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P抽+上”结构式中方位成分的虚化及附缀化特征分析*

2019-09-18杨义良

关键词:方位词结构式人民网

杨义良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 言

“上”是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单音节方位词,不仅表示方向、位置,还表示时间。然而,结构式“NP抽+上”中的“上”的意思与典型方位义有显著区别,那将如何定位呢?

(1)会议召开形式分为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常规会议由总召集人负责组织召开,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民网》2018-09-30)①文中列举的抽象名词与“上”结合的语料来源于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网、东方网、北京大学语料库、“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以及其他网络上相关的新闻报道,所有的语料均表明出处。

(2)尽管抽象艺术在西方已经过时了,可以说,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抽象思维还是基于西方一百年来的抽象思维,形式上也还延续西方一百年来的抽象艺术形式。(《人民网》2018-10-23)

(3)马加庆表示,“理念上的创新,观念上的转变,也为自主可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土壤。”与此同时,中国北斗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强化应用验证。(《人民网》2018-10-16)

目前,学者们对抽象名词与“上”组成的结构式的研究,主要从语义②参见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73-76页;徐思益《“在X上”的语法特点—兼论方光焘划分词类的思想》,《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75-78页;储泽祥《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第115页;张华《“上/下”语义演化的认知考察》,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7-8页;李翔宇《方位词上、下研究》,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9页。、历时分析③参见葛新《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6页;张敏《“上/下”对称和不对称的历时考察》,河南: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5页;刘真《现代汉语“N上”研究》,河南: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25页。、认知隐喻④参见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第7-15页;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江西: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4页。、附缀式新词⑤参见胡文彬《“抽象名词+上”的附缀化现象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7-8页。的角度展开讨论。那么,结构式中的“上”有哪些特征?与能够独立使用的“上”、词缀“上”有哪些区别?如何定位?这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原则,先共时描写后历时描写,描写完再解释。总结了结构式中“上”的特征:语义上,“上”的意义虚化,表示“在……方面”或者“从……角度”,有时甚至分析不出语义;语音上,“上”不能承载逻辑重音,语音弱化,不能重读,依附于抽象名词;句法上,“上”仍然具有词的地位,造成语音结构与句法结构的不一致。根据刘丹青认定附缀时遵循的“句法从严”“语音从宽”的原则①参见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550页。,认定结构式中的“上”是附缀。

随后,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结构式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探讨了结构式中“上”的虚化历程,揭示其虚化动因。

二、有关结构式“NP抽+上”的考察

(一)结构式“NP抽+上”中“NP抽”的音节构成

1.从音节的构成来看,“NP抽”可以是双音节词,附加“上”构成“2+1”音步结构。

(4)内饰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家族式造型,但细节上仍有不少变化。(《人民网》2018-10-02)

(5)事实上不仅余额宝,整个“互联网宝宝系”的收益率也呈现下行趋势,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国庆节前一周74只“互联网货基宝宝”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07%,较前一周微降0.01个百分点。(《人民网》2018-10-12)

(6)要防控好各类威胁国家政权安全的风险,做到态度上零容忍、思想上零懈怠、工作上零差错,确保政治安全。(《人民网》2018-01-23)

王珏指出“抽象名词和一般名词有很大不同,它们的所指不是人或事物等可视可触的东西,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或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1]。“细节”“事实”“态度”都是抽象名词。“细节”通常指细小的环节;“事实”表示事情的真实情况;“态度”指人对事情的看法或者采取的行动。三者分别与“上”相结合,表示“在……方面”或“从……角度”的意思。

2.从音节的构成来看,“NP抽”也可以是三音节词,附加“上”构成“3+1”的超音步结构。

(7)邓聪说,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世界树皮布技术扩散过程,呈现由南中国-中南半岛-菲律宾-中美洲的传播途径,并与人类学上南岛语族传播极为相似。(《人民网》2015-06-14)

(8)若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头晕恶心、腿软发沉等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极点”(半程马拉松的极点一般在15—18公里,全程马拉松的极点在30公里左右)。(《人民网》2017-06-05)

(9)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11日公布自己在大选期间和俄罗斯律师会面的电邮,特朗普次日则“发推”极力为其子辩护称,“通俄门”调查是政治史上最大的“政治迫害”。(《人民网》2017-07-13)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观察到,“上”前的抽象名词也可以是三音节词,这些三音节词与学科相关,如“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史”。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史”“物理史”等也可与“上”结合,最终构成“3+1”的超音步结构。

3.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上”之前的成分还可以是多音节的抽象名词或者是两个抽象名词的组合。

(10)毛泽东同志发展了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使得“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北京大学语料库)

(11)积极心理学可以从心学中获得理论上的启发,心学可以从积极心理学中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证明。(《人民网》2018-06-26)

(12)因此,让任何一个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有愉悦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人民网》2018-03-12)

(13)不让补课成为学生心理、思想上的包袱和学生家庭的负担。(《人民网》2018-10-24)

从以上的例句中可以观察到,“世界史观”是四音节的短语。“心理和生理”是两个名词的并列组合。有时可以省略前面的“上”,写成“生理和心理上”,也可以写成“心理、思想上”。

(二)结构式“NP抽+上”充当的句法成分

从充当的句法成分看,“NP抽+上”可以分别放在状语、定语、主语的位置上。

(14)在这一点上,剑桥大学教授塞蒙·康韦·莫里斯理论上同意布鲁萨特的说法;不过他不认为恐龙会一直统治地球至今。(《凤凰网》2014-07-29)

(15)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精神上支持、物质上帮助等多种形式,帮助好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送去慰问和关怀。(《新华网》2016-07-25)

(16)显而易见,“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上促进了恒大足校的良性竞争,提振了足校学生的训练热情,是足球精英培养和成才的制度保障。(《人民网》2017-08-01)

由上述例句可以看出,“理论”“精神”“物质”“根本”都是抽象名词,分别与“上”组成结构式充当状语成分,分别修饰后面的动词“同意”“支持”“帮助”“促进”。

(17)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可以为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监督、保障等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人民网》2017-12-11)

(18)王占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报粮食直补面积的手段,套取国家粮食直补款7322.9元,并据为己有。(《人民网》2016-02-21)

(19)虽然前几天常州也下过零星小雪,但是对于大部分常州人来说,昨天的这场雪才是常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雪,大部分市民都激动不已,虽然积雪不深,还是有不少人在室外打起来了雪仗。(《中国网》2012-12-30)

(20)不过,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到了晚期往往也会出现一些症状上的交叉。(《人民网》2015-12-22)

上述例句中,“方法上”表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程序;“职务上”表示在特定职务的范围内,也可以省略“上”直接说成“利用职务便利”;“意义上”表示特定意义层面的意思,“症状上”表示在特定症状方面的意思。四个结构式均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

(21)入党意味着政治上有了组织归属,精神上有了信仰支撑。(《人民网》2017-12-25)

(22)感情上或许略有亏欠,经济和人情上绝对不能再受指责。(《人民网》2017-07-11)

“精神”指的是人表现出来的活力。“感情”作为抽象名词,没有与之相关的物质实体,表示的是人们的心里反应、对人对事的情感。从例(22)也可以看出,“上”不仅依附于前项抽象名词,也可以依附于前项短语“经济和人情”结合在一起充当句法成分。结构式“精神上”“感情上”在句中充当主语成分。

综上,在结构式“NP抽+上”中,“NP”可以是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多音节词和短语等;结构式“NP抽+上”可以在句中以状语、定语、主语的身份出现。

三、“上”的分化和结构式“NP抽+上”中“上”的特征

(一)“上”的分化

根据“上”的性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上1:桌子上 椅子上 房子上 沙发上 地板上 石头上

上2:原则上 观念上 思想上 根本上 目的上 细节上

上3:实际上 基本上 气头上 兴头儿上场面上

(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上车、上树、上天”等“上”表示类似动词的用法,此类用法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桌子上”可以直接切分为“桌子‖上”,“上1”是与实体名词搭配的表示独立意义的方位词;在“原则上”“思想上”中“上”与前项抽象名词紧密结合,不能做上述的切分,“上2”不表示实际的方位义,表示“在……方面”引申义;“实际上”“基本上”均是副词,“气头上”“兴头儿上”均是名词,“上3”作为词缀已经进入构词层面。

(二)结构式“NP抽+上”中“上”的特征

这里所说的特征是“NP抽+上”中“上”的附着特征,主要从语义、语音、句法的层面进行分析。

1.意义虚化

意义虚化指的是,方位词“上”逐渐脱离其表示物体顶部或表面的基本意义,在实际使用中语义高度虚化,表示抽象的范围或方面。袁毓林指出“单纯方位词还可以在对举的格式中做主语(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

方位词“上”单用时,与“下”相呼应,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上有老,下有小|我家从前是上无瓦片,下无立锥之地”[3]。

同时,单纯方位词“上”也可以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例如,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如果对上述例句进行切分,应该切分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上‖有老,下有小。”“皇天在‖上”。“上”充当主语、宾语的时候词性都是名词,可以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位置。

(23)父母的收入又很低,孩子多,经济上有困难,伯伯就用自己的工资来补助我们,直到孩子们陆续参加了工作为止。(《人民日报》2018-01-22)

在例(23)中,方位词“上”不能做主语,必须与“经济”相结合组成结构式“经济上”才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成分,应当切分成“经济上‖有困难”。“上”自由程度下降,必须与其他成分粘合才能做主语。

(24)全市检察干警思想上始终要保持终身学习和道德养成的意识,注重道德践履,强化自我修养。(《人民网》2016-10-10)

(25)究其实,光阴之所以有不同的速度,基于人感觉上的差异,和被钟表和日月分割的岁月是两码事。(《羊城晚报》2016-09-29)

上例(24)、(25)中的“上”也不表示具体的方位意义,与抽象名词结合表示“在……方面”的虚化意义,“上”在句中不能单独充当成分,必须与前项抽象名词相结合才能充当句法成分。如果对句子进行切分,“思想上”和“感觉上”都应当作为一个整体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区别开来,不能切分成“思想‖上”“感觉‖上”。

2.语音弱化

邵敬敏指出,“‘上’用在名词后面,表示范围或方面的引申义,一律念轻声,如: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4]。根据韵律学中“相对轻重的原则”[5],随着“上”语义的虚化,当与其它抽象名词结合时在语音上也不能重读。“‘上’表示某一方面的意思时,如: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读轻声shang。”[6]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结构式中,“上”不能重读。

(26)指数方面除沪深300和上证50外全线回调,格局上“一九分化”加剧。(《人民网》2017-12-06)

(27)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带薪年休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原则上应当按正常出勤支付假期工资。还有的人问:请产前假和哺乳假职工的工资是否可以低于最低工资?(《东方网》2016-04-06)

上述语料中的“上”一般来说不一定读原声调去声,而是附加在宿主“格局”“原则”后面,读音弱化,可接受重读音节对它的调值进行调节,表现为轻声。

3.句法与语音不同步

方位词“上”是功能范畴,本身具有轻声,可以左向依附于因为功能范畴激发而移来的成分。从语音附着的角度来说,单音节方位词附着于最近的粘附组,不是整个词组。如“张三的桌子上”,单音节方位词“上”粘附于“桌子”。从句法的层次上来说,“张三的桌子上”应该切分为“张三的桌子‖上”。造成了语音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不平衡①参见熊仲儒《当代语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87-188页。。

(28)事实上,在品牌机型不断上新的背后,手机增量市场已经转变为存量市场,在此现状下,却催生了二手手机市场的繁荣发展。(《人民网》2018-10-24)

在语音层面,熊仲儒指出“只有轻声的功能范畴才会强制性地左向依附”[7]。“上”左向依附于宿主“事实”,连读成“事实上”。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仍然是一个独立的词。因此造成了句法与语音的不一致。

4.由弱化到脱落

由于“上”在结构式中语义虚化、语音弱化,出现了“上”可以省略的情况,并且不影响句义的表达。

(2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上摆脱贫困,正在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环境焦虑、生态关切正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人民网》2017-07-12)

(30)石景山法院审理后认为,崔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且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人民网》2016-06-06)

从例句可以看出,去掉“上”之后,“中国社会整体摆脱贫困”“利用职务的便利”都说得通,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附缀的省略与“双音化趋势与韵律化制约、功能的羡余性与表达的经济性”[8]有关。

综上所述,“上”在结构式“NP抽+上”中,语义、语音和语法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有如下的特征:语义虚化,不能单独充当语法成分,与前项抽象名词组成的结构式不能切分;依附于前项宿主,造成了句法与语音的错配;语音弱化,不受重音指派;部分“上”可以脱落,而不影响句义的完整。

刘丹青指出“附缀指失去语音独立性、必须依附于一个独立的词,但句法上仍有词的地位(不是词内语素)的词”[9]。结构式中的“上”符合附缀的特征:从句法的角度来说,“上”引起了句法结构和语音结构的不一致;从语音的角度来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粘附程度的增加,“上”不能重读,有时甚至可以省略。所以,我们把结构式“NP抽+上”中的“上”当做附缀看待。

四、结构式“NP抽+上”的认知解释

(一)由虚化到组块

从词汇的角度上来看,表示抽象意义的“上”已经从一个表示空间概念的独立方位词虚化成结构式的一部分,从自由的成分变成黏着的成分。经常出现在符合条件的词语之后。董秀芳指出“为了减少记忆负担,人在理解语句时,都是一边听一边及时处理,把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就尽量组合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就是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组块’”[10]。

(31)李卫指出,我国的科技考评体系,历经改革,但在很多地方实质上仍停留在重论文专利数量、轻创新创造质量的阶段,严重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3-10)

(32)韩雪承认,声音的优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但她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后天的努力也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人民网》2018-01-30)

在结构式中,方位词“上”的意义从方所义发展到方面义,意义越来越虚化,和宿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呈现明显的认知组块倾向。同时,张斌指出“随着结构式‘NP+Loc’的高频使用,方位词的自由度越来越低,相对的则是粘附度越来越高,而这正是附缀的典型特征之一”[11]。

(33)想通过现有策略去获取稳定收益或变得困难,筛选定增基金时仍需关注其策略上是否作出相应调整。(《中证网》2017-03-07)

(34)长头发的刘涛虽然特别的漂亮,但是气质上非常像一位家庭主妇。(《人民网》2017-01-22)

例(33)我们只能切分成“关注‖其‖策略上”,而不是“关注‖其‖策略‖上”;例(34)只能切分成“但是‖气质上”,而不是“但是‖气质‖上”。

(二)由具体到抽象

Lakoff阐述了概念隐喻的理论,“人们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中的词汇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域)”[12]132。概念关系的本质是相似的,从具体的事物出发,以隐喻的认知手段为桥梁,去理解抽象的事物,强化理解的程度,提升认知的高度。

(35)理念上要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目的上要有价值追求的高目标,范围上要有历史现实的宽视野。(《人民网》2018-09-25)

(36)据了解,胡歌拍摄该剧时刚刚走出《琅琊榜》剧组,这次他变身为胡须男,性格上也表现出极强的毒舌傲娇属性,玩世不恭却又热血澎湃,与之前深沉温润的“梅长苏”比起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人民网》2016-04-06)

一般来说,只有实体名词有实际的空间位置,比如“桌子上”“椅子上”等,而上述语料中的“理念”“性格”均属于抽象名词,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没有实体形态。但是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上”与抽象名词结合后具有了平面化的功能,使得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平面。“理念上”表示“在理念的层面”“从理念的角度”;“性格上”表示“在性格的方面”。

(三)由方所到空间

Carlson指出“空间关系是指通过描述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来表示第一个物体的位置”[12]227。参照物与目的物之间通过方位词进行连接,目的物以参照物为依托,显示空间关系。

(37)那么,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越发声势浩大的时代背景,扮演着基础角色的能源也迎来了格局上“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吗?恐怕还没有那么简单。(《人民网海外版》2016-04-05)

(38)在世界上,类似崇明岛的大大小小岛国有42个,它们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本,但又由于地理隔离造成交通瓶颈,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水平低下,几乎都是欠发达地区,总体上与崇明岛非常类似。岛域经济结构如何转型,如何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全球岛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人民网》2016-03-23)

“格局”表示结构和格式的意思;“总体”表示由若干个体所合成的事物,有整体的意思。例句以“格局”“总体”这两个抽象名词为参照物,表达概念上的空间关系。方位词“上”在该结构式中由于没有实体可以依托,不再表示方位,表示与之相关的抽象空间概念。

(四)由空间到概念

李福印认为“我们的身体都始终处于和外部客观世界的接触和互动之中,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之中,并给这些活动以连贯、意义和组织结构”[12]189。方位词“上”原本表示“在……之上”的意思,通过意象图式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上。

(39)再者,父母的任务是要尽到抚养义务,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所谓天才也好,庸才也罢,根本上那是孩子自己的事。(《人民网》2016-04-08)

(40)因凡蒂诺本人也对此回应道,“我对此感到愤怒,我不能接受我的形象被某些地区的媒体抹黑,特别是考虑到欧足联已经详细披露某些合同的事实基础上。当我被媒体询问此事的时候,我就联系到欧足联,寻求对此进行澄清。”(《凤凰网》2016-04-07)

上述例句中的“根本”指事物本质;“基础”是指建筑物的地下组织结构。人们常常从与自身有关的、熟悉的事物出发,找到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共同点,表达抽象的概念。

五、结构式“NP抽+上”的历时考察

本节从历时的层面描绘出“上”的语义虚化过程并揭示其成因。

(一)方位词“上”的语义虚化过程

通过汉籍全文检索系统v4.0版软件,对古代汉语中出现“NP抽+上”的例句进行考察。“上”在先秦汉语中,可以与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搭配,表示方位义,如:

(41)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战国·屈原《楚辞》)

(42)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战国·屈原《楚辞》)

(43)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战国·屈原《楚辞》)

(44)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战国·孟子《孟子》)

(45)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战国·韩非《韩非子》)

有上述例句可知,在先秦时期,“上”不仅可以和具体名词搭配,还可以独立做主语。“屋”和“掌”都是具体名词,与“上”搭配表示“在屋子上面”“在手掌上面”。“境”是指边境或边境地区,意义相对抽象,“境上”指邻近边界、国界的区域周围,仍具有方位义。可以分别切分为“屋‖上”“掌‖上”“境‖上”。

(46)到所部,郡国各遣吏一人迎界上,得载别驾自言受命移郡国,与刺史从事尽界罢。(东汉·卫宏《汉官旧仪》)

(47)十三年中工官作橹车成,可驾数牛,尝送塞上。(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

(48)十月,华发长安,宗正元驰先反命,超悦,遣征虏公孙五楼率骑二千迎于境上,超亲率六宫迎于马耳关。(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别本》)

由上述例句可知,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上”仍然可以和抽象名词搭配表示方位的意义,如“界”“塞”都是相对抽象的名词,“界上”“塞上”都表示空间的意义,意义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49)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唐·慧能《六祖坛经》)

(50)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唐·慧能《六祖坛经》)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到了唐朝,抽象名词与“上”搭配构成的结构式表示的意义有在时空范畴之内的,也有超出时空范畴的。比如“世间上”表示空间的意义,而“念上”的意义则表示“意念上”的意思,表示抽象的概念,有“在……方面”的意思。

(51)看他尽是向根本上,提此本分事为人。(北宋·释克勤《碧岩录》)

(52)古人道:若向剑刃上走则快,若向情识上见则迟。(北宋·释克勤《碧岩录》)

(53)恶饮食者,必自饮食上得之。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元·朱震亨《丹溪医集》)

(54)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明·洪应明《菜根谭》)

(55)此言从本原上说来大有关系,有世道人心之责者,不可不知。(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上”与抽象名词相结合表示非时空的用法,意义已经泛化。“情识上”表示在情感方面,“上”已经完全脱离时空范畴,粘附于前项抽象名词“情识”,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自由度减少,粘附程度增加。

同时,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发展上”“理解上”等动词“发展、理解”与“上”组成的结构式,其中的动词已经名词化,表示的是名词的概念义,不是动词的动作义,“上”在其中也脱离了时空范畴,分别表示在发展方面、在理解方面。目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了“实际上、基本上、场面上、气头上、兴头儿上”,前两者是副词,后三者是名词,“上”在其中的身份是词缀,而不是附缀。张谊生从融合度上指出了附缀与宿主(被依附的独立词)的关系、词缀与词根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是句法关系,后者是词法关系。①参见张谊生《从前加到后附:“(有)所”的跨层后缀化研究——兼论“有所”的词汇化及其功能与表达》,《汉语学报》,2014年第1期,第52页。在结构式“思想上”中“上”是附缀,在副词“实际上”中“上”是词缀。

吴福祥指出“汉语的语法词或附着词的后续演变是词汇化而非形态化。即:实义词>语法词/附着词>词内语素”[13]。本文的研究集中于“上”演化成附缀的阶段,符合上述的演化过程。从实义词到附缀再到词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连续统。“上”作为实义词的时候,例如:椅子上、桌子上;“上”作为附缀的时候,例如:思想上、原则上、事实上;“上”作为词缀的时候,例如:实际上、基本上。如下图1:

图1 单音节方位词“上”的附缀化和词汇化过程①参见张斌《后附成分“说”的性质及其附缀化的认知解释——基于“X双+说”结构式的考察》,《东疆学刊》,2012年第4期,第17页。

(二)方位词“上”的语义虚化原因

方位词“上”的演化是一个典型的语法化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表示方向和位置的方位词“上”变成结构式中的表示“在……方面”“从……角度”的意思,甚至很难分析出附缀“上”的语义呢?据考察,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1.泛化。“泛化主要表现为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扩大化,它是以实词的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词义的适用范围的扩大为前提的。”[14]351泛化是“上”语义虚化的原因之一,由上述语料可知:“屋上”表示的房子上面,“上”在实体名词之后表现显性的处所位置。到了唐朝,“念上”中“上”由原来具体的处所义演化成了“在……方面”的抽象义,指的是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不仅是语义的泛化,而且是搭配的泛化,从与具体名词搭配发展到与抽象名词搭配。

2.隐喻。“隐喻就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是一种用一个具体概念来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的认知方式。”[14]361比如“上”的空间义转化为方面义就是由于隐喻的作用。把前面的抽象名词当成一个虚拟的平面(例如:总体上、格局上)或容器(例如:理念上、观念上)后,再与“上”搭配。付宁指出“根据人类认识世界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演变序列可表示为:人>物>过程>空间>时间>性质”[15]。从历时层面来说,“上”的语义演变符合这个演变序列。从先秦的表示空间范围的“屋上”“掌上”到后来表示性质“根本上”“性情上”,由空间义演化为性质义。通过隐喻,赋予“根本”“性情”这些抽象概念以具体的形状,这种隐喻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熟悉的物体,通过具体的熟悉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有共性的概念。

六、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从共时层面出发,以语音和句法为切入点对结构式“NP抽+上”进行考察,总结出“NP抽”的音节类型以及结构式可以在句中充当状语、主语、定语的成分。随后,总结了“上”的四个特征:语义虚化、不能重读、句法与语音不同步、弱化到可以脱落,符合附缀的特征,可以看做为附缀。接着,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组块理论、隐喻理论、空间关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对结构式进行解释。最后,从历时层面出发,找出从先秦到明清到现代的汉语语料进行描写,不仅勾勒出“上”语义演化的过程,而且解释了其虚化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名词后的“上”都是附缀(例如:“基本上”中的“上”是词缀),只有结构式中的“上”(例如:“思想上”中的“上”)才具备附缀的典型特征,可以认定为附缀。

猜你喜欢

方位词结构式人民网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汉语方位词研究
从时态入手探讨结构式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
全科医生小词典
——访谈法
现代汉语方位词的范围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