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9-10-06黄晨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创新创业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愈加迅速,而这也对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加的要求,而工科院校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在此时就凸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 工科学生 创新创业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发展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创新创业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更好地发挥其培育及提升的功能,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创新高素质人才。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单位都十分重视创业创新的发展,江苏省委相关部门也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纳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其中,南京工业大学更是提出了构建创业型大学的理念。本文通过对于南京工业大学为案例的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的梳理,主要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的思想认知相对欠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在我国政府及地方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指引下,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很多高校也纷纷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积极组织老师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各种创业创业比赛,通过相关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于老师及学生进行激励,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创新创业的本质及内涵,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往往还没有能够得到深刻的理解,创新创业的发展关乎到国家科技的发展,如若对于事物本身的含义还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谈何真正的创新创业?

(二)高校课程体系中缺乏相关创新创业课程

培养工科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相关课程的配套完善必不可少。要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人文、历史等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但目前这种课程在我国工科院校中往往相对欠缺。此外,理论的学习配合实践的操作必不可少。实践课程要能够与相关行业发展同步。而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的相关实践课程题目往往相对陈旧,实践的练习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

创业型大学背景下要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紧跟时代潮流,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导师,而目前我国工科院校具备此种能力的教师往往比例严重不足,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学校的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还没有普及,教师对于学生的教授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二是在工科高校内,由于没有在企业的就业和实践经历,不熟悉企业的管理运营,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和指导不是十分到位;三是大多数教师不能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四是一些高校尽管邀请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担任校外导师,但是并没有构成一整套的课程体系,加之没有有效的组织协调、制度保证和资金支持,也使得教学成果不是很显著。

(四)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辅助机制不够灵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种教学辅助的机制一定要灵活,如有些操作性强的课程需要上课的时间灵活、教学方式多样,相应的职能部门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灵活的政策支持。

二.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路径

对于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主要想通过个人层面,高校层面及社会层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个人层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生面临的新课题。

首先,工科大学生要领会自主学习的真正内涵、特点和对其自身职业诉求的作用等,才能真正地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我们知道强烈的个人兴趣是激发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清楚理解个人性格特点,摸清自我职业兴趣点,激发其学习乐趣,让大学生从内心里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议题。然后,工科院校大学生要培养独立学习与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大学生要掌握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然而自主学习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人单独的学习,工科的学生要积极与人沟通,学会在和他人积极的合作对自身的了解更加深刻,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自主学习也需要明确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学习,同时更要增强自我约束力。因此,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应注重增强自身的个人意志力培养以及自控能力,通过学习引导个人成长发展,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自主学习。同时,要提倡大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在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全方位掌握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监督自我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并认真地去完成,减少外界的干扰的影响,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最后,工科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为创业奠定坚实基础。第一,要加强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自我培养。最重要的创业能力素质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萌发创业想法也因此成为迈出創业的重要一步。以此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秉承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宗旨,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增强主动性。通过创造机会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二,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具备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仍远未达到具体要求,大学生须通过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来锻炼自我、积累经验。除此之外,通过社会实践,能使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系统的、全面的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参加行业协会,体验校园中所不具备的商业氛围,认识更多拥有相同创业意愿的朋友,多视角掌握行业的信息;通过创业模拟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创业能力;通过参与参加学校的创新实验、创新基金等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更细致地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创业打下夯实基础。

(二)高校层面

1.以学生为主题,提高创业创新意识

学校开展培养创业能力素质的活动,因为最终的接受者是学生,所以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地了解学生对创业能力素质需求的状况,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要培养自身创业精神和增强创业能力,认识到若想真正成为创业人才,除了要知识扎实,还要有创业精神,更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我们要转变高校的创业教育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且认识到这个过程始终要由大学生自己去完成,高校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所以,高校领导者除了要改变自身教育理念,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掘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华,积极主动创业。

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培养方案的实施,就应定位于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对有创业动机意向的学生,重点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相关培训。一些没有认真想过创业问题,但非常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他们的创业生涯可能就会推迟,或者是永远消失。所以要在全体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意识培训扩展,也就是说创业能力素质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唤醒和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热情,挖掘其创业潜质。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完善知识结构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创业能力素质培养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设计情境环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充分锻炼其发散思维,提高其创新意识,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创新方法。

必须建立專业课程与创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首先,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增设经济、管理、法制等门类的社会学科选修课,并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知识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角,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其次,将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课改为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全过程就业创业指导课,以必修形式进行。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明白创业是就业的有效补充形式,可以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新型路径。同时在以选修课形式进行时,应侧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创业所需的基础。

(三)社会层面

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得到全社会舆论的广泛接受、认同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是一项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事业,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政府方面的鼓励。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是大学生体现自身创业价值、缓解创业失败带来的压力、坚定创业最终会成功,提高创业自信心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大学生仍以进国企、考研究生、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为毕业出路的首选,这种现象不是由于学生本人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社会舆论、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父母、老师及朋友们的帮助与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并且尽可能得帮助他们,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刘红敏.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案[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

[2]刘碧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2016(2).

(作者介绍:黄晨晨,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创新创业
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
面向工科学生的高职工程学通识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