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曲》中的河流意象研究

2019-09-17赵享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序曲内容结构

摘  要:河流意象是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颇具代表性的诗歌意象之一,它在其著作《序曲》中更是起到贯穿主题和支撑结构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河流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序曲》长诗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河流意象;《序曲》;内容;结构

作者简介:赵享(1993-),女,汉族,天津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一、选取“河流”意象的缘由

河流这一意象贯穿《序曲》整篇诗歌始终,是华兹华斯借以形象化自我意识的工具,是这部哲思长诗主体——心灵的自然具化。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华兹华斯为了既不损失心灵的深邃意味,又能够清晰简洁地洞悉这一晦涩而抽象的主体,选取意象“河流”来传递其深刻含义及特征。

1.河流的神秘感

华兹华斯之所以选择河流来帮助理解抽象的心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河流的神秘感。众所周知,大多数文明的诞生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它为生命的存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条件,在人类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不可动摇,它经常被誉为生命之源,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之中,被赋予人性的色彩。我们可以在《序曲》中多次看到诗人对永恒的运动,即对生命的追求。因此,河流作为生命起源的象征,在《序曲》中用来象征人类最难以捉摸的核心——心灵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2.河流的现实意义

在最早的1798年的《序曲》版本中,诗人开篇便提到 “啊,德温河,穿行于绿色的平原/是你,美丽的溪流,/陪伴在我的‘甜蜜的诞生地身旁, /昼夜不停地弹奏着乐曲,……”[1]以梦中家乡的德温河永不止息的潺潺悦声为源头展开诗篇,华兹华斯首先道明河流在家乡的存在,继而引发了诗人想象与情感的自然流露,将河流转化为沟通内心的媒介。在这之后华兹华斯对《序曲》几次的修改,都是基于此版本最初的意图上的。这不仅体现了华兹华斯一贯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符合了他对自然在诗人情感流露中的重要作用的主张。河流意象由外在的实体诱发内在情感的爆发,再由内而外,隐喻心灵的成长,使原本抽象、难以辨析的心灵在自然中拥有了象征,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二、“河流”与诗歌整体内容及结构的关系

我们可以借用柏拉图对理式的观点来理解华兹华斯的手法。理式是完全脱离事物实际本体的存在,它提炼出了实体的理想化特征,是最高层次的存在。而诗人的创作在柏拉图看来是最为肤浅的,仅仅流于表象的存在。而在《序曲》中,华兹华斯用实在的河流意象代表意识的萌发阶段,以纯粹的表象体现初生意识的懵懂;之后逐渐以河流的理想特征来替代自然实体,以此来象征抽象意识,体现出心灵不断攀升成长的过程。并且诗人还挖掘了河流意象特征与心灵共通之处,生动描摹出心灵的变化。

在這里诗人运用了河流的两种基本特征。其一是河流的形象特征,即河流蜿蜒连绵不断的视觉特征。这种特征在《序曲》中同时运用到河流的具体阶段与抽象阶段,在内容及结构上具有同等的效用。其二是使用了河流在声音上的特征,即水声。华兹华斯笔下的水声更具实体性特征,多用于体现内容。

1.“河流”与内容的关系

1)心灵的初始阶段

幼年和学童阶段是诗人思想发展的开端,同时也是他对自然热爱的始伊。此时的思想是最为纯粹的,也更加流于对表象重视。在第一章,当还是个“怀中的幼童”时,华兹华斯采用了“德温河”这一具体形象来体现人类初生时意识的起源。“德温河”的两种特征都用来表达这一初生的过程,“最清秀的河流”“蜿蜒于”小岛间,“摇篮曲”中的“喃喃私语”,从津渡和浅滩处传来的“声音”与“不息的乐曲”。河流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传递出心灵成长的初级阶段如童话般美好。而正是因为诗人借用了具有自然实体的河流“德温河”来表现抽象的意识,说明了这一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完全表象的,心灵只能忠实地反映外在实体,缺乏深入的思索。

诗人的成长从童年进入到学龄期,他说 “我心中长河的这一段,来自那一方清泉?”[2]此时诗人使用的长河意象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前半句中,心灵的长河并不是现实中的任何河流,尽管具备河流特征,却无实体存在,河流意象明显变得更加抽象。诗人开始不仅仅将所看所闻付诸于纸上,同时还开始了抽象的思索。而诗文后半句中,他提到长河源自于泉水。泉水是他家乡的代表景物之一,此时长河又有了具体的形态,这种抽象与现实的巧妙转换,说明了诗人此时的思想状态:相比起幼儿期,心灵有所成长,但依然有赖于对自然的描摹。

2)心灵成长的迅猛期

诗人比较重要的心灵成长的转折期之一便是他在剑桥读书期间,他将这一段经历形容为 “似乎要被某种涡流的力量吞噬”。他将此段经历比作长河中的一段漩涡,说明思想在这一段时间中迅猛发展,但同时“力量”的“吞噬”也给人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意味,预示着诗人对这段时期不甚愉悦的情感。此时的“河流”已经没有了实体的参照,而完全具备了其理想的特性。

诗人在第四章更进一步对这一阶段心灵的成长借用河流意象加以补充,他将溪水比作少年。溪水还在山中流淌时,他是任性的,放荡不羁的,而被人为地截取在院子中后,便失去了欢声笑语。前后两种溪水状态正是诗人在进入剑桥前后的状态对比。他认为在到剑桥求学前,思想是自由且无拘束的,而这所学校限制了他,他完全是“没有自我意识,任人摆布”的。他对“水声”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幼时的怀恋,如前文所述,河流的声音是实体的特征,更加体现思想的未成熟。但我们在之前已看到心灵已经完全摆脱河流的实体,在这里为什么会产生看似倒退的现象呢?这其实更加突显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状态,抒发对现状的不满,为他之后思想爆发做好了铺垫。

诗人与友人同游阿尔卑斯山的这一阶段,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华兹华斯自身的经历都注定了他的思绪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社会来说,这正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期,诗人对革命的态度积极,内心情感极其丰沛。因此作者说 “最终,无论是我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感觉到的,都只不过是一条小溪,流入一条同源的河流;”此时,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革命事件,都在作者的心间诱发出满溢的情感,如同条条小溪,汇入心灵的洪流中,经过思想的加工,最终成为他心灵成长的养料。同时,他已下定决心不再遵照家人意愿,而是服从内心的向往,成为一名诗人。因此,我们之后看到的“巨风”、“灵魂的潮流”都可以说明他此时心中再无纠结,从而“加速我的航行”。这种心灵的解脱无一不意味着诗人内人已经摆脱桎梏,向更高的层次进发。这一阶段,河流意象已基本具备抽象意义。

3)心灵成长的现状

华兹华斯对葛德文的纯理性主义从崇拜到失望的心路历程,同对法国大革命从热忱到冷静审视的态度,充分体现在第九章开篇。“就像河流一样,调转方向,重经他的旅程,回溯到行程遥远的源头,寻找到他那曾经流经过的地方-(似乎是)因为屈服于旧日的记忆,摇摆不定,也因为害怕笔直的航行,会很快地被贪婪的海洋吞噬,我们也是一样,我的朋友!我们也一直反反复复,有了繁复的拖沓。”他早先思想上的屈服与踌躇,通过河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蜿蜒,表现得淋漓尽致。河流的一个鲜明特征——回溯,同他思想上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进而导致心灵倒退的过程如此的贴近。但河流的转弯始终会回到它原本既定的河道上,而诗人的心灵也终从迷途中醒悟,回归到真正的信念当中。此外,与另一选段 “但是我的旅伴,我们的木筏本应是行驶在汹涌的波涛之上的,难道我们要任由这漂流,调转我们的方向,任性地飘荡到那迷惑人心的小溪上吗?”对照,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两个选段中反复使用“调转”这一动词,既是河流的转弯,也是心灵在坚定地向信念进发的过程中产生的动摇。信念就是“汹涌的波涛”,而“那迷惑人心的小溪”则是象征着其他思想的诱惑,使他原本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自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河流意象在内容上是通过运用具体形象和理想特征的递进使用来表现心灵的成长的。随着河流意象的实际参照物越来越少,河流所具有的理性意义表现得越来越多。诗人还通过河流的鲜明的特征来象征心灵成长过程中的变数。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文清晰且意味深远。

2.“河流”与结构的关系

意象帮助我们理清这首诗歌的时间线索,通过对河流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判断出诗人心灵的发展阶段。它起到架构起整个诗歌总体,表明诗人思绪成长完整性的作用。

诗文开篇的河流意象便起到了总起全诗的作用,是他以成熟的口吻回顾成长历程。“…或者让河上的漂流物来指引我航行?”河上漂物的指引是这首长诗征程的开端,开启了诗人回溯成长历程的诗篇。在结构上,总起全诗。

对整体诗篇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从长诗末尾的河流意象对心灵成长加以总结,其总体结构发展归纳成如下流程:

“幽暗处聆听出生时的私语”(心灵初生)——“追随它到日光之下”(求学发展,心向自然)——“迷失方向,被旋涡吞噬”(误入歧途)——“重回自然的怀抱”(心灵成熟,回归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理清河流意象与诗文中以心灵成长为主题的思想脉络之间的关系,意象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与诗文行文发展息息相关。

三、总结

由上述分析可知,华兹华斯采用河流意象来象征心灵的成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本身所特有的实体特征与理性形象促成了体现主题“心灵成长”的意图。并通过河流意象的变化,架构起长诗的整体脉络,使行文脉络清晰。因此,在研究华兹华斯《序曲》中关于自我意识成长主题的时候,我们永远离不开对河流意象的探讨。

注释:

[1]选自《序曲》1789年版本,译文为作者自译.

[2]自此选段开始,以下选段均取自《序曲》1850年版本,译本均为作者自译.

参考文献:

[1]William Wordsworth. The Prelude The Four Text(1798,1799,1805,1850)[M]. Edited by Jonathan Wordsworth. the Penguin Group, 1995.

[2]威廉.华兹华斯.《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M].丁宏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江乐兴编著.《欧洲简史》[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7.

[5]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6]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亨利.哈代编.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 2014.

[7]张宏峰.《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河流意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4).

[8]朱玉.《“远居内陆……却听到强大的水声”——华兹华斯<序曲>第1卷的意义与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3).

[9]任贺贺.《立约 成长 栖居——试从<序曲>(第四卷)看华兹华斯的心路历程》[J].名作欣赏, 2018(30).

猜你喜欢

序曲内容结构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性感序曲
论结构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
论《日出》的结构
主要内容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