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2019-10-08何琼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何琼英

【摘要】文明校园建设将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当中,让学生从中获得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关键词】文明校园建设  以人为本  儒家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056-02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德育教育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为此,本文从文明校园建设角度出发,谈谈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德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德育教育并不明朗。首先,德育观念落后。许多学校及老师认为德育教育课程可有可无,将学生道德教育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其次,德育内容单一。德育局限在规范学生行为上,盲目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同起来,消除了德育的人文关怀部分,限制了德育作用的发挥。最后,存在新时代德育价值取向的矛盾,即中学德育教育坚持一元化取向和社会德育价值多元化发展的矛盾。

二、文明校园建设对于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呼应“以人为本”德育管理的定位观

文明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它肩负着“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文明校园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素质观;养成正确的成才观和社交观。而这与“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定位观,就是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根本,迎合“个性”、“人格”发展需求制定德育管理内容。所以,从文明校园建设出发完善德育管理工作,呼应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定位观。

(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校园建设就是打造和谐向上、文明高雅、励志进取、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气氛。而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以,高中德育管理有必要从文明校园建设出发进行德育内容的调整。

三、从文明校园建设谈德育管理策略

德育作为一种文明规范,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人格力量。只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途径才能将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到人的内心。所以,基于德育的文明校园建设要从文化出发,实现“以文化人”,从而激活德育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校风、学风的提升。那么,如何以文化为基础构建文明校园呢?

(一)利用校园公共资源,宣传儒家传统文化

传统儒家文化既是德育的重要方法,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德育具有重要价值。它既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理念,如格物致知、以乐化人、笃行隆礼、身正示范、环境熏陶等;又折射了民族精神价值,如以德为先、持守气节、和谐为贵、勤劳质朴、诚实守信等。所以,德育管理工作中不能缺失“儒家文化”部分。而为了宣扬儒家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需要用好校园公共资源,打造校园儒家文化,向学生传递深厚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理念,培育优良校园德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全面发展。

例如:我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启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新篇章,其中一点就是更新校园面貌,打造浸透儒家文化的校园环境。在实际落实中,首先,学校利用了校园建筑这一环境因素。如摆放孔子讲学雕像、孟子像,向学生传递这些伟大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奉献精神等个人魅力及精神内核。再如,将建筑的走廊设计成艺术画廊,渗透“忠、孝、悌、勇、仁、礼”等思想;其次,利用校园电子设备,宣传儒家文化。如循环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将“以德为先”、“和谐为贵”、“勤劳质朴”等思想编织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当中。再次,利用宿舍这一环境因素。如在宿舍墙壁上张贴渗透“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的等标语;在儒家传统文化的包裹和滋养中,我校德育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在身心上都有了全新面貌,成为了一个讲文明、懂礼貌、能克制、有内涵的人。

(二)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平台

红色文化是一种蕴含高度革命意志、顽强毅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奉献精神的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深挖红色革命文化的价值内涵,积极探索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对于提升高中生自身道德品质意义重大。而在信息技术时代,高中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发生了重要转变,网络成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德育教育需要将红色文化和网络有机结合,建立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让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红色地带”越来越宽广。

例如: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多渠道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首先,利用校园网,搭建红色教育网站,宣扬红色精神,如长征精神,并要求各科老师充分利用红色教育网站的内容,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其次,利用微博开辟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如在微博上围绕学生群体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对红色文化进行加工创新,增加红色文化的新颖度和吸引力, 从而承袭红色精神,提高道德水平;再次,建立红色文化微信公众账号。将红色文化组织成流行的网络语言,促使学生在日常用语中消化、吸收红色精神,升华道德修养。在基于网络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学生逐渐形成了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了一个高品质的人。

(三)拓展有关传统文明的校园实践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底蕴和文化价值,包含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特征,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诚信意识;等等。因而,我们必须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文明校园建设当中。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挖掘、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例如:我校在“拓展有关传统文明的校园实践活动”的德育管理方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忠君爱国”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创新理解活动。如,有的班级以“忠君爱国”为主题开展了思辨活动,在辩论中,学生对“忠君爱国”内容有了创新性领悟,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扎根在了内心;再如,有的班级创造相关内容的漫画故事……在“忠君爱国”的主题校园实践活动中,整个高中年级上下联动,共同挖掘了“忠君爱国”思想的新内涵,优化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价值内核,给德育管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总之,德育作为一种全人格的教育,除了“教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润化”,即用优秀的文化滋养学生,推动学生的“自化”,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因而,德育管理必须重视文明校園建设工作,将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当中,让学生在“一箪一食、一举一动”中获得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舒朝贵.“微时代”到来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

[2]孙萌.“以文化人”视域下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8

[3]刘映霞,湛正坤.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推进高校德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