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文化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

2019-09-19徐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制约因素对策

徐丹

[摘要]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渐渐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开始更加重视该地区或民族的文化,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分析了大理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大理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大理市;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旅游的优势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当地的人文风情,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同时,旅游业的带动性比较强,它的发展可以带动衣、食、住、行等一系列行业,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各个地方民族、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差异,造就了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文风情。比如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起源,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底蕴,在利用当地传统文化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发展和推广了该文化。

文化旅游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融合,有利于更快找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带动了除酒店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感受当地文化的机会,切身体会到异地风情和文化底蕴;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让我们的优秀文化走出去。

2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大会指出:可持续旅游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二是在开发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三是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

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还注重用前瞻性的眼光,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来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可持续性。比如人们在感叹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的同时,是否做到了保护环境;在崇圣寺许下美好愿望的同时,是否做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了环境的承载力有限……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3 大理文化旅游的现状

大理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大理作为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浓郁的民族味道;大理作为滇西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度假胜地。

例如颇具白族特色的喜洲古镇,不仅可以看到如“两房一耳” “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六合同春”的白族民居建筑,可以了解到非物质文化,如白族扎染技术、雕刻和彩绘等。同时,喜洲还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以经营茶叶、药材为主的“喜洲商帮”,走在这个以前被称为大理“小香港”的地方,一街一巷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流淌在喜洲人骨子里的血液,在祖荫庇佑下的白族人民,都是对文化旅游最好的诠释。除此之外,还有大理白族的民俗节庆,“三月街” “绕山灵” “石宝山歌会”等等,都是浓浓的“白族味”。

4 大理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4.1 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漠视只会让我们失去大自然的馈赠。例如,洱海作为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孕育了大理人民近四千年,也是非常难得的保护得比较好的“高原明珠”。但这颗高原明珠还是没能幸免受到了污染,洱海的自我净化能力也减弱,其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前些房地产的“大跃进”,很多人来到大理并此修建客栈,造成了客栈和民宅的过度开发。为了保护母亲湖,洱海周边不符合要求的1800多家客栈拆除,房地产项目基本停工。除此之外,农民的农业发展与洱海的保护问题存在冲突,农民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颗高原明珠也渐渐暗淡。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洱海周边风景秀丽,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但洱海洗车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各个景区也还存在乱扔垃圾的情况。在气愤的同时,也折射出了部分游客环保意识薄弱,文明旅游的宣传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4.2 文化缺乏生命力

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规划管理,民族文化特色渐渐失真和变味。以大理古城杨记的网红打卡地为例,快文化带来的利益同样也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新鲜的事物上。民族服饰渐渐汉化,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取而代之的都是各种网红爆款服饰。人们到景点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拍照打卡,忽略了对此地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索,因而普遍对特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游客们在走马观花的旅游中都会发现,全国的旅游纪念商品都大同小异,没有当地的特色。从一定层面上来说,不利于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元素在这个随波逐流的过程中渐渐失真,导致派生出的旅游商品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步伐不一,对文化的开发工作欠缺思考,没能追求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时,没有去深究不同人情风俗的民族背后的文化,而仅仅是抓住看到的现象。

4.3 监管不力,游客体验感差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参差不齐。例如现在的抖音短视频、知乎、马蜂窝的旅游分享等,确实为当地的旅游做了宣传,但信息也会变得更加透明,稍有不慎就会坏了口碑。特别是负面新闻的爆出,导游宰客或者无良商家等层出不穷,游客的体验感差,在网络舆论的催化下导致其他游客不愿意来旅游。

旅游服务经营乱象,市场监管难度较大。下高铁站或者靠近古城,路边拉客的现象比较突出,至于这些拉客的背后是不是正规的旅游接待团队有待调查,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不说还会把辛辛苦苦打造的大理形象毁于一旦,得不偿失。

2016年11·11丽江游客被打案、云南瑞丽30万手镯摔断事件都是前车之鉴,對云南的旅游业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名声也大打折扣。只有把治安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这些大理文化旅游的前提条件保障好,文化旅游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好。

4.4 缺乏当地人的参与

游客来到大理,与当地人打交道是最多的,从当地人身上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直接影响了外地人对大理的直观印象。

当地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被汉化的现象不再陌生,特别是白族这个包容性特别强的民族,汉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年轻人去到不同的地方上学,有些直接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工作定居,问起当地的民族风俗很少有人能说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渐渐被忽略。

试问,如果少数民族的年轻人不去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来由谁去继承这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5 大理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环境保护,背上文明的行囊

保护大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一切可持续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旅游团也应该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对游客进行环保培训,签订文明出行的条约,强力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游客出行带上旅游必需品的同时,也要背上文明的行囊,自觉维护大自然的“颜值”。相关部门可以在景区组织当地事业单位或者大学生做“文明志愿者”进行监督,全民皆兵,提高公众参与度。

政府也应该合理设计规划,科学开发自然环境,杜绝由于利益所趋,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乱开发,不监管,不治理等造成环境破坏。探寻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实现发展经济与有效保护自然的双赢局面。

5.2 提升文化内涵,享受高品质的旅行

没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抓住社会的趋势,寻求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部分游客来大理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可以缓解压力,追寻南诏回忆,感受民族人文风情。

客栈产业可以不再是靠给游客报旅游团、茶叶等为副业,可以考虑文化创意的路径选择。提高大理休闲度假的游客的参与度,组织他们放松之余参加融入了文化元素的插花、泡茶或者扎染等体验活动中。现代人面对各种竞争早已精疲力竭,他们的旅游不再是到处跑景点,只是想从紧张的工作和世俗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这不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场心灵治愈的旅途,更是今后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5.3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利用互联网这个大舞台,将大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展示出来,塑造文化旅游的良好形象。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寻找摸索出适合大理的开发模式,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开发。例如,地处偏远的民族村寨,虽然保存得较为完整,但他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相关部门在开发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改善交通改善贫困,同时还要保存好当地的民族特色。积极宣传本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让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无缝连接。政府部门要切实起到监督作用,采用文化引导与制度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云南省各个形态的文化载体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做响,让旅行者有常来常新、常来常有的特别体验。

5.4 增强民族认同感,做好文化的传承

只有增强当地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并为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乐意去继承和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其次,本地人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当地政府应该培养当地的人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并为本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留住本地人力资本的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的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去规划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使得学校能够培养出民族地区发展的真正所需的人才。同时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大理的旅游市场发展变化,掌握最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

6 总结

总之,文化旅游开发的盛行,不仅使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能够更加富有自己独特魅力,产业结构得到转型升级和优化,更是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区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大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主体的力量,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孔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8.

[2] 邵源春,何佳蓉.云南省大理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教导刊(旬),2017(4):168-169.

[3] 王宏涛.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54-55.

[4] 张梅芬.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30):22.

[5] 蒋静梅,刘军,何娟萍.从“丽江旅游”模式看大理旅游发展路径[J].怀化学院学报,2013(9):51-54.

[6] 李刚.大理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大理师专学报,2001(2):23-26.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制约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