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问,大胆质疑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9-25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刘海斌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本金村庄创设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刘海斌

质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根基,也是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的一种积极状态.数学学科有着其独有的特点,数学教师需借助多种手段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乐于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在实践、思考、讨论、探究中,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设高效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教材作为媒介,以实践探究为研究手段,以创设高效课堂为终极目标,阐述几种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建构质疑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将主体地位充分交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由中有所生成,有所创造,有所收获;教师充分发挥向导作用,积极启发并善于诱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会“疑”、爱“疑”,建构学生质疑的自信心.

案例1: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有名学生提出以下质疑: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为什么必须满足条件a≠0?很显然,这是一个较为肤浅的问题.不过学生可以提出此问题,也是经历了积极的思考、努力的探究的.此时教师应当给予充分鼓励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只有做到善待学生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愿意问,从不想问到多次问,从不会问到善于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基于具体学情,创设轻松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案例2: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将勾股定理的相关文化及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一些名人和学生一一道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心生羡慕,被其中蕴含的神奇世界所打动.此时将问题抛出: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可有共同之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质疑中,进行了深度思考,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二、让学生在有效的质疑情境中激发质疑欲望

1.基于学生兴趣,创设质疑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创设新颖、有效的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问题落地生根.

案例3: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已知一个长方形盒子,AB=3,BC=5,BF=4.点A上停留着一只蜘蛛,点G上有一只苍蝇,这只蜘蛛预备捉住这只苍蝇,你能否帮助蜘蛛找到最短路程呢?

学生纷纷被题目中的情境给吸引住了,质疑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此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作图,教师从旁指导和协助,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智慧.

2.基于现实生活,创设质疑情境

数学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教材中静态的文本动态化,将教材中缺失的生活气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4:“视图”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导入方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蒙古包,并思考我们可以将它视为哪种几何体.你能将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一一画出来吗?影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你对其中的奥秘又知道多少呢?在乘车沿平坦大道行驶的过程中,前方那些比较高的建筑物似乎“陷”于前面较矮的建筑物后面,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空间内提升质疑的自由度

教师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各种教法,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和体验,才能透彻理解知识,并提出含金量较高的问题.

案例5: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特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观察、实践,而后得出结论:对称图形围绕其中一点旋转180°后,可以与旋转之前相重合,“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便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四、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质疑方法中提高质疑能力

教师需将质疑的方法、策略教给学生,使他们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并充分感悟质疑的乐趣.

1.巧借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没有规定的方法,但是我们教师需教得得法,“问”也是一样,虽无规定方法,但也需“问”得得法.数学课堂离不开问题的驱动,巧妙的设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巧借设问设疑,激发学生进行设想,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显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巧借讨论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借助小组合作讨论来探究疑难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感悟和积累.

(1)自由型集体质疑和讨论.

学生在自由型集体质疑氛围中,建构自主式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问题1:红红妈妈1月初去某银行存了a元钱.该银行的月利率是x,以复利计算利率,10个月以后,红红妈妈本金加利息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问题2:若该银行的月利率是x,且不以复利计算利率呢?

以上问题1与问题2的区别在于是否“计复利”,学生跃跃欲试,出现了登台解说的精彩场面:

生1:问题1中,1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1+x);2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1+x)2,以此类推,10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1+x)10.

师:其他同学认为他说得对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说得很棒哦.有没有哪名同学愿意来讲一讲问题2的思路?

…………

经过集体讨论,产生了正确答案.

生2:1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ax;2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2ax;以此类推,10个月后本金加利率之和为a+10ax.

(2)分组式质疑和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中的疑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式质疑和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编组,并任命一名组长,担任质疑探究企划.在讨论中,每名组员经过思考提出问题,而后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组内探究,并派代表总结汇报,最后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案例6:在学习完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的求法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分析题目,小组合作探究加工和改编题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创设以下题目:在小河l的同一侧有村庄A和村庄B,现需在小河边修筑自来水公司,该公司修筑在何处才能使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在分组式质疑和讨论中,学生面红耳赤,思路打开了,完美解决了此题.同时,也有了多样生成,创造性地得出以下两个题目:

①该自来水公司修筑在何处才能使其距离与A、B两个村庄相等?

②小河l的两岸是平行的,一侧有村庄A,另一侧有村庄B,现需在小河上修筑一座小桥,使之与河岸垂直,此小桥修筑在何处,才能使A、B两村庄之间的距离最短?

总之,质疑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行为艺术.教师需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尝试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让质疑成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本金村庄创设
我的小村庄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村庄,你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浮世绘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