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使命担当 推进国土自然资源绿色发展

2019-09-27刘爱民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土资源绿色发展

刘爱民

摘 要:生态国土建设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的具体观阐述。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国土建设与生态文明战略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生态国土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典型重点地区以及城市生态国土建设实践经验,提出未来我国生态国土建设的四点考虑;在梳理部门工作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态势,提出新时代生态国土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

关键词:国土资源;绿色;发展

一、国土自然资源绿色发展的意义

为加快国土矿产资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函通知,各地要按照政策引导、地方主体,一区一案、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的原则,择优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到 2020 年在全国创建 50 个以上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打造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的展示区、矿山环境保护与矿地和谐的模范区、矿产资源管理创新的先行区,引领带动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传递着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国土资源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能量来源和构成要素,国土资源工作在绿色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触摸发展新脉动,国土资源部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认识在升温,制度在构建,行动在加快,变革在不断孕育。

二、国土资源绿色发展的推进

总体来说,我国生态国土的科学研究,慢于实践发展。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生态国土建设多侧重于生态环境的营建,如“三北防护林”“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21 世纪以来,针对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宏观层面上,倾向于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与生态廊道的建设等,同时,注重顶层设计与生态国土制度的建设;微观层面上,则以人居环境营造、品质社区打造为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城市更新与棕地改造利用等。

绿色发展,全世界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这无疑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张,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期以来,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粗放浪费的资源利用方式,加剧了环境约束,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还有1亿左右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来走出困境,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歇。

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规划要先行。“因为规划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定位着坐标和方向,对布局、结构、功能发挥着引领作用,规划要引领未来的发展。”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这样看。

2017年年初印发实施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和底线,进一步严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红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构建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描绘了2030年我国美丽国土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格局,即建设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的美丽国土,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三、经验和教训

从已有实践基础看,生态国土是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于一体,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维要素,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影响持久性等特点。根据经济学、生态学和规划学等基本理论与发展实践,未来我国生态国土建设应重点处理以下 4 个方面的问题。

1.生态国土建设的本质是提升国土发展的生态功能与质量,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的可持续性,更是对以前国土开发建设过程中“非生态化”不可持续性的一种修正。

2.生态国土建设是一个“点 - 线 - 面 - 网”兼顾的空间体系。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国土空间不是孤立体,是存在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影响区,是与周边区域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因此,在规划及工程建设方面,应该要高度注重规划区对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各类考评指标不应仅止步于规划区范围,要做到既包括腹地核心区,也包含外围辐射区。

3.国土空间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具有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正视中国现阶段的总体发展特征,我国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国土建设必须要顾及这一国情。生态国土建设不仅追求先进性,积极探索技术与制度创新,而且要注重区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不能因投资、技术与政策的“高门槛”,而失去区域性的示范功能。

多年来,国土资源部不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国家标准,并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要借助市场的充分竞争来确定价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国家的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全面建立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嚴禁无偿或低价出让。

四、结语

“绿色国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概念定义、机制途径、构成间的耦合互动等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本研究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量化评价方案,但未对如何系统建设“绿色国土”、如何实现内部良性互动等进行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高丽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J]. 求是,13(24): 3-11.

[2] 孙绍骋 . 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 [J]. 中国土地,17,(12): 4-7.

[3] 魏铁军,马永欢 . 生态文明旗帜下的海绵国土建设 [J]. 中国学院院刊 , 2016, 31(11): 1253-1260.

猜你喜欢

国土资源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