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01凌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0期
关键词:通气监护重症

凌诚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5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依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5例)与死亡组(10例)。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5例患者中, 死亡率为66.67%(10/15)。存活组患者平均年龄(28.26±6.23)岁小于死亡组的(45.23±3.05)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比例20.00%低于死亡组的80.00%, 机械通气时间(16.26±7.05)d、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5.59±10.03)d均长于死亡组的(6.23±5.07)、(6.29±4.06)d, 氧合指数(110.50±15.69)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死亡组的(83.64±22.13)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中, 患者的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度、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肺部疾病、挫伤以及有毒物质等因素对患者的肺部造成伤害导致的, 还有部分是由于患者的身体受到多种原因导致的感染、创伤以及大型手术治疗等。在临床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口部发绀以及极度缺氧等症状[1-3]。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所以在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 一定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要依据患者的疾病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早期的预防, 并制定相适应的治疗方案[4-6]。为了探究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探究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5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女患者比例为9︰6, 感染病菌类型:细菌感染6例, 真菌感染5例, 细菌与真菌共同感染4例。依据患者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例)与死亡组(10例)。所有患者均依据规范的诊断标准, 并经过严格的检查确诊为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此次实验研究前已经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实验研究意义与方法, 患者或其家属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在实验研究中, 所有研究过程与操作均严格依据规范进行, 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规范性。

1. 2 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准确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病情发展历程、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度等相关数据信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例患者中, 死亡率为66.67%(10/15)。存活組患者平均年龄(28.26±6.23)岁小于死亡组的(45.23±3.05)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比例20.00%低于死亡组的80.00%, 机械通气时间(16.26±7.05)d、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5.59±

10.03)d均长于死亡组的(6.23±5.07)、(6.29±4.06)d, 氧合指数(110.50±15.69)mm Hg高于死亡组的(83.64±22.13)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低氧血症, 病情发展速度较快, 有较高的死亡率, 为了降低疾病导致的死亡, 需要在疾病发病的早期给予患者及时高效的治疗, 控制病情的发展, 由此可见, 早期的诊治对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影响[7-9]。

在此次实验中主要对15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主要研究患者的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度、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等一般资料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5例患者中, 死亡率为66.67%(10/15)。存活组患者平均年龄(28.26±6.23)岁小于死亡组的(45.23±3.05)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比例20.00%低于死亡组的80.00%, 机械通气时间(16.26±7.05)d、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5.59±10.03)d均长于死亡组的(6.23±5.07)、(6.29±4.06)d, 氧合指数(110.50±15.69)mm Hg高于死亡组的(83.64±22.13)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的死亡率为66.67%, 疾病的预后效果较差, 当患者发病后, 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患者适宜的治疗, 就会导致疾病的不断发展直至患者死亡。所以应该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及时进行治疗。此次实验结果得出, 患者的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度、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与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关, 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患者的身体素质与机体各种器官功能等也在不断的下降, 导致患者在患病后恢复过程延长, 并且恢复的效果较差[10-15]。

相关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混合型继发性感染, 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此次实验中并未对此类患者进行研究, 应该在治疗后的研究中加以分析。此次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但是由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 并且其预后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多样, 所以在之后的相关实验研究中应该将其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中患者的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度、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与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关, 所以应该在之后的治疗中对患者的通气情况加以改善, 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预防感染, 降低相关的影响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提高治疗的效果, 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刘莹, 邓西龙, 潘越峻, 等.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肺部超声影像特点. 广东医学, 2018, 39(16):2442-2446.

[2] 秦蘅, 王导新. 中青年和老年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4):13-16, 20.

[3] 田铁英.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9):15584.

[4] 贺岚.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浆TXB2、ET-1、IL-8表达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6):4023-4025.

[5] 李伟, 斯一夫, 姜建平, 等.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中国乡村医药, 2017(15):37-39.

[6] 张志强, 马海英, 冯宪军, 等. 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6):1297-1299.

[7] 付会文.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10):1915-1917.

[8] 陈浩忠.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与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7(9):98-100.

[9] 夏志成, 章柏平.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2):2284-2285.

[10] 张丹丹, 胡建军, 陈成水.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3例诊治分析. 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4):170-172.

[11] 陈慧, 庄平, 胡淑英, 等. 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22):182.

[12] 王瑞梅.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18):78-80.

[13] 费琳.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4):477-478.

[14] 赵晶晶, 周小妹, 姚莉. ICU重症肺炎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 17(6):29-32.

[15] 任志慧.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状况及对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 2011.

[收稿日期:2019-01-23]

猜你喜欢

通气监护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神奇的太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