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构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23丁玉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分析中小学

丁玉明

摘 要: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三大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的基础,是艺术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对造型规律的总结。现如今平面构成设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所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平面构成设计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思维水平、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平面构成设计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今后以美术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平面构成设计,对于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平面构成;中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现状;教学分析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构成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口号,为如今的平面构成设计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后期,平面构成教学理念逐渐引入到我国艺术设计高校教学课程中,对于学生拓展艺术视野、启迪设计灵感、培育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常见的有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和招贴设计等。平面构成设计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并使其形成艺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分析

平面构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实践,常用黑色和白色两色来表现画面,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世界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结构,可以了解造型观念,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體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和表现方式,培养自己的构图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平面构成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但由于平面构成理论过于抽象化,不易被学生理解,难以引起学习兴趣,这一模式降低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过于老旧,缺乏创新,加上老师的一味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们没有独立思考,学到的知识都很表象化,缺乏对内容的深入研究,最终对美术学科失去兴趣。

(二)教学内容以模仿为主

现在学校里所用的平面构成教材,重点大多都放在探索“形式”的分析上,学生的作业也以模仿为主,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平面构成教学成了模仿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把大量时间都用在让学生进行图形重复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的创作天性,也导致学生们不能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不能掌握平面构成的创意目的。

(三)缺乏设计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内容以模仿为主的训练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欠缺。从平面构成教学起源看,包豪斯时期就是用这种“基础课程”去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的。所以,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继续创新,要不断借鉴和汲取优秀作品和外来文化来培养创新意识,把其结合到教学方法中来,这样平面构成才能更好地得以延续。

二、平面构成设计与美术教学

(一)平面构成设计与美术教学的联系

开展平面构成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也能够促使美术创造更加具有设计感。平面构成设计综合了光学、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很多领域的知识,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平面构成设计能够将美学及美术的艺术价值具象化,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将诸多元素综合融合的过程,平面构成设计是美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平面构成设计有利于培养设计者一种感性的创造力,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艺术敏感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图像。点是构成线、面的重要因素,点通过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线,三个以上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构成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抓住点的艺术价值,这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线的要素是位置、方向及长度,线的基本类型包括几何线以及自由线。面是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相对较大的元素。

三、平面构成设计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美术艺术语言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平面构成设计,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设计艺术语言,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创造性。再加上美术本身就是设计的基础学科,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平面构成设计就显得更加具有意义。

(二)激发中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平面构成设计,能够激发中小学生对抽象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讲述美术作品,而是通过展示分析平面构成的一些优秀作品,或者从生活中的一些平面构成的应用入手,来让中小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设计有直观的感受,从而对于抽象美术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设计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其对抽象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平面构成设计,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平面构成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抽象图形设计的过程,将平面构成设计应用到美术学习中,学生就不会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学习,而是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在尊重美术学固有的美学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具有视觉冲击的美术作品。由于平面构成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中学生进行学习,尽可能少地减少社会影响的渗入,促进学生创意的形成,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

(四)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作品中融合平面构成设计能够增强作品本身的美感,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充分展示出来。在美术抽象图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从始至终都感觉到愉悦,充分将造型的基本要素融合到美术创作中,使得画面的空间感以及动感提升,增强了视觉方面的冲击,使得美术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平面构成设计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一般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思想比较天马行空,心理尚未成熟,对一切图案都比较感兴趣,对生活化的案例分析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展示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多用图形、图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第一步:观察、分析。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大自然中或者生活中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这一步,主要是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记录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事物形态造型的认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这个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美的构成规律。

第二步:提炼、重构。同学们在选好研究的对象后,再对其形象进行归纳分析、概括、提炼基本元素,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一步,让每一位学生自由、大胆发挥,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第三步:展示、评价。这一步是把前期试验的最终结果展示出来,让学生说明创作由来。通过小组作业展示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评价,相互借鉴。

五、结语

平面构成设计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的创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只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美术基本技能训练的相互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善于运用美学法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将平面构成设计有创意地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们发挥自身能动性来与老师一起创作、一起思考,这样的教学课堂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智勇.艺术设计教育的批评与重构[J].美术大观,2007(12).

[2]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

[3]杨冬梅.从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再探平面构成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06(11).

[4]刘书堂,周大光.平面构成法新解[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陈秀巧.探讨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平面设计[J].中华少年,2016(34).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教学分析中小学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Excel图表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