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哥儿》看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

2019-09-17王欢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哥儿教育界夏目漱石

王欢

摘  要:众所周知,发表于1906年的《哥儿》,是夏目漱石以幽默譏讽的作文笔法,对日本近代化以及其近代化过程中的教育界进行了批判,可以说是一部脍炙人口、意义深刻的杰出作品。这部跨越了一个世纪的伟大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由此可见其引人入胜的不凡魅力。与此同时,各方评论者对于《哥儿》这一作品的解读也是角度各异,诸说纷繁。本文现将以各家评论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以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态度为主题,作品中的主要登场人物特性为切入点,进而对夏目漱石的日本教育界批判态度,以及夏目漱石的日本近代化社会文明发展的批判态度作更进一步的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夏目漱石;教育界;近代社会文明;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一、对教育界的批判

(一)学生的行为

在来到乡下中学校的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哥儿和学生们之间就发生了数起不愉快的事件。就其具代表性事件来说,则有天妇罗荞麦事件、团子事件、红手巾事件以及蝗虫事件等等。对于初来乍到,即将手执教鞭的哥儿来说,这些可谓是无中生有之事,学生们可谓是一众“轻薄之徒”(本文译句均出自本文作者)。当发生了蝗虫事件,哥儿质问学生们时,学生们却佯装不知,一脸无辜地反问道“蝗虫,是什么?”由学生们的行为可知“就连学生们都拐着弯抹着角的说话”。我们也可窥见,学生们不惜说谎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以逃避接受惩罚的行为。即使是认错道歉,也只是停留于表面,可以说绝非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歉意。这些都说明了其不诚实的、扭曲的劣根性。

正如我们所知,在《哥儿》这部小说中,作为教师的主人公哥儿和学生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并不好。学生在作品中被描述成虚伪耍赖的一群无礼之徒,而哥儿也明显没有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反而是投之对立的态度。不仅如此,夏目漱石在《愚见数则》中有如下表述,「教師は必ず生徒よりゑらきものにあらず、偶誤りを教ふる事なきを保せず、故に生徒は、どこまでも教師の云ふ事に従ふべしとは云はず、服せざる事は抗弁すべし、但し己れの非を知らば翻然として恐れ入るべし、此間一点の弁疎を容れず、己れの非を謝するの勇気は之を遂げんとするの勇気に百倍す。」「多勢を恃んで一人を馬鹿にする勿れ、己れの無気力なるを天下に吹聴するに異ならず」。由此可看出,这正与对蝗虫事件和呐喊事件相对应。「厭味を去れ、知らぬ事を知つたふりをしたり人の上げ足を取つたり、嘲弄したり、冷評したり、するものは厭味が取れぬ故なり、人間自身のみならず、詩歌俳諧共厭味のあるものに美くしきものはなし。」而这则与团子事件和天妇罗荞麦事件相对应。同时,在《中学改良策》[2]中,夏目漱石也首先把塑造提升“徳義心”作为第一要务。而“徳義心”即是“支那風又は武士風の気象”,则要通过“漢学、漢書講読”而获得。夏目漱石提倡其一要通过人生训话以及汉学历史典籍提升学生的德义心,使其获取知识。其二,主张礼仪作法。这都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于学生的教育观。(二)教师的行为

《哥儿》中的红衬衫、臭帮闲、校长的教师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颇为鲜明。在哥儿初始上任之时,校长便一边对哥儿提出“要成为学生们的模范,要为人师表,除学问之外也要讲究德化”等无中生有的“教育精神”,一边又奉行事大主义,对待学生们的错误言行采取敷衍了事的和稀泥态度。红衬衫更是夏目漱石在作品中的重点批判对象。《哥儿》中的红衬衫作为学校唯一的学士,是一位拥有高学历和高社会地位的教务主任。作为教师,红衬衫还教唆学生挑衅哥儿,是一个巧言善辩、逐权谋利、排除异己的伪善者。此外,其故意翻阅“帝国文学”、罗列片假名,以装模作样、附庸风雅。本应是学识与教养兼备之士,但真实的红衬衫却与其身份相差千里,可以说是名不副实。教务主任阅读文学书,爱好新体诗和俳句的形象正是当时日本的“文明”人的典型。如此一来,教务主任吹嘘“因为中学教师原本就处于社会上流,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追求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哥儿去店铺吃团子、天妇罗荞麦则被其巧舌如簧地批评为是追求物质享受的表现。

由这三位反派教师形象可以得知,夏目漱石在《哥儿》这部作品中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辛辣嘲讽。因此,从《哥儿》可以看出夏目漱石对于教师的态度。此外,作者实际上在《中学改良策》中关于“教师的改良”提到了“教师的资格”。夏目漱石认为“当今多数普通中学教师都是学识浅薄的流浪者,如若将代表着日本的希望和未来、拥有活力的少年们交付给他们,必将有害而无益”。其次,关于“教员道德方面的资格”,夏目漱石认为,中学教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作为个人,道德不够高尚;二是作为中学教师,道德不够完善。”

(三)漱石的教育界批判背景

联系当时的教育界现状,由于日本当时的教育偏重于欧美器物的介绍,忽视道德教育。日本近代社会把人从土地和身份中解放出来,因此普通人萌发立身处世的欲望,将学历作为出人头地的资本,其本身成为“争渡者”也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学生和教师都抱有功利性的“山手线志向(即出人头地)”也是不言而喻的。天皇于1890年颁布《教育勅语》,内容贯穿克忠克孝、仁爱信义、皇权一系、维护国体、遵宪守法、恭俭律己的封建道德,灌输皇室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以维护天皇制国体。是文明开化与儒学复古思想激烈斗争的产物。因此,手握学校权力的部分教育官僚者为了排除异己不惜谄媚逢迎的行为导致盲从主义大肆盛行,保守势力越发增强,教育界丑恶现象接连不断。《哥儿》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以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红衬衫为例,其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延续了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特性,加之又有一股封建官僚主义的做派,因此做出了作品中许多令人鄙夷之事。而其源头之最则可追溯到近代教育制度。由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不难看出,夏目漱石在《哥儿》这部作品中对冲突事件的描写,实则是对于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二、对近代社会文明的批判

(一)对权势的积极攀附

作品中的“麦当娜”原本与“殃瓜”老师之间有婚约在先。但作品中“殃瓜”老师被红衬衫施计而遭调职,“年老的夫人(麦当娜的母亲)时不时地看向红衬衫”,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麦当娜”最终打破婚约并选择了红衬衫。一方面,“殃瓜”老师不仅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又因家中事故而生活急转直下。另一方面,红衬衫是外界眼中的当地名流,是有权有势的有识之士。作为普通大众代表的“麦当娜”侧面上反映了一般民众攀权附势的心理。

作为教导主任的红衬衫,其巧取豪夺“麦当娜”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向人们宣示自己是当地唯一的学士,是最强有力的人物。最大限度地,甚至是“野蛮地”发挥“power”,极力主张“will”。达成自己的目的也不过是满足自己扭曲的自尊心,换言之,这些闹剧般的权力抗争事件也就可能是红衬衫的自尊心所致。不仅如此,其扭曲的自尊心也正是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畸形产物。此外,绘画老师臭帮闲,不仅得意于身处文学艺术世界,附庸风雅,并且永远跟随在红衬衫身后。可以说无时不刻地显示着其对红衬衫所代表的权力和身份的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心理。

(二)对金钱的盲目崇拜

《哥儿》中的古董商也即哥儿借宿房东,不仅经常无节制地私自取用哥儿的茶叶,还“经常拿来落了假款的赝品向哥儿强行兜售”。在遭到哥儿的拒绝购买后,古董商便将哥儿赶出了住处。此外,红衬衫施计将“殃瓜”老师调往他处,而本可因此获得涨工资的哥儿不愿借机为自己谋利。另一方面,老婆婆却在听说哥儿拒绝涨工资之后,怂恿哥儿说道“虽说不地道,但是可以涨工资的话 ,还是好好的接受比较好”由此可知,在老婆婆看来,只要有钱,无论是讨厌的事情,还是卑劣的事情都可以忍受。

古董商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弄虚造假,除此之外,爱占小便宜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商人性格特征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而老婆婆的言行也形象地说明了世人不顾仁义道德、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思想。无论是古董商所代表的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商人特性,还是老婆婆所代表的普通民众的自私自利、金钱高于道德的市侩思想,夏目漱石在《哥儿》中都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日本社会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民众思想变迁。

(三)近代化发展的不彻底性

夏目漱石的《哥儿》中,主要可以从日本社会自身封建性的保留,以及近代化改革流于表面和形式对日本近代化发展的不彻底性进行论述。之前所论述到的红衬衫的胡作非为,也反映了学校系统甚至于教育制度中所存在的上下级官僚体系。而美术老师“臭帮闲”和麦当娜对于红衬衫的追随实则是对于红衬衫所代表的官僚权威的崇拜。进一步来说,即是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封建官僚主义的残留。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日本当时从西方引入的外来语大多由片假名来表示。而红衬衫从《帝国文学》摘取在当时看来代表着先进洋气的片假名,并在他人面前故作卖弄、附庸风雅。不仅如此,作为绘画老师的“臭帮闲”对于西洋画的卖弄,也象征着当时日本接收西方文明的现状。当时近代化中向西方学习的日本社会,实际上存在改革发展趋于表面化,流于形式的一面。近代化中日本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西方先进文明的引入似乎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对于西方文明的理解和学习大多也只是停留于表象,并没有对西方先进文明的内在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学习。

(四)漱石的近代文明的批判背景

正如夏目漱石在《现代日本的开化》中所述:“西洋的开化(即一般的开化)是内发性的,日本的现代开化是外发性的……西洋的开化就像行云流水般自然,而明治维新后开始与外国进行交涉的日本的开化就大不相同了……受西洋文化的刺激反弹而起的强烈影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日本的开化从那时起开始急剧发生曲折,并且又不得不受到曲折的冲击。”《哥儿》创作与1906年,距离明治维新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进行了版籍奉还、土地改革、户籍改革、殖产兴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自此,日本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开始走上了探索资本主义的道路。然而某种程度上来说,其近代化收到了一定限制。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物质方面得到提升的同时,精神层面上日本民众在短时间内接收西洋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方式,在此同时,固有的封建主义思想方式还未完全消失。由此可知,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虽然步入了近代化发展阶段,但其却未能得到彻底的改革与发展。而取悦固有的封建权势思想又与近代资本主义的金钱观相结合,可以说这是日本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最为严峻的短板。传统的封建社会在直面猛烈的社会变革时出现了迷茫。

近代人们深信近代化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最新器械、最新制度、最新学说的近乎疯狂的引入是所谓的“文明”的进步,面对这样的情景,夏目漱石认为即使这样的“开化”是“使日本之所以成为日本而存在”的必要,其根本不过是由于外压而不得不进行的不自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对“这种外发的开化对于人们心理方面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进行发问。[8]对于文明开化过程中,令人炫目的物质进步的背后所隐藏的当时日本人的精神悲哀,夏目漱石比谁都更清楚的感知,并且几乎病态的执着地对其进行揭露。

参考文献:

[1]『漱石人生論集』.夏目漱石.東京 : 講談社 , 2015.10.

[2]『漱石全集』第26巻.夏目漱石. 東京 :巖波書店.2004.5.

[3]『講座夏目漱石』第2巻.三好行雄 [ほか] 編.東京:有斐閣.1981-1982.

[4]『波』47(8) .漱石と日本の近代(第2回)教育と資本:坊っちゃん(2) .石原千秋. 2013-08.

[5]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坊っちゃん?の構造--悲劇の方法について.有光隆司.国語と国文学59(8). 至文堂.1982.

[7]『夏目漱石全集』第10巻.夏目漱石.東京:筑摩書房.1988.

[8]『作家と作品-文明開化と漱石』.中村光夫.筑摩書房.1947.

猜你喜欢

哥儿教育界夏目漱石
禁锢与突围
李哥儿
抓住对方的心
我是猫
狐女
夏目漱石生前去过的地方——跟着作家去旅行
狐女
陶行知·新学制
论阿根廷实证主义教育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