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动态可视化分析(1998-2018)

2019-09-17党秋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动机动机

摘  要:本文以空间引用可视化技术为数据分析工具,以WOS核心文集数据库中1998年至2018年29个国际期刊所刊登的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理论期刊及共被引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近21来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发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核心研究方向,研究结果有利于更清晰直观地掌握动机理论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脉络。

关键词:空间引用技术;二语学习动机理论;

作者简介:党秋婷(1995.8-),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1、引言

二语动机理论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系统的领域。动机与人类大脑的诸多方面相互关联,许多学者和教师一致认为动机在学习情境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其研究涉及二语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研究方法、研究主体等也日趋复杂多样。笔者将从核心研究方向方面对1998到2018年二语动机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理清二语动机理论这近21年来的发展脉络,促进我国的二语动机理论的发展。

2、二语动机理论发展历史梳理

自20世纪50年代动机进入语言学领域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研究者们把二语动机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社会心理阶段,其中以加德纳和兰伯特为代表。他们认为外语的学习并不独立于社会文化之外,而受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他们提出“社会教育模式”,其中,动机倾向又包含融入型倾向和工具型倾向。在1990年以前,以融入型倾向和工具型倾向为主的“社会教育模式”称为当时研究主流。

第二个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即认知情景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有兩大趋势相互交错影响,推动二语动机的发展:⑴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和教育心理动机理论的交叉;⑵动机研究重点从理论宏观上转入更加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上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西和赖安提出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强调二学学习者在执行某一行为时多大程度上可以自主选择。该理论强调将动机与具体的学习情境结合起来,为二语动机策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即过程导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语动机的发展有静态转向动态研究。惠尔涅伊提出的二语动机过程导向模式是代表性的研究,体现了动机作用的过程性和动态性。之后,惠尔涅伊又提出二语动机自我体系,主张在二语教学中将二语学习动机与个体学习者的特点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同感,促进个体二语学习。

虽然经过漫长的研究,二语动机理论已经相对系统,但其在二语学习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因此,笔者期望能够采用空间引用可视化技术对该理论进行更加科学细致的分析,促进二语动机理论的蓬勃发展。

3、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OS,数据分析的软件是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空间引用,该软件是一款用于分析文献的共被引关系,绘制科学的知识图谱的软件,可对共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科学分析。

笔者以“动机”为检索主题词,在SCI以及SC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2018年,文献类型仅限于论文,并将期刊限定在Educational Psychology, System等29篇国际核心期刊上,最终得到1973篇文章,文献数据包括全文本与引文。数据最后更新时间是2018年12月16日。笔者利用聚类分析梳理二语动机理论核心研究领域。

4、数据结果分析

4.1 二语动机理论核心研究领域

陈超美强调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空间引用软件,根据文献共被引关系,自动抽取施引文献的关键词或名词短语的数据分析方法,每一个聚类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独立研究领域。在这里,笔者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绘制二语动机理论核心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以下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将空间引用中的“时间切片”选定为1998-2018,并以1年为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则选定“引用文献”、“关键词”,“修剪” 选择 “修剪分段的网络”“最小生成树”,选择其他选项设置和参数设置按照系统默认不变,最终软件自动生成14个网络聚类,模块度为0.7858,同质性指标0.4097,说明聚类结果具有参考价值。最终得出的聚类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教师交流风格(聚类 0)、语境因素(聚类1)、语言习得目标方法(聚类 2)、课堂动机研究(聚类 3)、目前的挑战(聚类4)、强化语言课程(聚类5)、自我系统视角(聚类6)、课堂兴趣(聚类7)、外国语言学习(聚类 8)、分析问题(聚类 9)、城市中学(聚类 10)、教师方法(聚类 11)、阅读动机(聚类12)、大学生学习倾向(聚类13)。

鉴于教师交流风格、语言习得目标方法、语言强化课程,自我系统视角、课堂兴趣、城市中学、教师方法、阅读动机都被包含在课堂动机研究,外国语言学习、分析问题、目前的所面临挑战等比较抽象和广泛,因此,笔者将从语境的作用、课堂动机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如表1所示。

4.1.1语境作用分析研究

“语境”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由马琳诺夫斯基提出,他认为说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即语境对其所要表达的话语即语言具有制约作用。1950年,伦敦学派创始人福斯继承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将语境分为言外语境和言内语境。20世纪60年代后,语言学者们对语境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马林诺夫斯基和福斯的基础上,韩礼德提出了和“语境”相似的概念—“语域”,他认为语域由话语的范围、方式以及风格组成。此后,莱昂把语境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1986年,斯帕波和威尔逊提出认知语境的概念。他们认为交际双方只有在认知层面进行假设,才能促成交际的顺利进行。

而早在1968年,海姆就将语境和课堂研究结合起来。他提出了课堂语境教学的八大要素,缩写为“SPEAKING”,即 背景、话题参与者、交际目的、 话语的内容及形式)、话语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交际表达的方法手段、 交际准则、所使用话语的类型即口语或书面语。海姆 的这一研究促进了课堂语境教学的发展,并为其进一步发展都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途径。美国语言学家Kramach首先提出了“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他认为教师应当立足语言使用实际,把语言的个性及社会性兼顾,而不仅仅拘泥于规范的语言教学。

近二十年来,关于语境在课堂语言教学作用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因研究角度的不同,研究结果仍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研究过程较抽象,细化研究难度大;其次,研究者研究层面不同。因此,语境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需深化研究。

4.1.2课堂动机研究

动机一直以来就是二语学习及教学的重点。动机无论对二语或者语言学习者还是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1、教师角度:动机策略的使用及教师对动机策略使用的观念;2、学习者角度: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概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动机策略的了解程度。从1960年起,二语动机发展进入繁荣的时期,二语动力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社会心理阶段;认知情景阶段和过程导向阶段。

二语动机研究始于加拿大, 加德纳和兰伯特的社会心理观点在全世界受到追捧。加德纳和兰伯特认为动机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目标、欲望、动机强度以及积极的态度。他们设计的态度/动机调查表目前在二语研究中仍具有较大的影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进入了认知情景时期。这一时期,克鲁克斯将二语学习动机模型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发现动机较高的二语学习者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他们认为影响二语学习者动机有四个方面:兴趣、个人的需求、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以及最终的结果。受克鲁克斯研究的影响,惠尔涅斯引用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动机理论,提出新的动机模型。这一模型更加具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作用,并且凸显了动机与二语教学的关联。

21世纪初,动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对上一阶段所提出的模型的补充和完善。其中,惠尔涅斯提出过程动机理论,以此作为对上述动机模型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动机理论强调动机是动态的,对教师来说,发现学生动机的起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影响动机研究的主要是惠尔涅斯提出来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这一模型主要包括三個维度:理想的二语自我、应该的二语自我以及二语学习经历。这一模型与加德纳的动机模型相呼应,因此,影响动机的要素仍然3个:融入性、工具性以及对学习情境的态度。包括惠尔涅斯在内的诸多学者认为此模型还需进一步的细化。

通过对课堂动机发展脉络的梳理,目前关于如何把动机的心理机制和二语学习联系起来是二语动机研究的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5、结语

通过可视化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二语动机的研究热点注重于课堂情景的动机研究,这为动机研究者们提供了研究参考价值,作为国内的动机研究者,应该要立足于本国二语学习的情况,结合国际二语动机发展的最新理论,建立适合本国二语学习者使用的二语学习动机策略,以期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锦芬,聂睿. 2015.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二语写作研究动态可视化分析(2004—2014). 外语电化教学。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