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书法素养的培育

2019-09-17孙永智

新课程·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现状策略

摘 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弘扬传统书法艺术自然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出台文件加强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学校和社会培训不断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然而书法教育成效却并不显著。大多数书法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中学生的书法素养培养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民众对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多年来刻苦钻研书法技艺,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中学生书法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书法;书写能力;现状;策略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书法发展角度来看,中国书法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中的笔墨纸砚逐渐被硬笔书写工具替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抛弃了传统毛笔在书写中的主体作用之后,国人的书写能力下滑是必然的。传统书法素养的培养随之变得举步维艰。作为中学美术书法教师,承担着中学生书法教学任务,如何将传统书法精髓与时代科技相互融合,开发具有时代精神,学生喜欢的书法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图从传统书法理论和技法入手,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书法素质的培养。掌握毛笔、硬笔使用特性,加强多种书体临写,化解中学生运笔困惑。建立健全书法教学考核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一、中学生培育书法素养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仓颉创造文字以来,书法始终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不断记录着华夏文明的辉煌。否定书法就是否定传统文化,否定历史,否定华夏民族精神。历史上走向富强的国家,无不从弘扬本民族精神做起,“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说培养书法素养就是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培养中学生书法素养并不是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问题,探究不同书体的变化规律、造型特征,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而且可以塑造中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增强坚强的毅力。

二、中学生书法学习的现状

我国历代书法大师丰厚的精神财富为当今书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各种历史原因,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代现象,造成时下普通民众的书写水平没有跟随经济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甚至呈下降趋势。《光明日报》2008年7月7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中国人写汉字不该“惨不忍睹”》,文中提到“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这篇文章揭示了我国书写能力下滑的现实,一度震惊国人。笔者于2018年11月23日在某市级示范性高中组织举办了一次师生书法大赛,全校235名教职工仅有8人参加了比赛,校级领导和语文专业教师参赛人数为零。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基层学校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书法教育流于形式。3452名高中生参加毛笔书法的人数是12名,硬笔书法30名,70%学生书法作品依然是“娃娃体”。学生参赛意识不强说明传统文化认知在青年一代严重缺失。通过中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中小学生在书法研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挂在口头,教学流于形式;习字选帖有误,审美趋于庸俗;书体认知模糊,运笔章法混乱;教师缺乏培训,作业要求死板等。那么,中学生如何写好书法呢?

三、中学生书法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1.临摹大家名帖,培养非凡能力

写好书法的第一步是临摹,中国书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其中篆、隶、楷为“正体”,而行、草则是正体的草化形式。

楷书自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成熟于隋唐。当今中学生学习书法一般从楷体入手,在选帖时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一是魏碑楷书,著名碑帖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玄墓碑》等,魏碑书迹普遍含有隶书笔意,字形显得古朴、天然。二是隋唐楷书,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书帖都是研习书法的经典。唐楷崇尚“中庸合度、刚健有力”的审美取向。研习楷书,可以让练习者的字体达到法度严密、字形端庄为神态。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二者几乎同步形成,它是楷书便捷化的书写形式,具有极强的书写性和审美价值。历代书法家中行书大家人才辈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创新行书之后,唐代行书大家有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有赵孟頫,清代有傅山、王铎等。从这些书法家中选择一脉相承的法帖坚持不懈地临写,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目前,中小学生临写的书帖绝大部分是今人所制,书写水平良莠不齐,质量堪忧,这些书帖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青少年的审美趋向,对青少年书写进一步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2.掌握书体常识,化解书写困惑

临帖是书法写作的第一步,但是要把字写好,还需要掌握基本的书体常识。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意为楷书是书法之根本。一般情况下,只有熟知楷书的结构、运笔技巧之后,方可探求行草、书之奥妙。首先,书法均以临摹入手,宋代书法家黄伯思《东观余论》中说:“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之薄纸覆古帖上,随之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其次,书法皆以点画、结字、章法为本但又不尽相同。“楷书点画精到,结字方正,章法规整,行书点画或减或连,结字规整中求变化,章法前后左右顾盼成趣,布局追求率真自然。”因此,书法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临帖技巧,还要根据学生的书写水平、个性差异选择和转换书帖,传授书法常识,讲解书家风格等。

3.穿插行书课程,满足求知需求

按书法入门常规来说,“人生的练字阶段,源头在小学,持续在中学,升华在大学”。小学阶段以学习楷书为主,教师要将小学生的书写从一开始就引入成人化的书写范式,力求运笔起伏变化,字形追逐结构之美。中学阶段有必要增加行楷和行书教学课程,让学生在楷书基础上初步掌握行书的一般书写规则,方便学生加快日常书写速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书写趣味性。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行书简化了楷书的点化,减少了运笔的起伏,具有草书的绞转和连续性特征,书写流畅快捷。结字变化多端,观赏性强,章法灵活多变,书写实用性强,且易出艺术效果。中学书法教学中,将行书技法融入硬笔书写既能解决中学生日常记录和作业速度,又能提高中学生对书法不同书体美感的认知。

4.明晰不同风格,合理评判准则

在书法艺术发展中,各个时代的书法风格大相径庭。清代书法家梁巘《评书帖》“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唐代书家崇尚法度,楷书成就最为显著。宋代书画崇尚意境。苏轼是“尚意”的代表书法家,孙过庭《书谱》“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一语准确诠释了苏轼书法的高超境界。明清时期书法逐渐走上自由通俗的道路,这种美学思想的产生为书法艺术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效应。古往今来书法风格千姿百态,各显风骚,书法批评也在相应地调整变化。当今书法风格分化更为繁多,就中学生日常书写能力测评而论,按照学生年龄和年级不同制定相应的准则应该更加科学合理。

總之,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多少人终其一身刻苦钻研书法并乐在其中。中学生要想追求书法须师法古人,以良好的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字无百日功”,习字者应具备坚韧的毅力,否则成为书法家就是痴人说梦;钻研名人书论是掌握书法规律和认清自我水平的最佳捷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误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可见书法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规律如此相符,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找到托付精神的神圣殿堂并徜徉终生,乃人生之一兴也。而中学生要写好书法作品,务必要剔除错误认知和习惯,选好帖,持之以恒,熟知书体和历代及各个书家作品风格,形成练习书法的综合能力,方可期待书写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庄电一.中国人写汉字不该“惨不忍睹”[N].光明日报,2008-07-07.

[2]常锐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05.

[3]邱振中编著.书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3-25.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书店,1989:34-35.

[5]黄景双.简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J].书法,2016(23):12-14.

作者简介:孙永智,男,就职于榆中县恩玲中学,职称:一级教师,籍贯:甘肃兰州,研究方向:美术书法教学。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现状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能力的培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