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磷源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2019-09-26金炜博顾艳镇

中国饲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消化率表观利用率

金炜博,顾艳镇,史 磊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据统计,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全球48%的水产品需求,水产业已成为世界上动物食品生产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产业(FAO,2016)。但集约化养殖发展的环境保护是保证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鱼体对饲料磷的保留率约为20%,大多数以鱼粉(FM)为主要蛋白源饲料的磷被排放到环境中(Ketola和 Harland,1993)。尽管目前水产饲料行业致力于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但植物蛋白源因其自身磷含量较少而导致养殖鱼出现磷缺乏症。因此,水产饲料通常需要额外补充磷以准确满足鱼类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鱼场中磷的排放,并防止养殖鱼类磷缺乏引起如骨骼肌缺乏、畸形及生长减慢等情况(Sugiura等,2004)。因此,鱼饲料中磷源的使用被认为是当前水产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不同磷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能影响营养物的消化率(萧培珍等,2009)。当不同的磷源被用作养殖鱼类膳食补充剂时,磷盐的溶解性可受饮食中钙含量和特定鱼类胃肠道条件下pH变化的影响(Hua和 Bureau,2006)。这些因素会影响在肠道中性条件下饲料磷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鱼肉中营养素的吸收和保留效率,及其向水中的排放量。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3种常用磷源:磷酸一钠(MSP)、磷酸一钙(MCP)和磷酸一铵(MAP)在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饲料中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相关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参考以往黄颡鱼相关营养需求研究(丛林梅等,2016;李敬伟,2007),设计以玉米蛋白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6.7 g磷 酸 一 钠(MSP;NaH2PO4)、17.6 g磷 酸 一 钙(MCP;Ca(H2PO4)2)和 15.4 g磷酸一铵(MAP;NH4H2PO4),以氧化铬(Cr2O3)作为消化率测定标记物配制4种饲料(表1),所有原料过40目筛后按统一工艺挤压成直径2.0 mm的颗粒,自然风干后-20℃保存备用。

表1 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

1.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试验鱼购自某鱼种场,经3%的NaCl溶液消毒后暂养在室内水泥池中,以基础饲料饲喂10 d。选择体质健壮、体重8 g左右黄颡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放养于320 L的水族缸中。每日投喂 3次(08:30、12:30、18:30)。换水 1次 /d,试验养殖56 d。饲养期间水温21~25℃,溶解氧浓度>6.0 mg/L,氨氮浓度<0.10 mg/L,pH 6.6~ 7.0。

1.3 样品采集、制备 养殖期间每日虹吸收集的粪便-80℃ 保存待用。养殖试验后停食24 h,再对每个重复测定相关成活及生长指标,同时取其中2尾测定营养组成及相关指标。

1.4 指标测定 参照白富瑾等(2016)方法计算生长性能、消化率及磷利用率等,参照张丽英等(2010)的方法测定样品的营养成分,其中总磷含量采用钼黄比色法测定。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不同磷源饲料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由表2可见,养殖过程中黄颡鱼成活率100%;MSP和MCP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摄食率显著高于添加磷源的3个试验组(P<0.05)。

2.2 不同磷源饲料对黄颡鱼营养组成影响 由表3可见,MSP和MAP组饲喂黄颡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MCP组相比,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磷源的3个试验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和总磷营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5)。

表2 不同磷源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表3 不同磷源对黄颡鱼营养组成影响                      %

表4 黄颡鱼对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影响                  %

2.3 不同磷源饲料对黄颡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磷吸收率影响 MSP和MCP组粗灰分和总磷表观消化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AP组(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不同磷源在不同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各异,对花鱼骨(赵朝阳等,2007)、黑鲷(熊文,2010)及罗非鱼(陈冰等,2007)等的研究报道表明,试验对象主要生长结果和饲料效率均按磷酸一钙(MCP)、磷酸氢钙(DCP)和磷酸钙(TCP)的顺序呈减小趋势。本试验中设计常见不同阳离子的磷盐作为添加物,得出MCP的应用效果较好,这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同时MSP和MCP组饲喂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未出现明显差异,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两者均可被黄颡鱼吸收利用。丛林梅等(2016)研究报道黄颡鱼(8 g左右)对有效磷的需要量为0.46%~1.13%。本研究中饲料中有效磷含量均符合黄颡鱼对磷的需要量(MSP组0.71%、MCP组0.68%和MAP组0.55%),但可能由于MAP组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MSP和MCP组,且黄颡鱼对MAP的利用率(17.40%)过低等原因,导致饲喂MAP组黄颡鱼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营养学研究物质表观消化率常用于判定饲料中相关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赵朝阳,2007)。以往对虹鳟(Gabriel等,2018)、罗非鱼(陈冰等,2007)、建鲤等不同磷源影响研究表明,水产动物对MSP、MCP和磷酸二氢钾等磷盐的利用率高于以TCP和DCP的利用率,可能是由于饲料配方、工艺、试验鱼种类和养殖环境等不同,存在原料磷含量和利用率差异而导致的(叶元土,2013),同时由于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差异,具有相同含磷量的不同磷酸盐生物学效价也存在明显差异(赵朝阳,2007)。

一定程度磷的利用率直接表明鱼消化道对饲料中磷的消化吸收效果,比增重率等生长性能更直接地反映相关磷源利用效果(赵朝阳,2007)。鰤鱼对MCP、DCP和TCP的利用率依次为 92.4%、59.2% 和 48.8%(Sarker等,2009),军曹鱼对MCP和DCP的利用率分别为44.55%和13.81%(刘仙钦,2010)。本试验中黄颡鱼对3种磷源MSP、MCP和MAP的利用率依次为30.97%、27.54%和17.40%。利用率低于前人对其他鱼饲料磷源的应用研究,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动物种类、养殖规格及自身对矿物质消化吸收等生理条件不同导致的(麦康森,2011);同时,黄颡鱼对MAP的利用率显著低于MSP和MCP,与以往研究中得出鱼类对一价盐的利用率最好、二价盐次之、三价盐最差的判定有一定差异(叶元土,2013),这可能与磷酸铵盐MAP原料自身特性或饲料混合工艺等有关(马金芝,2006;Payne,2005),相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相关生长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MSP和MCP均可作为黄颡鱼(体重8~22 g)饲料的磷源,而MAP不适宜。

猜你喜欢

消化率表观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日粮钙水平对哺乳期云南半细毛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2020年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1.2%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