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出生后的生理变量对其存活率及断奶前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9-09-26陈瑞芳樊爱斌

中国饲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存活率断奶生理

陈瑞芳,樊爱斌,耿 丹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榆次 030600)

新生仔猪较高的存活率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断奶前仔猪的存活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新生仔猪来说,适应子宫外生活环境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断奶前生存能力受出生体重、产仔数、产程时间、难产、出生顺序、环境温度、营养状况、健康状况、性别、母猪和仔猪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张玉杨等,2008)。尽管很多养猪场断奶前死亡率仍相对较高,但随着饲养管理和营养技术的提高,其发生率已从几十年前的35%控制到目前的5%~10%。出生顺序影响断奶前仔猪的成活率,因为处于较后出生的仔猪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发生缺氧情况。由此产生的低氧会增加出生到第一次哺乳的间隔时间,这也可能导致体重过低,同时分娩时窒息被认为是非感染性产时死胎的主要原因,并与猪的新生活力有关(Mota-Rojas等,2005)。体重较低的仔猪维持体温的能力较弱,到达乳房的时间较长,初乳摄入量较少。温度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仔猪出生重,对仔猪的生存有很大影响。低出生体重仔猪的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较高,容易发生体温过低(Herpin等,2002)。大多数关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相关的生理参数的研究都是直接针对早期死胎或出生后3~10 d内的死亡率(Trujillo-Ortega等,2007),很少有研究将仔猪生理特征作为断奶前后期生存的指标。此外,仔猪生理特征与生长性能的关系研究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仔猪出生后的一些变量(肤色、脐带完整性、站立时间、出生顺序、性别、出生体重、体温、血糖浓度、血氧饱和度)对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及断奶前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来源 试验在某2200头存栏母猪的猪场进行,56只3~5胎龄母猪生产676只仔猪中死胎 28头(4.1%),木乃伊 13头(1.9%),活产仔635只(93.9%),从活产仔中选择612头进行后续分析。

1.2 试验记录 出生后记录仔猪的生理特征,包括出生重、心率、血糖浓度、氧饱和度、直肠温度(出生0和24 h)以及出生后7、14和21 d的体重。记录仔猪遗传谱系,分娩时是否助产、仔猪性别、脐带完整性、皮肤颜色、出生顺序、出生后到开始站立需要的时间。

1.3 回归分析 采用SAS软件使用GLIMMIX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参考施朝健和张明铭(2005)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仔猪出生和哺乳期生理状况描述 由表1可知,试验收集了从56只母猪身上获得的676只仔猪,其中死胎28头(4.1%),木乃伊13头(1.9%),活产仔635只(93.9%),从活产仔中选择612头进行后续分析。出生后第3、7和21天的死亡率分别为3.3%、5.4%和8.7%。造成这种死亡率的原因是压死(14头)、弱猪(13头)和其他原因(26头,关节炎、腹泻、疝气、母猪攻击等)。

表1 某猪场仔猪出生和哺乳期生理性状

2.2 仔猪出生后生理变量对3和7 d累计死亡的影响 由表2结果显示,与正常肤色仔猪相比,青紫色皮肤仔猪在出生后3和7 d内死亡率分别增加7.9%和5.2%(P<0.05)。

出生重、直肠温度、血糖浓度、心率、氧饱和度、出生顺序和站立时间,出生后3 d和7 d的累积死亡率见表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站立时间超过5 min的仔猪在3和7 d内死亡率分别比开始站立时间超过1 min的仔猪高48.1%和22.5%。

2.3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4可知,仔猪在出生顺序(>9),出生体重(<1275 g),血糖浓度(24~ 30 mg/dL和(45~ 162 mg/dL)、直肠温度(24 h,<38.1℃),仔猪在3或7 d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脐带断裂的仔猪在出生后3 d内死亡率较高(P<0.05)。

表2 生理变量对仔猪3 d和7 d累计死亡情况

根据遗产谱系、是否助产、脐带完整性、出生体重、直肠温度、血糖浓度、氧饱和度、心率和出生顺序可以使断奶后仔猪的体重较轻。由表5可以看出,出生体重低于1545 g,出生后24 h直肠温度低于38.6℃的仔猪断奶体重低的几率更高(P < 0.05)。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发现,出生体重<1275 g的仔猪约占出生时存活仔猪的25%,但在出生后3、7 d内分别造成了55%和42%的死亡率。Casellas等(2004)也证实低出生体重与低存活率的关系,体重较低的仔猪机体能量储备较低,维持体温的能力较差,需要更多的时间到达母猪乳房,导致初乳摄入量减少,缺乏被动免疫,营养不良,最终降低存活率和断奶前的生长性能。虽然出生体重与生长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但出生体重的增加会提高后续的日增重,降低肥育期结束日龄。试验发现,仔猪出生时的直肠温度不影响仔猪存活率,这与(Casellas等,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出生后不久的直肠温度很可能比仔猪与外界环境接触后的体温更能反映宫内情况。出生后24 h的温度可以更好地评估体温调节能力,24 h后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也是与新生仔猪生存能力相关变量的反射,因为24 h直肠温度随血液pH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升高,随着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和到达乳房所需时间的降低而降低(Baxter等,2009)。

表3 出生时仔猪生理变量对仔猪3和7 d累计死亡情况

出生后24 h而不是出生时的血糖浓度被认为是断奶前存活率指标(Baxter等,2009)。在本研究中,出生时低(24~30 mg/dL)和高(45~162 mg/dL)的血糖浓度与出生后3和7 d内更高的死亡率相关。低血糖表明机体糖原储备低,可能与低生存能力有关,这可以用来解释较高的死亡率。另一方面,高血糖仔猪的高死亡率可能是分娩过程中困难的结果,因为分娩产生的压力会触发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是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增加引起的(Alonso-Spilsbury等,2005)。事实上,低活力仔猪的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可能比高活力仔猪高2、6和10倍(Herpin等,1996)。

尽管血氧计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测量氧饱和度的方法,但该参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仔猪存活率。分娩时窒息被认为是非感染性死胎的主要原因,与猪的新生活力有关。此外,一些变量(包括贫血)是新生仔猪的常见情况,可能会干扰脉搏血氧计读数的准确性。皮肤发紫的仔猪和那些出生后到站立的时间超过5 min的仔猪死亡率更高,这与Herpin等(1996)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4 影响仔猪出生后第一周死亡率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5 仔猪出生后21 d中15%体重轻的个体影响死亡率风险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结论

皮肤发紫、站立迟缓、脐带断裂、出生顺序高、出生体重低、出生后24 h体温低、血糖浓度低和高都会降低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存活率。出生体重较轻、出生后24 h体温较低的仔猪在断奶前的生长性能会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存活率断奶生理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Hunter—Gatherers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