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现状及提升探讨

2019-09-23张敬美甘慧敏王志娟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网站数字出版微信公众平台

张敬美 甘慧敏 王志娟

摘  要  分析我国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文核心期刊网站建设和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的设置情况,结果发现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期刊信息、编委会、投稿指南、期刊订阅等静态信息和期刊论文、期刊动态、行业动态等动态信息,且动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更新时滞。特色栏目较少,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在专题、热点文章的分类传播,E-mail/RSS推送、医学继续教育、发布在线視频讲座、为专家、读者、作者提供在线访谈方面比较薄弱。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的功能多围绕期刊、论文、投稿等方面,主要与期刊网站、采编系统链接,少数期刊实现了与微电台、微店、社区与论坛、读者俱乐部等的链接。建议期刊重视对期刊内容资源的增值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的功能和价值,实现我国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信息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4-0052-03

所谓数字出版,是指在出版过程中,将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储存在光盘或者网络存储空间中,以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处理,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1]。

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扩大内容传播渠道、加强重点平台建设和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2]。

根据《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5年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全年收入规模为4 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占整体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3]。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已经立体化的覆盖和席卷了几乎所有的生产和生活领域。数字出版大大延伸了出版物内容辐射的半径,扩大了阅读人群,使读者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极大的提升。

无论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发育,数字出版给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期刊将其信息发布平台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向计算机网络、个人掌上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移动终端扩展。越来越多的期刊先后建立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甚至移动终端等数字化多媒体发布平台。目前数字出版形态已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主流形态,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学术与娱乐的结合、编辑与受众的互动、信息传播与反馈的互通等诸多发展契机。

那么科技期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数字化出版资源的组织和传播?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科技期刊的信息服务能力?目前,关于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一般仅局限于单刊的经验介绍[4-5],尚没有针对某学科领域内期刊的比较分析和归纳研究。而了解目前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平台上进行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对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提高期刊服务于科技发展的能力,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围绕笔者专业背景较为熟悉的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选择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两个最常用的数字出版平台,分析其网站建设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菜单设置情况,探讨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完善路径。

1  期刊网站

2018年版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包括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其中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3种期刊设中、英文版网站。其他6种期刊网站均为中文版。

全部期刊实现在线投审稿系统功能,其中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网站栏目设计相同,均包括最新发表、往期目录、期刊集萃、帮助、在线订阅、关于我们、关于本刊、阅读排行、作者中心、编辑部公告、视频中心、业界动态栏目,投稿/审稿均使用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其他期刊则使用了不同开发商研发的投审稿系统,网站栏目主要包括本刊介绍及咨讯、编委会、特约专家、期刊订阅、征稿信息、投稿指南、阅读排行、下载中心、友情链接、留言板及联系我们等。

除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月刊)(仅能检索到2013年之前发表的论文)、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双月刊)(仅能检索到2015年之前发表的论文)外,其他期刊均实现了论文全文上网。但最新一期论文并未全部更新,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截至2019年6月22日,中华神经科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6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3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4期,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5期,中华精神科杂志(双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3期,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第5期,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月刊)更新至2019年5期。

可以看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期刊信息、编委会、投稿指南、期刊订阅等静态信息和期刊论文、期刊动态、行业动态等动态信息,动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更新时滞。特色栏目为中华神经科杂志的“视频中心”,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的“行为医学网刊”“行为医学会”“量表评定”,结合专业优势,满足了特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需求,使网站信息更加丰富和全面。除了上述信息,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缺乏特色和创新性,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如专题、热点文章的分类传播,另外E-mail/RSS推送、医学继续教育、发布在线视频讲座、为专家、读者、作者提供在线访谈方面比较薄弱。

2  期刊微信公众平台

除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未搜到公众号外,其他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均开通自定义菜单功能,其中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仅开通1个一级菜单,其他杂志开通3个一级菜单。均开通二级菜单。二级菜单数量分别为14、12、2、4、13、4。

中华精神科杂志与中华神经科杂志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相同,一级菜单包括:期刊频道(二级菜单:当期内容、往期内容、期刊预告、杂志检索、杂志官网)、微活动(二级菜单:微会议、微学院、微病例、痴呆与认知障碍专栏)、会员服务(二级菜单:期刊订阅、投稿查询、现场互动、意见反馈、关于我们);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微信公众号栏目的一级菜单包括:杂志服务(二级菜单:微电台、购买杂志、订购杂志、下载量top20文章)、会议继教(二级菜单:中山高峰论坛、广东省医学会、学术沙龙)、稿件处理(二级菜单:稿约、联系方式、交审稿费、交版面费、查稿审稿);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微信公众号栏目的一级菜单包括:期刊阅读(二级菜单:期刊目次、官网首页),投稿、期刊网站;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栏目的一级菜单只有期刊频道(二级菜单:当期内容、往期内容、高级检索、期刊官网);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栏目的一级菜单包括文章浏览(二级菜单:当期目录、过刊浏览、期刊订阅、论文检索)、稿件处理(二级菜单:交审稿费、交版面费、稿件查询、专家审稿)、关于本刊(二级菜单:期刊简介、编委会、稿约、联系我们、编辑部公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栏目的一级菜单包括期刊频道(二级菜单:期刊内容、杂志检索、杂志订阅、杂志投稿),视频频道(读者俱乐部中心内容包括:推荐、大咖-谈、同学-论、病例-说、工具-道),TREAT系统(内容包括工作登记、课程评价、考试考核)。

可以看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以自定义菜单为媒介,功能多围绕期刊、论文、投稿等方面,主要与期刊网站、采编系统链接,扩大了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中华精神科杂志与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在媒体融合方面表现较好,如中华精神科杂志与中华神经科杂志微信公众号设置的微活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微信公众号设置的微电台、会议继教、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微信公众号设置的视频频道、TREAT系统。通过二级菜单实现了与微电台、微店、社区与论坛、读者俱乐部等的链接,进一步推动了期刊的学术传播和影响力。因此期刊需要重视二级菜单功能,充分挖掘二级菜单的价值,以最大范围的实现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发展,扩大期刊影響力。

3  总结与建议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载体的不断延伸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发布的内容进一步拓展,科技期刊对科学研究的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高,除了发表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有效推动学术发展外,还具体表现在发布学科资讯、专家访谈,促进科学精神的传播,医学继续教育如培育科研新人、规范学术环境等方面,这些外延性的信息服务能力在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更具体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新媒体建设的“四个重点”中“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是期刊发展的重点,即“加快传播”和“内容为王”。科技期刊在加快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期刊信息的利用率的同时应坚守服务于科学研究这一首要任务,“质量优先,内容为王”[6],吸收优质稿源,制作精品内容[7]。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建议:

1)期刊应结合专业优势,设置特色栏目,满足特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需求,使网站信息更加丰富和全面。期刊网站的建设绝不是将纸质内容直接转化为数字内容这么简单,对期刊内容资源的增值开发才是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特征。专题、热点文章的分类传播、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电子文献订阅、开设继续教育栏目、发布在线视频讲座、为专家、读者、作者提供在线访谈等是科技期刊常用的增值服务和内容资源开发方式。

2)期刊应重视微信公众平台自二级菜单数量的开发,借鉴同行期刊的优秀创意,提升菜单的功能和价值。不仅实现与期刊网站、采编系统的链接,也要实现与微电台、微店、社区与论坛、读者俱乐部等的链接,以最大范围的实现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发展,扩大期刊影响力。

因此,不管是期刊网站还是微信公众平台,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需着力增强自身信息服务能力的建设,设计特色栏目,重视对期刊内容资源的增值开发,推送精品内容,实现与其他媒体的全面融合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医学信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禹纯顺,匡静之,杨瑛.浅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伦理导向[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1):103-105.

[2]刘冰,姜永茂,沈锡宾,等.基于服务平台和优质数据,借助移动传播提升科技期刊信息服务能力[J].编辑学报,2016,28(5):413-417.

[3]宋嘉庚,郝振省.双重效应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析[J].出版广角,2016(277):6-8.

[4]吕冬梅,杨驰,陈玲,等.科技期刊的微信创新定位与公众号的运营——以《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6):16-19.

[5]赵鹏.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实践——以金属矿山杂志社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63-766.

[6]郭亿华.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分析——以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5):509-514.

[7]应向伟.学术类社团以“刊学研结合”推进期刊精品化的策略与路径——以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2):125-128.

猜你喜欢

网站数字出版微信公众平台
河洛文化旅游资源外宣网站日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文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网站建设与维护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