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by space手卫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影响

2019-09-23苟维娜桂艳红白铂亮刘雪红马红侠张美丽王惠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重儿医护人员卫生

苟维娜,张 静,桂艳红,白铂亮,刘雪红,马红侠,张美丽,王惠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专门救治出生28天内危重症患儿的场所。在新生儿期,特别是非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发育不全等)是医院的易感人群[1]。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 500g(不包括1 500g)的活产新生儿,其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生活能力极弱,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透明膜病等疾病,住院时间长、各种诊疗护理性操作多,病原体易通过环境、医护人员手接触而导致医院感染和爆发流行。严重感染常常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而延长治疗时间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2]。医院感染大部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3]。研究发现,良好的手卫生可以减少70%的医院感染;因医务人员双手为媒介传播病原体所导致的感染大约占医院感染的30%[4]。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洗手的“五个时刻”,即接触无菌物品前,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接触体液血液等污染物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物品后。本研究提出宝宝空间(Baby space)即床单元的物品(如暖箱门和操作界面、注射泵操作界面、心电监护仪操作界面等容易接触的地方),统一做蓝色标识,对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讨论创造Baby space对患儿院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出生体重<1 500g的活产新生儿;②入住NICU时间≥48h、出院48h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排除标准:①出生体重≥1 500g的活产新生儿;②入住NICU时间≤48h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监测内容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病原学监测,导管相关感染[尿管、气管插管、经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其他感染。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单数组为对照组,共30例患儿;双数组为观察组,共30例患儿。

1.2.2 监测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设计《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记录表》,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护士共同完成监测及资料的收集。监测人员按设定的监测内容,每天负责收集资料并逐项填写表格。发现医院感染者通报全科医护人员,打印感染检测化验单,粘贴在目标性监测记录表上。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对监测确认的医院感染病例,统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整理分析数据。

1.2.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执行普通手卫生规范;观察组在执行普通手卫生规范的基础上,对所有人员反复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给极低出生体重儿床单元容易接触的部位、重点部位贴统一蓝色标识,警示所有医护人员,接触有蓝色标识的区域时必须先手卫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两组患儿的体重、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比较结果[n(%)]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对照组应手卫生次数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实际洗手+卫生手消毒次数也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医院感染率情况

研究期间共发生感染5例,其中对照组4例(13.3%),观察组1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实施手卫生依从性比较结果

注: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手卫生次数÷应手卫生次数×100%[实际手卫生次数=实际洗手+卫生手消毒(同一时刻既洗手又手卫生只算1次)]。

表3 两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比较结果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是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瓶颈

NICU之所以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区域之一,与患儿病情危重、早产、先天性缺陷、自身抵抗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等密切相关[5-6]。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无法抵御外部致病菌的侵犯,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医护人员的手和空气中含多种致病菌,医护人员的手经常接触患儿,手部带有的常住菌与暂居菌有可能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7]。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高危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感染,也是影响临床提高治疗水平的瓶颈[8]。

3.2 保持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

本研究提出Baby space的临床概念,即在NICU中,给极低出生体重儿床单元的物品、仪器等经常接触的地方贴蓝色标识,表示蓝色区域为健康清洁区域,并称之为Baby space。Baby space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每日用医院规定的消毒液擦拭患儿暖箱、注射泵、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床头标配仪器的外表面及提高对手卫生的监督力度有助于帮助预防患儿感染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普遍高于医生,可能与NICU中护士相对固定、工作时间长、经过反复多次的洗手培训,较好的接受了手卫生的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等有关[9]。

一项选取全国9省市17所三级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80.4%[10],我国台湾地区为62.3%~73.3%,国外发展中国家仅约为46%[11-12]。

本研究还发现医护人员对于传统的手卫生概念模糊不清,并且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特别是进修、规培、会诊等流动人员,接触患儿床旁物品、仪器前未执行手卫生规范。针对流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感控小组不但应加强知识培训,还应有专人进行监督。Baby space蓝色标识醒目,对流动医护人员、本病区人员能够达到警示作用。

调查结果证明:在同样知识培训、监测方法和目标、医院感染统计方法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卫生与Baby space手卫生相比,传统手卫生依从性是50.2%、医院感染率是13.3%,Baby space手卫生依从性是90.4%、医院感染率是3.3%,Baby space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表明Baby space具有实用性和持续发展性,可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由此可见,通过对传统手卫生方法与Baby space手卫生方法相比较,发现Baby space手卫生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率。

猜你喜欢

体重儿医护人员卫生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