均病程(11.9±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1;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激光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既往有眼部手术病史者;合并高血压病3级及以上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非糖尿病原因而导致视力下降、黄斑水肿、视网膜渗漏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1 周1次,共1 200~1 500 个点,分4 次进行光凝。合并黄斑水肿者需先对黄斑区实施光凝,弥漫性黄斑应用C 型格栅光凝,治疗2 周后实施全视网膜光凝。观察组在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羟苯磺酸钙(国药准字H20110033)治疗,0.5 g/次,3 次/d。两组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2)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散瞳者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显微镜下获取眼底相,测量游离脂肪酸水平,荧光素钠注射液10%注入到肘前静脉,拍片检查眼底图片信息,尽量保证拍摄图片信息完整,观察黄斑水肿、新生血管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域,所拍摄的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求和计算,测量3 次取平均值。(3)比较两组黄斑厚度及空腹血糖水平。(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视力改善情况评价。显著改善:治疗后视网膜水肿等症状、体征彻底消失,视力水平改善超过2 行;改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视力改善1~2 行;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著改善+改善。(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恶心、面色潮红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黄斑厚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黄斑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比较(±s)

表1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比较(±s)

2.2 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比较治疗前,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比较(mm2,±s)

表2 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比较(mm2,±s)

2.3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表3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著改善17 例,改善14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显著改善26 例,改善1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呕吐1例,恶心1 例,总发生率为4.76%;观察组面色潮红2 例,恶心1 例,总发生率为7.1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是糖尿病发病大国,而且糖尿病容易并发多种疾病,成为当今社会影响人们公共健康的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血糖水平过高,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眼底微血管病变可发展为眼底动脉硬化、出血,继而影响患者正常视力水平[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检出微血管瘤,若血管瘤进一步恶化,会形成血管外鞘膜,严重者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且反复出血会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出现牵拉条索,收缩时会出现明显的牵拉反应,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患者失明,影响生存质量[4]。基于此,临床提出治疗时应积极抑制新生血管发生,抑制视网膜再出血,改善视网膜微循环。

视网膜光凝治疗为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可通过广泛传播播散性光凝,破坏灌注不良缺氧视网膜,降低其需氧量,降低血管渗漏,使视网膜变薄,改善视网膜缺氧状况,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但术后视力水平恢复缓慢,且会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吸收缓慢等问题[5~6]。羟苯磺酸钙胶囊为临床常用微血管治疗药物,为毛细血管保护剂,可提高微血管壁生理功能,增强渗透功能。研究表明[7~8],苯磺酸钙胶囊可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血浆黏稠度,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还可促淋巴引流、提高红细胞柔韧性,预防水肿发生。二者联合作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较于单一激光光疗,可扩大患者视野,促进视力水平尽快恢复,抑制视网膜病变恶性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空腹血糖、黄斑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羟苯磺酸钙可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增强疗效,促进出血吸收、降低视网膜血液渗出。综上所述,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微血管循环,提高视力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光凝苯磺酸黄斑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眼前突然一片黑?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