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

2019-10-09巩永华邢光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6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

巩永华 邢光军

摘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是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而知识共享作为协同创新有效运作的支撑性活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变量。鉴于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的信息不对称,文章引入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理,提出将激励要素由知识共享产出结果转变为努力水平决定的产出分成系数,并提出了激励机制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知识共享;校企协同创新;激励契约

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起着关键变量的作用,当前新产品、新技术市场要求的创新频率不断加快,而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技术创新成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创新能力较弱、协同创新不够,这要求企业从独立创新转变为多元主体共生创新,与相关利益方联结成创新共同体。知识共享、知识增值是协同创新的核心,然而知识共享并不是自然发生的,高校需要适当的激励才会将其拥有的知识共享给企业,可见激励机理的分析和激励机制的设计是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关键。

由于协同创新中高校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难以精确测量,为高校在知识共享过程中采取投机行为提供了机会,影响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傅建华和张莉等指出最大化内生性知识共享程度是双赢均衡策略。邢青松等构建了协同知识共享治理模式。胡刃锋和应艳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宏观、微观、组织层面的隐性知识共享过程。当前关于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从知识共享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方面展开研究,但是由于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观测不到高校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行为,导致高校会存在投机行为,因此,基于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是降低或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知识共享效率低下的有益尝试。因此,本文引入高校知识共享的努力水平作为监测信号,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研究基于监督信号的激励的机理和设计原则。

一、校企知识共享问题描述

在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中,企业和高校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是委托方,高校是代理方。由于在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处于信息优势,而企业处于信息劣势,使得高校具有降低知识共享投入的投机机会,要減弱和避免产学研知识共享过程中由道德风险所导致的负效率,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高校努力水平的监测信号,依据知识共享的产出给高校支付相应的报酬,设计能够激励高校进行知识共享的契约。

。假设高校是风险规避的,其效用函数服从V-M函数形式,为u=-e-ρw,其中ρ>0为风险规避度量,w为高校的实际货币收入。校企协同创新的产出与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共享的产出函数为:π=rpa+θ,其中r是高校共享知识的能力系数;p为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系数,r、p为常数且大于0。

那么,高校的实际收入为:ω=s(π)-c(a)。

由于企业无法完全观测到高校的努力程度,只能通过监测信号来了解高校的努力水平,故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引入可以观测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设计激励契约,将过程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降低高校的投机行为。此时,高校的收益不仅取决于知识共享的产出,而且与反映其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有关。假设企业为风险中性,企业对高校知识共享投入的最优线性激励契约为:s(π)=α+βπ+λm,其中α是企业支付给高校的固定报酬,β∈[0,1]是企业对高校的激励强度系数,即知识共享产出每增加一单位,企业就会增加β个单位报酬给高校。当β=0时,高校不承担任何的风险,β=1时,高校承担全部风险。λ≥0为以监测信号为依据付给高校报酬的分成系数。m=a+δ为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其中δ为外生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表示监测的准确程度。

二、校企知识共享激励模型的建立

企业对高校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为:

三、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激励机理分析

由式(4)及a≥1,β≤1可得λ≥b-βrp≥b-rp。这说明,校企协同创新采取基于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设计激励机制时,高校报酬的最优分成系数至少要高于其知识共享的成本系数与知识共享能力和吸收能力系数的乘积。

由式(5)和(6)知?鄣β*/?鄣b<0,?鄣β*/?鄣p<0,?鄣β*/?鄣δ2<0,?鄣λ*/?鄣b<0,?鄣λ*/?鄣p<0,?鄣λ*/?鄣δ2>0。可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中,基于高校努力程度监测信号的激励契约下,企业对高校的最优激励强度随着高校的知识共享成本、风险规避程度、监测信号准确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高校的最优分成系数随高校的知识共享成本、风险规避度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监测信号准确度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基于努力程度监测信号的激励机制设计能够有效的调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高校若想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报酬,必须努力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和对风险的规避程度。

由式(4)和(7)可知?鄣λ*/?鄣β*<0,可见,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中,基于高校努力程度监测信号的激励契约下,高校获得报酬的分成系数与企业的激励强度成负相关关系。高校获得的最优报酬分成系数随知识共享中企业对高校激励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基于努力程度监测信号的激励契约,将企业对高校的激励单纯的从知识共享结果的考核转移到对知识共享过程的努力程度的综合考核。

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转化的重要形式,知识共享运行机制是知识共享的重要保障,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动力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本文分别从道德风险产生的动机、区块链对信用背书的视角提出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思路。

1.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提升校企知識共享的协同收益、降低知识共享的风险与成本是推动知识共享有效运转的重要途径,这不仅需要一系列的辅助和支撑体系,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的配合。当前各个领域的校企协同创新都变得日益重要,合作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普遍展开,如协同旋进、进化适应、择优劣汰和互补相容等机制,但这些机制只是给出了高校和企业协作的模式,缺乏对协作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此应该采取的策略为:建立基于努力水平监测信号的过程管理机制,形成高效和企业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

2. 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和融合模式

当今时代是大科学时代,需要不同学科间的融合,降低企业研发风险、推动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加深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对高校和企业双方都变得日益重要,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需求。创新产教融合是对传统教育和产业关系和合作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首先,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合作体制。如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教育创新基地等。其次,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通机制,鼓励高校开放资源、企业参与,放大合作效应。

3. 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知识共享中心,改善校企协同创新环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知识共享中心可以如实的记录企业和高校的资质、合作过的项目、拥有的研究基础、以往的信用等信息,且一经记录不可修改,需求方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上查看完整、真实可信的档案信息。在这个共享中心里,企业和高校均可发布自己的需求,并根据中心里的档案信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有关合作过程中双方的评价信息也可以如实记录到系统中,防范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而且,如果有失信行为,共享中心的智能合约程序将会实施惩罚。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可信度高的特性,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等异质主体提高诚信水平,发挥知识溢出价值。

参考文献:

[1]凌捷.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07).

[2]王晓芳,权飞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路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

[3]冷建飞,李如月.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知识资本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09).

[4]赵志耘.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软科学,2016(09).

[5]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S2).

[6]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02).

[7]傅建华,张莉,程仲鸣.产品替代程度、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R&D[J].管理工程学报,2016(01).

[8]邢青松,上官登伟,梁学栋等.考虑知识多维属性特征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及治理模式[J].软科学,2016(02).

[9]胡刃锋,应艳.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机理分析[J].前沿,2016(02).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
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国外LIS领域信任研究进展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共享”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角色新定位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