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构建方略

2019-10-08杜宇红

市场观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财务内控体系构建

杜宇红

摘要:本文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意义出发,分析研究当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实际从内控环境、管理水平、风险防控以及信息化财务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构建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对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深化改革。科学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其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进程。财务管理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对其长久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科学事业单位都在纷纷加快构建和完善自身的财务内控体系,提高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与内控管理能力。通过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畅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单位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保障各项内部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明确各项岗位权责、职位分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约束,及时发现内控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保障科研项目任务及时、准确的完成,促进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结构不完善

财务内控结构包含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以及制度结构三个方面。内控组织结构不完善是指单位未成立专门的财务内控小组,内控管理不系统,而且内控主要由单位财务部负责,内控岗都是各财务人员兼职担任,内控范围狭窄,管理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少协作配合,导致内控体系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人才结构不完善是指当前科研单位偏重于技术科研人才的引进,而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性管理人才缺乏重视,本身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人才现状却制约了单位财务内控水平的提高;制度结构是指内控制度覆盖不全面,缺乏风险内控等层面的制度建设,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通常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科研管理环节,但是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往往只侧重于某些与单位生产效益直接相关的内控环节如收支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内控条例,却对维持单位正常运营的管理环节如预算管理有所忽视,或者一些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各种内控条例零散地分布于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未能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内控专项制度,无法充分发挥整体的综合效用。

(二)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科学单位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公正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财务人员在采取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内控手段进行内部控制时无法满足部门的实际管理需求,其他部门也就无法准确的配合好财务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最终影响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其次,财务内控力度不足存在审批不严格,越权审批、审批责任人不明确等现象,导致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批内控作用难以发挥实效。单位内部缺乏严格的内控监管与评价机制,财务内控的实施者与监管者主体一致,内控监管作用独立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障,一些单位虽然也建立了独立的审计监督机构,但在机构人员的选拔上不够公正透明,存在人员兼岗现象,因此其评价与监管效用并不显著。

(三)财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

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支付风险、核算风险、管理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风险成因主要有风险意识薄弱、管理制度缺位、内控力度不强、预算管理欠缺等。风险成因的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的风险内控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导致风险内控相对被动,往往是风险发生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缺少事前预算管理控制与事中流程管理控制。风险内控范围不全面,风险指标设计不科学,如一些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重点关注的是现金流量等直接影响单位运营的风险类别,对一些与单位长远发展相关的风险内容以及过程的风险控制缺乏考量,使得单位风险控制成效并不显著。

(四)缺少信息化内控支撑

一些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信息化水平有限,且财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受内部管理流程的局限性较大,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单位虽然实现了较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但单位内部存在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各系统之间分别管理、各自为政,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与共享、信息的分析与整合多依靠人工进行,内部管理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业财系统并未实现有效数据对接,导致单位的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内控实施难度,也进一步削弱了财务内控力度。

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

(一)优化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优化包括内控控制架构、内部人员结构以及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三个部分。科学事业单位首先要将内控管理从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责中独立出来,在单位内部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小组,小组的成员选派专人专岗,不允许串岗兼职现象;其次,在引进优秀的内控管理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内控专题管理培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内控激励奖惩机制,从而提高人员的内控管理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开展内控学习活动,提升综合内控管理水平;最后要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单位已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编制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汇编,明确各项内控管理职责的归口部门,执行详细的内控规范和管理条例,为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提供标准的内控管理依据。

(二)提升管理水平

在内控审批环节要积极开展业务流程优化活动,分层逐级审批,明确各岗位审批职责,针对越权审批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审批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进项预算编制时要对科研预算、票据管理、财务费用的申请使用等做出细化的管理规定,预算计划一旦审批通过不允许随意更改,并且要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估结果,促进预算与业务的有机整合,达成预算管理目标,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针对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要加强管理控制,严格按照立项时间节点及计划安排展开科研活动及预算执行,加强项目的阶段性监督检查,实现动态的内部监管控制。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科学事业单位有必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風险测评与控制体系。体系的建立健全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单位要在提高风险管控意识的同时要提高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组织集体讨论单位常见的风险类别,按照“信息全面完整可靠、对策具体可操作、程序合法合规”原则来确定单位的风险控制目标,从单位层面以及业务层面分别展开分析研究。结合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在风险高发环节设置关键内控点,通过对该点的岗位人员以及业务内容加强监管控制,提高单位的风险管理效率。其次,单位要形成财务风险预警与测评机制,量化风险指标,借鉴企业的风险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等,从单位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固定资产、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测评,具体的考量指标可以细化到人员专项经费,预算资金使用额度等层面,根据实际数据测算出预警值,划定预警线,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超出预警范围,及时响应风险应对方案。然后,做好内部稽核与审计工作,明确风险内控流程,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加强资本绩效考核,做好过程性地风险控制;最后,加强风险测评与控制结果的反馈,为单位的风险防范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不断提升单位的风险防御能力,促进科学事业单位的长久稳定地生存与发展。

(四)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单位可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改进现有的OA系统,并且要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链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融合内控思想、改善内控流程、强化内部监管、提高内控效率。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内控系统的有效运行,组织内部员工开展信息化内控管理平台的实践操作培训活动,对各模块功能及其内控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实现现代化财务内控管理,全面提升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财务内控体系建设,落实相关内控管理制度,能够综合提高科学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助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田京京. 浅析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构建方略[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9):54-54.

[2]顾建华.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完善策略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5):171.

猜你喜欢

财务内控体系构建
关于投融资企业财务内控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财务内控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企业内控体系中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