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江南》辨析

2019-10-09王旭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词牌辨析

王旭

摘要: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同名词牌或曲牌,它们以同名同宗、同名异宗等形态流传至今,《望江南》就是其中的一首。本文通过爬梳文献,对《望江南》在历史上的流变情况进行追溯,并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为考察对象,对各地现有《望江南》曲牌进行分析,得出其为同名异宗曲牌的结论。

关键词:《望江南》   词牌   辨析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21-02

词牌《望江南》在唐、五代时期留下了753首词作,除了《兵要望江南》等720首外,另有敦煌词和文人词凡33首。其在宋代依然流行,有233首词作留存下来。唐、宋《望江南》词作总数多达986首,是目前所见唐宋词坛留存数量最多的词牌①。那么,作为曲牌的《望江南》在历史上的情况是怎样的,流传至今的《望江南》有何特点?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并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为考察对象,对各地留存下来的《望江南》曲牌的情况作以简要梳理。

一、《望江南》一名的历史追溯

目前所见,将《望江南》作为曲牌记载的文献有(唐)崔令钦的《教坊记》、(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及(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教坊记》所列盛唐教坊“曲名”及“大曲名”凡324调,有《望江南》曲牌名称,但无详细内容说明②。

《乐府杂录》“望江南”条目载:“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③。

《碧鸡漫志》卷五载:“《望江南》,《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然卫公为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予尝叹世间有‘改易错乱误人者是也”④。

《乐府诗集》卷八二于《近代曲辞》收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词,解题云:“一曰《望江南》。《乐府杂录》曰:《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镇浙西,为妾谢秋娘所制。后改为《望江南》”。⑤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

1.《教坊记》列有盛唐教坊“曲名”《望江南》,说明《望江南》为盛唐宫廷音乐机构教坊所采录或创制的一个燕乐曲调。继续追溯,汉魏六朝以降,文人骚客笔下涌现出大量歌咏“江南”的乐府歌曲和诗歌,可视为唐代《望江南》创制之渊源。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在“相和歌辞”及“清商曲辞”中,有乐府古辞《江南》及文人乐府《江南思》《江南曲》《江南弄》等多首。盛唐教坊所采录或创制的《望江南》一曲,应该具有六朝乐府中此类“江南”乐曲的音乐渊源,或者是在隋代及初唐以来民间所传歌咏“江南”一类歌曲的基础上加工创制而成⑥。关于《望江南》的创始时间,历来有多种看法,如取《海山记》记载,始创于隋炀帝说;取《乐府杂录》记载,始创于李德裕说等⑦。

2.《碧鸡漫志》和《乐府诗集》均引用了《乐府杂录》的内容,可知《望江南》又名《谢秋娘》《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3.白居易《忆江南》三首,乃是现存唐宋文人词中最早依《望江南》一调作词的实例。其原词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词的内容与“望江南”主题相符合,歌咏江南游乐风情,与汉乐府古辞中的“江南”类诗歌的审美主旨相映。第一首虽以“江南好”开头,却以“能不忆江南”结尾,第二、三首皆以“江南忆”三字开篇,接以“最憶是杭州”“其次忆吴宫”,皆不离一个“忆”字。浓浓的追忆之情,应该是促使白居易为此组词作命名为《忆江南》的主要原因所在,但其所依据的音乐曲调实为《望江南》⑤。

4.《望江南》所属宫调为南吕宫。山西陈家滨、刘建昌二位先生将五台山汉传佛教音乐《望江南》一曲的宗教内容词替换为白居易《忆江南》词。原佛教音乐词为:“东方界,甲土木神君。今日今时度奉请,降临法会布阴功。孝眷保安宁”。共五句,句式为“三五七七五”的结构,将其替换为白居易词后竟十分契合。由此,黄翔鹏先生认为,唐代俗乐南吕宫实际是角调式,认为这曲佛教音乐《望江南》从调高、调式结构、调头位置和古文献中的唐代俗乐调名称都已取得了可以互相印证的结果,推断出该曲为即传自唐代的《望江南》。⑧

二、《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各卷《望江南》存本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后简称《集成》)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家层面对各个地区的器乐曲进行普查的成果。《集成》的构成不仅包括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乐曲,还将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也予以收录。虽然《集成》的最终版本经过了县、地、省的多级筛选,记谱的准确度也经常受到质疑,但由于其保存了大量传统器乐曲文本,仍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极有价值的参考对象。在《集成》中,可以看到很多曲牌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如《将军令》《水龙吟》《柳青娘》等,在各地民族器乐独奏、合奏中都有保存和流传。因此,本文在探讨《望江南》曲牌的源流及现状时,以《集成》为考察对象。查阅《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各卷,共梳理出8首相关曲牌:

山西3首:佛教音乐(五台山汉传佛教)《望江南》,角调式,慢速;笙管牌子曲《望江南》,角调式,速度  = 120;道教音乐(正一教)《望江南》,宫调式,速度  =80。河北1首:佛教音乐《望江南》,宫调式,散板—中板—快板。辽宁1首:道教音乐笙管曲《望江南》,宫调式,速度  =60。陕西2首:西安鼓乐鼓段曲《望江南》,宫调式,中板稍慢;西安鼓乐耍曲《望江南》,宫调式,散板—慢板。天津1首:吹歌唢呐曲《望江南》,角调式,散板—慢板—慢起渐快—渐慢。海南1首:汉族丝竹乐《忆江南》,羽调式,速度  =80。

从这8首曲牌的情况可知:

1.以《望江南》为名的曲牌有7首,《忆江南》1首,未见《乐府杂录》《碧鸡漫志》所载以《谢秋娘》《梦江南》《江南好》为名的曲牌。

2.《望江南》本是声乐曲牌,但在发展中逐渐器乐化了,这里五台山汉传佛教音乐《望江南》是诸曲中唯一带词的曲牌,应是8首之中最古老的原型,如果以其为基本曲调进行参照,其余7首除了有的宫调与其相同为角调式,在旋法、句式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不能视为“又一体”或“变体”,只能视作“另一体”。

3.在宫调使用上,8首曲牌均保持一宫到底。

4. 8首曲牌速度不一。

比较以上8曲,《望江南》属于“名不副实的有标题的同名异宗曲牌”。所谓“名不副实”,即曲牌刻画的内容游离于曲名之外,标题仅起着一种符号的标记作用,不能顾名思义地去联想曲牌内容。《集成》所录《望江南》各曲牌,从演奏的场合及表现功能来看,其所表现的内容显然与“望江南”这一主题无关;所谓“同名异宗”,即同一标题曲牌虽然名称一样,各自的音乐材料却不同,是用多种多样的旋律、音阶、调式、结构等音乐手法来表现同一曲牌标题所提示的内容。⑨这类异宗音乐曲牌,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彼此间少有跨类别的横向传播及交流的关系,因此一般无曲调上的引用及派生。这种没有宗族派生关系的曲牌音乐,均是呈单向的传播和流变的态势,每个曲牌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曲牌网络体系。

注释:

①刘尊明:《试论唐宋<望江南>词的艺术风格》,《学术研究》,2012年,第08期。

②[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4页。

③[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61页。

④[南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45页。

⑤[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155页。

⑥刘尊明、余泽薇:《唐宋<望江南>词调的创制源流与声情特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⑦参见刘尊明、余泽薇:《唐宋<望江南>词调的创制源流与声情特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李雄飞:《<望江南>传说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4期。

⑧黄翔鹏:《逝者如斯夫——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题》,《文艺研究》,1989年,第04期。

⑨冯光钰:《中国曲牌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37页。

猜你喜欢

词牌辨析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辨析
词牌里的故事
让学生感悟宋词之美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十二大词牌里的历史故事
住进词牌里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