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2019-09-27钱晓敏

教师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题项职业道德量表

范 勇,钱晓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一、引言

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多从理论上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策略。[3]从实证角度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4][5]

国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结构见仁见智,尚无统一定论,同时已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实证研究多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实证调查,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单地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缺乏有关问卷编制过程的说明,问卷的信效度无从得知,使得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存在疑问。鉴于此,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教师道德评价量表,通过实证检验和修正测量量表,以期为我国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理论构想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内容的研究主要分两类,一方面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6]另一方面主张立足于教师特定的专业人际关系阐释师德内容,前苏联学者契尔那葛卓娃在《教师道德》一书中从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以及社会等几类关系方面论述教师道德内容。强调外在规范和内在品性融合的“德目式”师德虽然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准则,但它过于抽象,理解和阐释这些德目时容易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易以此来编制评价量表。而从教师的几类关系出发来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更具合理性。

依据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本文从“教师与职业的关系维度”和“教师的人际关系维度”两方面构建职业道德评价结构,将这两大维度进一步细分为6个方面。即“教师与职业的关系”包括“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三方面内容;“教师的人际关系维度”包括“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尊重家长”三方面内容。根据这6方面的内容编制量表,结合与教师的开放式访谈,分别制定每一子维度下的具体道德行为准则,确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

1.教书育人

“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7]教师“育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书”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教书育人”,要做到两点基本要求,第一要确立教育性教学的总体教育理念;第二要在教学中实际渗透,让每一节都能发挥育人效果。本研究的“教书育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教师要有教育理念,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2)实际教学过程能指向学生素养,施行素质教育,因此每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爱岗敬业

师德的实质就是教师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岗位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敬业程度与教师从教职中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受尊重感”以及“自我实现感”直接相关。为此,本研究主要从教师的“择业动机的高低”和“需要层次的实现程度”来考察教师对教职认同程度和情感态度。

3.遵纪守法

无论是作为公民还是专业人员,教师都必须遵纪守法。但师德中的遵纪守法,更凸显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此,本研究中的“遵纪守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教职是“合法”的。教师必须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员;(2)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尤其强调教师不能触碰师德底线,如有偿家教,收受家长红包,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等以谋取私利。

4.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教师人际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基准。“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或有严重缺点的学生。”[8]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基于尊重学生基础上的,严慈相济的爱。为此,本研究中的“关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相信任何知识都可以用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方式让学生掌握。如果只强调老师爱学生,而忽视这种爱最终是要促进学生学习,那关爱就会演变成没有原则、没有边界的放纵和溺爱。(2)教师要做到道德性奖惩,这是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惩罚学生;另外,奖惩要“明理”,在表扬和批评学生的时候,能告诉学生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

5.团结同事。

为了实现统一的教育目标,教师之间应该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不仅能加强教师之间和教学活动上的资源分享,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中“团结同事”强调“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间要形成合力”。一方面,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和尊重;另一方面,更要谨防出现主课老师抢占副科老师教学时间,教师间刻意造谣以中伤和诋毁彼此形象和名誉以及本地教师歧视外地教师等现象。

6.尊重家长。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家庭和学校要形成教育合力。尊重家长体现在“尊重家长意见”、“加强家校沟通”、[9]“引导他们了解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10]除了强调家校合作与沟通外,教师作为学生在校的监护人,也承担着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职责。为此,本研究的“尊重家长”主要包涵两个方面:(1)教师要担负学生监护人的责任,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当学生的安全和个人权利受到威胁时,教师能够提供保护;更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2)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能及时、建设性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家校合作中的教师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批改作业)推卸给家长完成,更不能接受和索要家长的馈赠。

通过对6个维度的具体阐述,结合各子维度的具体内容,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见表1)。

表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理论框架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始问卷编制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框架,对上海市、苏州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开放式访谈,并召开三次教师座谈,以完善问卷结构和编制题项。邀请10位相关领域专家、博硕士研究生,对调查问卷的结构和题项进行商讨,确定一些有争议的选项以及合并意义相近或相同的题项,剔除和修订不易理解的题项,最终形成2个维度6个因子36个题项的初始问卷(每个因子含3-9个题项),如表2所示。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记为1-5分,反向题记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越高。

表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测评题项样例(部分)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初始被试是来自苏州市区的460位中小学老师,其中有效被试420位,有效率91.3%。正式被试来自苏州昆山市等10个地区的196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问卷中的缺失值用系列均值法进行替代。为避免预测问卷的干扰效应,正式调查问卷对象与预测阶段的被试完全不同。

(二)研究程序

运用初始问卷(n=420)对初始被试进行测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因素和项目,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正式问卷。其次采用整群抽样形式发放正式问卷获得1960份有效样本。将正式测量的数据按奇偶数分成基本同质的两部分,其中一半数据用来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用来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采用SPSS23.0和Mplus8.0软件进行。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编制的量表,测验个别题项的适切性或可靠程度,一般包括临界比法、相关分析和同质性检验。首先将被试所得量表总分进行高低排序,得分在前27%的为高分组,得分在后27%的为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量表高分组和低分组间的差异,删除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题项。其次利用相关分析,求得各题项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a5和a21题项与量表总分呈低相关(相关系数小于0.4),所以剔除。将这两题项删除后,克朗巴赫α系数由0.896变成0.897,说明该项目与量表所测量的个体心理属性不同,适合删除。量表进行共同性和因素负荷量分析,删除共同性小于0.2,因素负荷量低于0.4的题项。分析结果剔除4个不符合要求的题项,保留了30道初测题项,新加入4个题项,组成教师职业道德正式问卷。用正式测量的数据对新增4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两个项目上的得分均显著差异(P<0.01),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426到0.671之间,且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需要对量表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确定问卷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935,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χ2=10530.216,df=561,p=0.000),达到极其显著水平,综合说明量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同因素,求得初始因素负荷矩阵。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为依据确定因子数目,在各因子项目的取舍上,根据因子共同性大于0.2,因子负荷大于0.4即为可接受值的统计标准。[11]删除题项共同性低于0.2,因子低负荷(载荷小于0.4)和双负荷(在两个因素上的载荷之差小于0.2)的项目。表明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各自包含的题项都具有较好的抽样适切性。根据该步骤和原则经过3次因子分析后,共剔除无效题项7个,3次因子分析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z)转轴,最终提取6个公共因子,转轴后的6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6.164%。具体结果见表3。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利用随机分组的另一组数据,运用Mplus8.0统计软件,对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数RMSEA=0.058(小于0.08),增值适配度指数NFI、IFI、TLI、CFI分别等于0.919、0.940、0.926、0.940,均大于0.9,接近于1,各项检验结果数据符合建模研究中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指标。[12]表明模型的设置和构想是合理的,验证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多维结构假设。

表3 教师职业道德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表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的主要拟合指数

(四)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或量表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量表信度越大,测量误差则越小。从信度检验的结果可以得知(见表5),对第二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各因素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如下表所示。各因子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704-0.851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58。各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735-0.837之间,总量表为0.882。根据信度判定标准,[13]本研究的量表及其各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效度分析

效度检验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本研究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构想和关系维度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内容得到了8位同行专家和3位心理学博士的认可,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计算量表各因子之间、量表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求出量表的结构效度。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见表6),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41-0.546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02-0.836之间,且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这表明总量表与各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因子也能够反映量表要测量的内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6 因子间及因子与总量表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0.01)

六、讨论与结论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开发过程的科学性

本研究从关系维度出发,从教师与职业的关系和教师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两个维度上搭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条目,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分为6个子维度,编制出36道题项来测量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在量表编制过程中,经历了“预试验——修订——试验——分析——再修订——验证”多次迭代,保证了量表编制过程的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增强了调查量表的规范性。并且对36道题项进行多次检验和分析,对一些项目进行了删减和调整,经过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最终将评价量表精简为27道题项,分别进行相应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确立最终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参考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构的合理性

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构包含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六个方面,通过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可知,自编的教师职业道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结构合理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以χ2/df作为指标,检验绝对意义上假设模型的拟合效果。通常χ2/df越小,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越佳。一般认为当χ2/df<3时,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本研究中χ2/df为3.004,由于χ2/df容易受到样本量大小影响,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χ2/df值在5以内都是合理的,[14]说明六因子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在相对拟合效果检验上,主要选取NFI、IFI和TLI三项指标与假设模型自身进行比较检验其拟合效果。本研究中的这三项指标均大于0.9,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佳。绝对拟合效果指标和相对拟合效果指标都是以模型的拟合结合与实际调查数据资料的比较,因此一旦实际调查数据存在问题时,假设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的比较结果在反映假设模型优劣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15]因此需要替代性指标CFI和RMSEA来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中的CFI和RMSEA均符合要求,表明假设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并且从27个题项分布在6个因子上来看,每一个项目均在其所属的因子上的负荷均极其显著,说明量表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

此外,运用理论分析建立了6因子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内容,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构,虽然因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每个因子下负荷的项目发生改变。如“关爱学生”维度中“我认为我是爱学生的”、“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安排作为”两个项目因子负荷较低,所以进行删除。“爱岗敬业”维度中“我在工作时常感到缺乏安全感(如焦虑、嫉妒、受到威胁等)”、“我在工作中时常感到缺乏归属感(如不被接受、不被支持、有冲突感等)”这两个题项在两因子,间的载荷系数之差低于0.2,所以进行剔除。循环往复,进行多次因素分析最终验证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构包括6个方面。这些结果也表明量表的整体框架设计及编制符合教育测量学的要求。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是教师职业道德量表中的遵纪守法和尊重家长两因子存在内部一致性系数偏低的情况,可能的原因在于该因子下的项目数较少,容易导致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偏低。然而,总体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达到了统计学标准,均为0.858。同时,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外品性的具体表征,在实际评价中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情感影响,由27个项目组成的新编教师职业道德量表对测量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应用价值还有待检验。

猜你喜欢

题项职业道德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拼凑测量研究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运动员心智游移:诱因、内容及结果评估量表的研制
基于服务绩效感知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测量工具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