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9-28王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患侧踝关节偏瘫

王宁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 471000)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其是由诸多原因导致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病情特点表现为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速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若不加强重视,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资料显示,脑卒中偏瘫常合并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足下垂及足内翻,不仅会严重影响步行功能[1],还有可能降低日常生活质量。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现针对此课题对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踝关节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偏瘫,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女之比为 18:17,年龄 41~85岁,均值(46.82±5.74)岁;首次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 5 h~2 d,均值(8.56±1.42)h; 疾病类型:14 例脑出血,21 例脑梗死;偏瘫部位:左侧22例,右侧13例。干预组男女之比为20:15,年龄 42~83 岁,均值(46.91±5.83)岁;首次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 6 h~1 d,均值(8.25±1.30)h;疾病类型:16例脑出血,19例脑梗死;偏瘫部位:左侧20例,右侧15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病情;(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护理配合度高;(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2)严重脏器病变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开展治疗操作和适当指导开展康复训练。

干预组行踝关节护理,即患者入院后便进行良肢位摆放,待其生命体征稳定2 d后,再由专职康复护理人员引导开展踝关节被动、主动运动,配合按摩护理,2 次/d,20~30 min/次。 具体内容如下:(1)①将保持良肢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获取其支配及配合,可选择大中小三种软枕协助良肢位摆放。②帮助患者选取抗痉挛部位。首先选取健侧卧位,即健侧肢体朝下的侧卧位,机体正面和床面维持直角,用大号软枕垫起患侧肢体,肩关节屈曲100°左右,尽量伸直上肢,伸展开手指。腿部稍微屈曲,髋部前伸,自然屈曲膝关节,且踝关节维持90°;其次选取仰卧位,即平展躯干,将小枕分别放于患侧腕关节下、肘关节下和肩胛下,上抬肩部,伸直肘部,背伸膝关节,伸开手指,将掌心朝上。将大枕垫于踝关节、膝关节和臀部,使髋与骨盆前挺,避免膝关节伸展过度和内外翻;将一中枕垫于足底,确保踝关节稍微背屈,避免足下垂。最后选取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位于下方,采用大号软枕支撑稳固后背,以提高肢体平衡。伸直患侧肘部,前伸患侧肩部,前臂旋后、背伸手腕,将手心朝上,伸展手指。伸展患侧下肢髋关节,稍微屈膝,踝关节维持90°。将健腿侧前屈曲于中号软枕上放置。间隔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每次患侧卧位<1 h。(2)踝关节外翻、背屈运动: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将一小枕垫于患者髋关节下,以作支撑。引导患者患脚踏于床面,护理人员一手将踝关节固定好,另一手指导其开展踝关节外翻和背屈运动。(3)背屈踝、屈膝与伸髋运动:帮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其后患腿伸髋屈膝垂于床沿,护理人员将患者足部托住,使之处于背屈位,顺着头侧运动,协助患者于伸髋状态下持续开展背屈踝及屈膝运动。(4)桥式运动:此运动开展的目的在于锻炼下肢肌力、端正骨盆。指导脑出血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与神志清醒者开展桥式运动,可于床上进行。早期可开展双腿桥式训练,待患者完全掌握且肌力达3级后便可开展单桥运动。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躯干与头部保持一致,上下肢屈膝屈髋,双足支撑于床面,护理人员于患侧站立,将一只手放于患侧膝部,引导向下向前拉压膝关节,另外一只手于患侧臀下放置,嘱咐患者将臀部抬高。待抬起臀部后,双侧骨盆维持水平,避免超健侧后旋。完成双桥运动后,将健足抬起,锻炼单独使用患足负重开展上述运动。此项运动完成后,充分伸展髋关节、屈膝膝关节,背屈踝关节,使下肢伸肌痉挛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期间嘱咐患者放松身心,缓慢动作,结合耐受度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

1.4 观察指标

于患者入院1周及4周时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功能,(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通过Brunn strom分级法[2]进行评价,分Ⅰ-Ⅵ级,显效:Ⅳ级;有效;提高2级;好转:提高1级;分级变化不明显为无效。(2)踝关节功能评定[3]: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屈曲膝关节,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踝关节背屈 0~20°且跖屈 0~45°为有效;踝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小,出现足下垂,站立时,踝关节跖屈足跟离地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1周时,参照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踝关节功能与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时,两组患侧踝关节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踝关节功能障碍25例,占比为71.43%;无功能障碍10例,占比为28.57%。干预组踝关节功能障碍3例,占比为8.57%;无功能障碍32例,占比为91.43%。两组患侧下肢运功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分级相比(%)

3 讨论

据文献记载[4],脑卒中患者偏瘫之后,大脑皮层所控制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会引起肌痉挛表现,患者上肢屈肌联合运动时导致的屈肌痉挛、下肢伸肌协同运动时导致的伸肌痉挛,会带来足下垂以及足内翻等并发症,使患者正常的行走及站立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制动时间超过4周,会导致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转变为紧密型结缔组织,进而造成关节挛缩变形。一旦患者患肢关节出现并发症,将会使其再次丧失已恢复的运动功能或仅存的运动功能,最终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中,踝关节功能极易被忽视,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预后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采取踝关节护理意义重大。

在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踝关节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发现,参照组护理4周后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但对比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踝关节护理行之有效,有助于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状态,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另外,研究结果还提示,干预组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57%,低于参照组的 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说明踝关节护理优于常规护理,能避免踝关节功能障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踝关节护理开展过程中,借助小枕摆放良肢位,早期护理踝关节,被动或主动活动各个关节,能使肌肉被带动,防止肌紧张分布不匀导致关节变形,能积极预防再次损伤,还可避免受压过久导致褥疮发生。踝关节康复护理能使肌肉与关节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加速肌力与运动功能恢复,使下肢伸肌痉挛受到抑制,最终提高患者随意控制下肢的能力。另外,开展踝关节屈伸运动,能加速下肢肌肉收缩,避免韧带和肌腱挛缩变形、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导致足下垂,还能使残存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高患侧肢体功能,使患者步行能力尽早恢复,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文爱欣[5]研究指出,踝关节护理简便易行,效果确切,能为受损的神经修复及代偿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能使遭受破坏的运动反射弧重新建立;良肢位摆放能减少患侧卧位时间,进而防止影响淋巴与静脉回流而使病情加重;被动运动可加速淋巴及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营养功能与新陈代谢,进而避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踝关节护理作用积极,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建议深入推广。

猜你喜欢

患侧踝关节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更 正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